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5 名高管落马,除了让人注意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问题,还让人们开始关注起可能形成泡沫经济的中国乳业。
近年来,我国乳业发展十分红火,“奶业兴农”、“奶业兴市”、“中国乳都”等口号和概念层出不穷,“奶源大战”、“奶牛价格大战”、“广告大战”、“保鲜奶与还原奶之战”打得人们眼花缭乱。
然而,一方面奶源数字不清,一方面是消费市场有限,加上过度投资的乳业建设,中国乳业如果还是照着现在的无序发展趋势,极有可能形成一个“牛奶泡沫”。
到底有多少头奶牛
记者先后采访了农业部畜牧兽医局、中国奶业协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等部门,他们对我国奶源的底数均没有十分把握,而消费市场是依据我国与世界人均乳类消费量差距和人口基数预测的。
目前,我国乳业部门对全国奶牛头数的统计是800 万头左右,年产奶量约为1625万吨左右。而13亿人人均乳类消费量为13公斤,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量的7 %,由此得出我国乳业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对于这些数字,国内一些乳业专家表示怀疑。国家学生奶计划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孙锡庚处长认为,这些数字炒作太多,泡沫太多,是缺少实情和客观的。
因为按照800 万头奶牛统计,全国每年应该约有400 万头奶牛产奶,要达到上文所说的产奶量,平均单产必须超过40吨,而依照我国目前的奶牛质量和饲养水平,全国奶牛平均单产才30公斤。
据专家测算,受自然规律制约,奶牛自然增长率也就是10% -15%,可翻阅各地报表,各地奶牛存栏量均以20% -30%,有的地方甚至是40%以上的速度增长。个别地方、个别地区高速增长是正常的,但全国都高速增长就不正常了。其中除了虚报、奶牛“大搬家”重复计算,就是到了淘汰年龄的奶牛没有淘汰,还有一部分是从海外购买的奶牛,致使我国奶牛数量很难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
多少人消费牛奶也是未知数
至于我国乳业消费市场空间预测,专家们更是不赞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会长宋昆岗认为,消费市场受经济发展、人口结构、消费结构、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不能简单地以人均乳类占有量多少来预测消费市场。
他说:“乳制品不是中国人的传统食品,因此很多人没有喝奶的习惯,特别是在农村,居民几乎根本就不喝奶。正因为如此,我国乳类的消费需求是有限的,而不是像预测的那样大。”
目前,我国大城市鲜奶消费水平最高达40公斤,已接近或达到亚洲鲜奶消费平均水平,因此增长不会太快。此外,中国人与外国人在乳糖适应能力上也有很大差异。据北京市的一项调查结果,全市有60%左右的人不吸收乳糖。所以,即使有人能买得起牛奶也不买。
无序发展极有可能导致乳业泡沫
中国乳业市场的家底尚未算清,揣着一团糊涂帐的各省市和大企业却纷纷走上的“血拼”奶业之路。目前,黑龙江、河北、新疆、山西、陕西、四川、内蒙古等省区都把发展乳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纷纷培植自己的乳业巨头,制订了“奶业兴农”、“奶业兴市”、“中国乳都”等发战略。
这种无序的发展态势,导致了乳品加工增长速度高于奶源增长速度,奶源增长速度又高于乳品消费增长速度,为乳品企业恶性竞争和乳业协调发展埋下了隐患。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字,目前,我国乳品加工企业增长速度为30%,而原料奶的增长速度为20%,消费增长速度为15%。
“红红火火”的乳业发展形势,让业内人士颇为感触,他们认为,乳业在我国还是一项新兴产业,基础薄弱,起点较低,这时不顾一切地发展,带有不太理性的成分和一定的盲目性。为此,他们建议,应对全国奶源情况进行一次科学普查,并对普查的奶牛进行登记,建立奶牛档案。同时,还应对全国乳类消费市场进行一次详实而科学的摸底调查,为我国乳业提出科学发展依据。
三大战役:奶源大战、促销大战、质量大战
“多干快上”搞乳业,让中国乳业市场迈入了“三国时期”,专家将这些乳业集团的市场争夺战比喻为“三大战役”:即奶源大战、促销大战、质量大战。
奶源大战:得奶源者得天下
