摘要:文章主要从物流、配送、实时配送、物流实时配送系统等一系列概念由浅入深,对物流实时配送系统的相关概念进行剖析,最后得出较为完整的物流实时配送系统的概念。 一、物流的基本概念 物流中的“物”可泛指所有物质资料,既包括一切劳动产品,又包括各种自然资源,也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回收物。而且,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原来狭义的物流概念已不再适应于时代的要求。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Physical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其理由是因为PhysicalDistribution的领域较狭窄,Logistics的概念则较宽广、连贯、整体。并对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将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发生地向消费地流动的过程,以及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
中国最初引入了“PhysicalDistribution”这一概念,后来又从美国直接引入了"Logistics”这一概念。近年来,物流热在我国急剧升温,与物流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迅速发展,但与物流相关的基础工作相对滞后,涉及物流的基本概念和有关环节常用的术语缺乏统一规范,这给现代物流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二、配送的概念
(一)配送的含义
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活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形式。 从物流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则还要以加工活动为支撑,所以包括的方面更广。但是,配送的主体活动与一般物流却有不同,一般物流是运输及保管,而配送则是运输及分拣配货,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运输则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从这一主要手段出发,常常将配送简化地看成运输中之一种。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可从两个方面认识配送: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活动;从实施形态角度,配送是按用户订货要求,在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的过程。 (二)从配送的实施形态角度,表述如下
按用户定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这个概念的内容概括了五点: 1、整个概念描述了接近用户资源配置的全过程。
2、配送实质是送货。配送是一种送货,但和一般送货有区别:一般送货可以是一种偶然的行为,而配送却是一种固定的形态,甚至是一种有确定组织、确定渠道,有一套装备和管理力量、技术力量,有一套制度的体制形式。所以,配送是高水平送货形式。
3、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配送是从物流结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从送货功能看,其特殊性表现为:从事送货的是专职流通企业,而不是生产企业;配送是中转型送货,而一般送货尤其从工厂至用户的送货往往是直达型;一般送货是生产什么,有什么送什么,配送则是企业需要什么送什么。所以,要做到需要什么送什么,就必需在一定中转环节筹集这种需要,从而使配送必然以中转形式出现。当然,广义上,许多人也将非中转型送货纳入配送范围,将配送外延从中转扩大到非中转,仅以“送”为标志来划分配送外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4、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形式。配送与一般送货的重要区别在于,配送利用有效的分拣、配货等理货工作,使送货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如果不进行分拣、配货,有一件运一件,需要一点送一点,这就会大大增加动力的消耗,使送货并不优于取货。所以,追求整个配送的优势,分拣、配货等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5、配送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在定义中强调“按用户的定货要求”明确了用户的主导地位。配送是从用户利益出发、按用户要求进行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观念上必须明确用户第一、质量第一,配送企业的地位是服务地位而不是主导地位,因此不能从本企业利益出发而应从用户利益出发,在满足用户利益基础上取得本企业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不能利用配送损伤或控制用户,不能利用配送做为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割据市场的手段。 6、概念中“以最合理方式”的提法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过分强调按用户要求是不妥的,用户要求受用户本身的局限,有时实际会损失自我或双方的利益。对于配送者讲,必须以要求为据,但是不能盲目,应该追求合理性,进而指导用户,实现共同受益的商业原则。
(三)配送的业务流程
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由于产品形态、企业状况及顾客要求存在着差异,因而配送过程也会有所不同,甚至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一个较为完整的配送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1、进货。是配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主要包括货源的订购、集货、进货以及相关的质量检验、结算和交接工作。 2、储存。是进行配送的一个重要而必要的环节,有储备和暂存两种形态.储备是按一定时期配送规模要求的合理储存数量,结构稳定,时间相对较长,形成了配送的资源保证;而暂存是为方便作业在理货场所进行的货物贮存,其结构易于变化,时间也较短。
3、分拣、理货。是按照进货和配送的先后次序、品种规格和数量大小等所进行的整理工作。
4、配货与配装。配货是依据用户的不同要求,从仓库中提取货物而形成的不同货物的组合;而配装是根据运能及线路等形成的货物装配组合。关键是要充分利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等,以实现分拣、配货及配装的有效衔接和组合。
5、送货。是依靠运输工具等将装配好的货物送达目的地的一种运输活动。要提高送货的效率,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确立配送据点的地理位置,而且要考虑客户的要求、送达的目的地、以及运输线路、时间、工具等。 6、交货。是将货物送达目的地后,将货物交付给用户,并向用户办理有关交接手续的一种活动,是配送活动的结束。其中快捷方便的交接手续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三、实时配送系统的概念
实时(real-time)是指处理信号的过程是在实际发生事件过程的期间进行。它与网络优化中的动态规划不同。动态规划的直观性质就是:每个最优策略只能由最优子策略组成。这种动态规划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将一个多变量问题进行分级处理。实时系统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实时性。用一个框图表示一个实时系统,如图2所示。 系统具有若干个输入U(至少一个)和若干个输出V(至少一个),对于一组特定的输入值Ui,系统就产生一组对应的输出值Vi。若把前者称为激励(或驱动),后者称为响应(或结果),则对于一组特定的激励,在满足系统提出的时间要求和准则下,系统就得到相应的响应。这种系统就称为实时系统。响应对激励的时间滞后,称为响应时间。实时性的基本指标是响应时间,对于不同的过程,有不同的响应时间要求。对于有些过程,具有几分钟甚至更长的响应时间都可以认为是实时的,对于快速过程,其响应时间可能为毫秒,甚至更短。因此,实时性不能单纯从绝对的响应时间长短上来衡量,应依据不同的对象,在相对意义上进行评价。
四、物流实时配送系统的完整概念
物流实时配送系统,就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它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需求,严格、守信地按客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配货、理货送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特定客户,满足其对商品和物流配送服务的需求。物流实时配送系统既能满足物流配送及时性的要求,同时通过全程的实时控制,来提高物流配送服务的质量,降低物流配送的成本。
可以看出,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系统是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成为物流领域革新的先锋,代表了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方向。物流实时配送系统能使商品流通较传统的物流配送方式更容易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社会化、智能化、合理化、简单化,使货畅其流,物尽其用,既减少生产企业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又刺激了社会需求,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宏观调控,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冉净斐.第四方物流整合供应链[J].商业研究,2004(6). 2、姚建明,刘丽文.4PL模式下的供应链资源整合决策分析[J].系统工程,2007(4). 3、王涛,陈玉莲.第四方物流的运作及发展[J].中国储运,2007(4). 4、李静,张毕西.我国整车物流高成本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07(8). 5、第四方物流的三种基本运作方式[DB/OL].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2006-01-24. 6、何景成,张金隆.企业资源构成及配置模型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