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已经过去,同以往每次黄金周一样,家电厂商依旧赚得钵满盆满,无不沉浸在销量猛增的喜悦之中。然而,享受了家电厂商种种促销优惠的消费者在心情平定之后,看着新买的家电,细一琢磨,往往会发现,自己并没有像厂商促销广告宣称的那样,得到多少真正的实惠,有时甚至还有上当的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落差呢?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了其中真谛——家电促销,馅饼和陷阱同在。
降价是黄金周期间家电厂商惯用的促销手段,也是最能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举措,在十一黄金周来临之前,各个家电厂商便开始大打价格战,各个媒体宣传也是纷称家电价格普降达20%,甚至更多。但是正当消费者满心欢喜走进卖场,准备将中意的家电搬回家时,却会吃惊地发现,促销广告中所谓的“跳水价”,竟是“水中望月”。
北京丰台区的白先生在这次黄金周就尝了回“水中望月”的感觉。白先生节前最后一天从报纸上看到一家卖场打出的广告,称黄金周期间平板彩电最高降幅可达5000元,早就想换台平板电视的他兴冲冲地带着爱人在十一当天就到了这家卖场,可进卖场一看,白先生傻眼了,42寸的平板彩电,价格一般都在1万多元,除去各项优惠,没个万把块还是拿不下。“不是有降5000元的机型吗?”营业员告诉李先生,那些都是大尺寸的高端机,价格都在两三万元以上,即使降价5000元,也还得几万元。这下白先生终于明白,享受降价优惠是个别人的专利,普通老百姓只有眼馋的份儿。
不仅仅是平板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等,消费者都会碰到这样“漫天折扣,难拣便宜”的事。个中原因就是商家在玩“新品”与“旧品”游戏:任何一种家电,新品上市其价格必然高于同类产品,旧品势必降价给其让位,淘汰品则退出市场。如此一来,整个货品的价格层次是相对不变的。
目前,家电产品的升级周期一般在半年左右,有些产品则只有3个月,整个家电市场更新换代速度相当快,相对应的价格波动也非常快。最明显的就是平板彩电,大规模降价的消息不绝于耳,但主流机型的屏幕尺寸却越来越大。实际上,想买市场上流行的产品,那价钱其实还是过去的价,根本讨不到半点便宜。因此,所谓的降价其实就是一些电器更新换代时的“价值回归”。
不过也不能就此就说厂商的降价促销,消费者得不到任何实惠,只是这个实惠同商家的广告相比,是要打折扣的。业内人士指出,经过总部、分部层层“分流”,一般地方卖场所支配的让利极限在5%-8%左右。也就是说,每次价格战,剔除出产品自然更新的降价以及一些虚假降价之后,消费者真正能够享受到的优惠大致也就是这个水平。
赠品缩水 实惠不易得 赠品促销是近年来家电厂商惯用的方式,在这个黄金周,家电厂商更是用得淋漓尽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卖场实行“买就赠”的方式,赠品从小家电到牛奶、可乐、牛羊肉、蔬菜等等,可谓是丰富之极。记者同时也发现在商家的赠品中,以往颇受诟病的“三无”产品几乎看不见了,不过如果以此就认定消费者能够舒心地得到多少实惠,那就有失偏颇了,因为商家在兑现赠品时经常“缩水”,常使消费者心里窝火。
消费者胡先生告诉记者,黄金周期间他购买了一台液晶电视,买的时候,促销人员告诉他说,会随机赠送一个硬盘,可是等到货送上门,却根本没有发现赠品的踪影。跑去同促销人员理论,促销人员振振有辞:原价购买才能享受赠品,而他买的电视因为享受了优惠价,因此就不能享受赠品了。
消费者高女士也反映,一家卖场广告称,黄金周期间购买空调赠送一箱牛肉,本来就有购买空调打算的她就去买了一台,而且为了把一箱牛肉扛回家,她还专门带着上高中的儿子一起去了卖场。可是等一切交易完成之后,促销人员只拿来一小包牛肉。高女士当场提出质疑,可是促销人员却称,是高女士理解有误,广告的最终解释权在卖场,实际赠品量就是那么多。
预付增值 暗藏限制条款
这次黄金周,家电厂商除了用价格战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外,还纷纷采取变相优惠的方式争取消费者的青睐,这种方式就是“订金预付抵用”促销,规则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在指定的日期内存入一定数量的现金,在正式购买时这笔预付金可以抵用更高价值的购买,如“预存100元花200元”、“预存500元送500元”等等。这种“预付抵用”成了商家在这个黄金周的促销新招数,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不过这种新促销方式虽然表面看上去非常诱人,但是消费者要想真正得到实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商家往往会附带一些限制条款,变相让消费者多购物,否则就不能享受实惠。
宁波的消费者费先生告诉记者,他十一前在一家卖场存了1000元,当时卖场表示十一期间购买可以抵2000元,可是10月3日他到卖场准备购买冰箱时,却发现根本没法用,因为卖场规定,必须购买万元以上的商品才能享用这种幅度的“预存抵用”优惠,无奈最后他只得放弃。<BR> “定金翻倍的初衷无非是变着法子降价促销,但现在实在太滥了,而且水分太多”,著名的家电专家陆刃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像存100元花200元,无非减价100元。但现在一些卖场把定金翻上5倍、10倍,表面上看上去非常诱人,但实际上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都会有一些限制条款,如存50元花500元,多了450元的额度,但商家却要求必须消费上万元的家电,才能消化这450元,实际上还是设了 连环消费陷阱,让消费者多购物。
“三包”时间 变相缩水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消费者隋女士是一个比较细心的人,因为刚装修完新房,便在10月2日购买了两台空调,当时销售人员称因为黄金周销量比较大,安装人员有限,需要等到10月5日送货安装,当时隋女士表示理解,答应了。可是等到10月5日,空调送到并安装完了,隋女士却发现了问题,购买发票时间为10月2日,送货安装是10月5日,也就是说她看到并使用空调的时间比发票上的时间晚了3天,那么“三包”时间该从什么时候算起呢?安装人员表示是以发票上的时间为计算日期,对此隋女士非常不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隋女士表示,延迟送货安装是厂商的责任,凭什么让消费者理当享受的“三包”时间缩水呢。隋女士说,虽然这3天看起来很短,没什么关系,可是真的遇到问题,就是大麻烦。尤其是如果出现质量问题需要退换货时就更麻烦,因为退换货的时间很短,从这上面算,三天是个不短的时间。
的确,国家“三包”规定出现质量问题,凭有效凭据7天内可以退货,15天内可以换货,而有效凭据就是指的购物发票。从这方面看,3天确实不算短,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影响很大。可是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很多卖场在兑现“三包”时,都没有将延迟送货的时间计算在内,这等于是让消费者为商家的过错埋单,究其实质就是变相缩短“三包”时间。<BR> 对于目前家电厂商在促销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企业应该诚信经营,为了抓住销售旺季,企业采取各种促销手段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企业在促销时,必须讲究诚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否则,即便得到眼前的短暂好处,但势必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最终受伤害的只能是企业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