近年来,我国乳业呈现出突破性的发展,市场的繁荣和激烈竞争并存,而奶源的发展由于跟不上市场的发展,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奶源大战,各大乳品企业纷纷动用资本利器,实施收购、合资、租赁等扩张战略,以扩大奶源资源的控制,因此就有“得奶源者得天下”之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前,我国乳品企业的扩张战略主要有“跑马圈地”、“奶牛下乡、牛奶进城”、“北奶南调”等各种战略。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实施的是“跑马圈地”战略;石家庄三鹿乳业集团实施的“奶牛下乡、牛奶进城”战略;而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北奶南调”战略。
据记者了解,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奶源基地遍布在黑龙江、河北、青海等地;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奶源基地分布在东北、华北等大部分地区,形成了呼(呼和浩特)包(包头)、东北和京津唐三大奶源区;石家庄三鹿乳业集团奶源基地拓展到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的55个县市,对石家庄以外的9 个乳业公司控股,与5 家企业联合;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17个省建立21个奶源基地,在上海以外建19个厂。
促销大战:乳品企业根本挣不到钱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为了占领乳品消费市场,各大企业纷纷展开促销大战。
你“买六赠一”,我“买四增一”;你搞喝奶送奶锅,我搞喝牛奶中大奖得电脑。
而促销的结果是各大企业乳品竞相降价,有的甚至赔钱销售。福建省常富乳业以每公斤2.5 至2.6 元收原奶,加工后卖出去的成品奶每公斤仅为2.3 元,几年亏了好几个亿。而蒙牛、伊利收一公斤原奶为1.73元,而出售一公斤液态奶仅为2 元钱,不如一瓶矿泉水钱。
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代云告诉记者:“现在,一些乳品企业压根儿挣不了钱,但硬撑着。
质量大战:从拼质量到卖概念
为了争夺乳业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维护各自的市场范围,一些企业还通过质量大战来谋求主动权。
最早出现的是“无抗奶”事件;随后又提出“保鲜奶”、“还原奶”、“巴氏奶”、“常温奶”、“杀菌奶”、“灭菌奶”等概念,引发了“保鲜奶”与“还原奶”之争、“巴氏奶”和“常温奶”之争、“杀菌奶”和“灭菌奶”之争,使蒙牛、伊利这样以生产常效奶(常温奶)的企业面临巨大挑战。今年初,又出现了“毒奶粉”事件,连三鹿乳业也受到牵连上了黑名单。
乳业富了流通领域
乳业的效益问题也让人看不懂。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会长宋昆岗说,总地来讲,我国乳业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巨大效益是不可低估的。但令人不解的是,我国乳业的效益即没体现在原奶生产上,也未体现在乳品加工上,而是主要体现在流通环节。
记者在我国奶牛养殖的优势地区内蒙古、河北、黑龙江、宁夏等地采访中发现,今年以来,随着奶牛和饲料价格大幅上涨,我国奶牛养殖业比较效益降低。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目前饲养奶牛和牛奶产量最多的地区,然而,由于牛价和饲料价格上涨,现在农民养牛相对利润呈下降趋势。目前,全区奶牛价格与前几年相比,已翻了一至两倍,饲料价格也比去年涨了20%,致使奶牛养殖的效益比去年平均降低了一、两千元,有的地区甚至下降了三、四千元。
我国另一奶业大省河北省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贾树刚告诉记者,一头奶牛的有效产奶期在6 年左右,6 年产下6 头犊,其中母犊和公犊基本各占一半。目前,一头奶牛按现在每头奶牛年产3 吨奶,每吨奶价1750元计算,扣除饲料费用,每头奶牛每年收入也就是3000元左右,6 年的奶资收入基本上相当于买牛的投入,所剩利润也就是牛犊钱。
由于奶牛养殖的比较效益大幅下降,一些地区出现了奶农卖牛的现象。记者近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郊区采访,发现这里有不少养牛户由于饲料涨价,牛奶不涨价,饲养成本加大,养牛效益下降,不得以就卖奶牛,致使近年刚刚发展起来的养牛业出现萎缩迹象。据奶农们反映,去年一头奶牛能挣三四千元,现在也就挣一两千元。奶款收入还不够买料钱,因此,再养下去就赔钱了,只好忍痛卖掉奶牛。
奶农养牛没挣上钱,乳业的效益是不是体现在乳品加工企业了呢?
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03年,在全国160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中,有27.5%的企业亏损,亏损额达5.1 亿元,同比增长66%,远高于46%的行业增长率。
而今年上半年,北京、河北、辽宁、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等15个省、市、区乳品加工企业利润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目前,全行业中只有不到1/4 的企业赢利。
我国乳业原奶生产和加工企业两头不见利,那么我国乳业到底富了谁家?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陈渝说:“我国乳业富了流通环节。”据中国奶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乳品企业投入促销的资金占产值的30%以上,而利润仅占产值的2 %左右。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产业化办公室刘永明处长讲,现在,一个收300 头牛奶的收奶站,年收入在100 万元左右。
乳业“高温”能持续多久
乳业发展不断升温,与之相伴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养牛热、倒牛热、上乳品项目热、市场竞争热。然而,近年来陆续出现的“毒奶粉事件”、“倒奶事件”,使人们不禁对这种乳业发展的“高温”态势产生疑问。
河北省是我国奶牛优势发展区,省、市、乡对发展奶业十分重视,许多地方把抓养牛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指标,号召农民买奶牛,没钱政府借给扶贫资金,致使全省出现了养牛热。四川省一些地方也把发展奶业作为考核地方领导政绩的指标,明确提出“要牛不要人”,完不成奶牛发展任务指标就走人。据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代云讲,四川一个县把发展奶业与政绩挂钩,乡乡派工作组,层层下指标,干部包村镇,包好了提拔,否则就走人。
奶牛的高速增长,又引发了上乳品加工项目热。河北省唐山市现有8.5 万头奶牛,过去这些奶牛所产的原奶80%由石家庄三鹿乳业集团收购。但从去年开始,唐山市为了打造“乳业大市”,引进了16家乳品企业。石家庄三鹿乳业集团见此情形,也到滦南县建厂,导致重复建设。而内蒙古通辽市为了“乳业兴市”,引进三家乳品加工企业竞建成门对门。
专家们认为,乳业发展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切忌搞花架子,更不能搞政绩工程。
他们认为,目前我国奶业发展受到如下制约:一、受到奶源与加工能力的制约。奶源没有随着加工能力增长而增长,产业链脱节。二、受到市场消费的制约。
目前,我国奶业最大问题是没有现成的市场,有潜力市场和虚拟市场,而且消费者不成熟,优质不优价。三、受到国际市场的制约。国外政府对奶业是给予高度保护的,奶业进口关税一般不低于百分之百,而我国在WTO谈判过程中,奶业被打压到10%,应该说这么低的关税全世界是没有的。这就造成我国奶业发展从一开始就是自销型,就不具备对外扩张的能力。
在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中求生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中国乳业精华经济所所长陈渝最近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当前奶业发展已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和热点,发展态势基本是健康的,但也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压力,像弹簧一样在自然与市场夹空中生存。
陈渝说,中国奶业所面临的第一个风险是自然风险,主要是疫病风险。目前,我国奶牛业存在的主要疫病有结核病、杆菌病、乳腺炎等。其中以结核病较为普遍。据专家估计,现在很多地方得结核病的奶牛超过了3 %,甚至更高。结核病属于二类疫病,是由省级地方政府控制的。按照技术规程,从事奶牛生产的地方政府每年要对奶牛做两次检疫,查出有结核病的牛要隔离和净化。
“但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对此是闭着眼睛的,不作调查,调查了怕结核病多了以后没有钱挣,影响老百姓的收入。即使查出了结核病,净化的办法就是杀牛或是卖掉,而且越病越卖,造成结核病失控,急剧扩散,这是非常危险的。”
中国奶业所面临的第二个风险是市场风险。现在,我国奶业的产业化发展非常迅速,一些奶业企业也是扩张得非常厉害,大家都想当老大,都想占据市场。
但是,由于我国奶业没有现成的市场,只有潜力市场和虚拟市场,因而造成奶类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脱节,市场风险很大。
从国际上奶业发展的路子看,奶业是所有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发展最封闭、最保守的。国外一般大的奶牛集团都是以养牛业主股份为主的股份制形式,不收取其他资本,而加工者所有的利润最后都要分给养牛者。这样,养牛者和加工者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当养牛市场过剩时,企业不会剥夺养牛者的利益,不会去砍价,不会不收奶,而是降低产量,保持市场价格。而我国一旦出现养牛市场过剩时,首先受冲击的就是奶农,这对我国奶业来说存在着很大风险。
另外,中国奶业还面临着食品安全风险。由于我国奶牛以散养为主,组织化程度低,牛奶质量难以控制。尤其是牛奶的细菌数、掺杂使假等问题十分突出。
奶是快速消费品,也是易腐食品,如果质量保证不了,其风险性可想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