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的服装折扣季几乎提前一个月到来。记者发现,在一片打折声中,直接折扣取代了以往的“满减”方式,部分应季服装折扣更低至5折。原来,今年春季比往年短导致春装大量库存,企业在夏季“抢跑”打折以尽快回笼资金,开始下一季度研发和生产;为缓解国内整体产能过剩,出口商品流入国内渠道消化;而网购对于实体店的冲击,也迫使品牌商拿出更多“诚意”打动消费者。
折扣季“抢跑” 改满减变直接打折
正值夏季服装热卖的时候,京城商场里却处处皆是打折标语。“全场5折”、“低至3折”等颇具诱惑力的折扣幅度一时间让专卖店里人山人海。
记者走访来福士广场、中友百货、新世界、 西单大悦城等多家商场发现,超过半数品牌商家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优惠促销活动。无论是服装还是鞋类,商场里到处都是醒目的“折扣牌”。在这些折扣牌中记者发现,往年商场里铺天盖地的“满减”方式(即购物金额达到规定数额后减去相应金额,如“满199元减99元”)今年只有部分品牌采用,大部分品牌则是采用不同程度的折扣促销方式,甚至在一些商场里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品牌商家干脆放弃使用“满减”手段,而是直接在原有价格上进行打折。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不少消费者表示,今年夏季折扣较往年提前了近一个月,往年8月以后才会在商场出现的大规模打折优惠活动,在今年6月的最后一周即开始上演,而且折扣力度相比往年较大。
令人心动的优惠幅度着实让不少消费者按捺不住痛快消费了一番。ZARA、H&M、MANGO等人气颇高的店铺里人头攒动,橱窗里张贴的5折海报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女性消费者前来“淘宝”。由于仅是个别品牌专卖店里小范围的新品不参与打折优惠活动,大部分的品牌商家打折优惠是包括全场商品。
可以看到,大部分女性消费者进店后即开展对每个货架的“地毯式搜索”,不放过任何一件自己中意的商品。于是在长龙般等候试衣的队伍里,消费者大多都是怀抱多件衣物,鲜有平常时期顾客手持一两件衣物等候试衣的情景。一位顾客向记者展示她的“战利品”:60多元的T恤衫、99元的短裤、199元的牛仔裤等等,所购商品大多以5-7折价格购买,与原价相比省下了近千元。
折扣实惠多 应季商品受热捧
消费者通过享受打折、“满减”的优惠方式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心仪商品,自然是欣喜不已。可是与打折店铺高涨的人气相比,采取满减的商家则明显人气不足。
记者在一些商场看到,大部分消费者在打折的专卖店里放心大胆地选购。由于排队试衣顾客过多,有的顾客发现适合自己的尺寸号码、早已心仪已久的服装不试衣便毫不犹豫地结账付款。而在采取“满减”的专卖店中,当顾客在挑选商品时,会向导购问询“满减”价格后考虑一番再决定购买。
有细心的消费者发现,商场的“满减”优惠手段确实没有直接打折合算。一位刘小姐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例如一条标价798元的裙子,按照店里“满100减40”的优惠幅度,大多数消费者会认为这相当于打6折的折扣。可是,根据“满100减40”计算,该裙子实际价格为518元,而6折后的价格却是478.8元,相差近40元。这将近40元的差价原因就是那“98元”的零头。
另外,记者发现,在服装专卖店中,虽然打折商品囊括了一年四季的服装,但是最受消费者关注的依然是应季商品,毛衣类、风衣外套之类的过季商品少人问津。在某品牌专卖店,一位消费者在寻找前一天看好的一条裙子,结果仅隔一天就已经售罄。通过多名消费者了解到,购买夏季服装至少还能穿两个月,而春秋冬季服装毕竟是过季服装,款式过时、型号不全等问题导致难以挑选到满意的商品,无法预测下一季的流行元素,而且在圣诞前后的“打折季”购买秋冬季服装较为合适。不过也有消费者表示,此时购买过季服装中的百搭单品还是比较合算的。
3折进货5折销 尽快消化库存压力
为了回笼资金,为下季度的服装设计和生产做准备,每到夏季,商场都会联合品牌商进行大规模折扣促销。甚至,一些品牌商生产服装的资金是通过贷款得来,为了尽可能地收回资金,即使亏损也不得不进行促销。
不过,记者注意到,尽管都在进行折扣,但折扣都在5折以上,由于品牌代理商大多是以3折左右的价格拿货,所以即便进行半价促销,同样可以盈利。而且,这些品牌的新品上市时,大多以正价进行销售,品牌代理商在这一阶段的收入足以平衡之后大力度促销损失的利润。
折扣力度大的直接原因是品牌的库存压力增加,最有效地“消化”库存的方法就是进行折扣促销。在国际金融危机洗礼后,营销意义大于实惠的“满减促销”已经很难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折扣占据了主流。
某服装企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由于今年春季较短,造成春装库存压力过大,服装企业为了规避风险,保障秋冬季服装的畅销,纷纷选择在年中通过较大折扣的促销活动以减轻库存压力、加快回笼资金。
海外市场伤元气 出口服装多内销
面对今年的“短春”,京城某商场的一位负责人曾表示,今年夏季促销的折扣力度一定会高于往年,否则,商场春季服装的库存难以消化。如今的事实也证明了该人士的预测。
实际上,相比于季节因素,宏观环境对于品牌的影响更大。受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影响,再加上人民币升值、欧元汇率下降,一些主要做出口业务的服装企业为了盈利,只能加大内销力度,使得国内服装供应量增大。
这批商品进入国内渠道进行销售,导致品牌商为了多卖商品而加大促销力度。而且主要进口中国服装的欧洲、美国市场还没有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恢复“元气”,以往可以签订大批订单的欧美零售商大幅减少。
此外,针对今年商家折扣力度较大,有业内人士介绍,今年年初南方企业出现的“用工荒”也使得劳动力成本上升,从而提高服装制作成本,由此造成今年服装价格高于往年。若折扣力度仍同于往年,消费者感受不到打折后的优惠,将不会为企业消化库存而买单。
非打折不消费 网购冲击商场
根据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网购规模达到2670亿元,网购人数达1.3亿。网购的风行在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更多便利的同时,对商场实体店的冲击力度也令商家感到压力。不少消费者选择在商场里挑选好款式、型号,在网上购买。网购的价格优势目前成为一些实体店无法逾越的“鸿沟”。
另外,一些商场逢周末、节假日开展优惠促销活动的背景下,消费者对各类优惠活动已经司空见惯。甚至有消费者表示,除了国际一线品牌,平时在商场里购物感到按原价购买就是吃亏。“不打折就不消费”的想法得到部分消费者的认可。
不过,有专家认为,尽管目前网购对于传统实体店渠道形成了较大冲击,但日后冲击的势头或趋缓。
商业专家刘晖告诉记者,目前,消费者大多选择在淘宝等B2C网站购买商品,在这些网站的卖家中,只有极少数的卖家通过特有渠道可以买入部分正品以低于正价销售,但该部分商品的数量极为有限,而且货源不稳定,难以持续满足习惯购买正品的消费者。而大多数卖家以超低价格销售的知名品牌服装,是以精仿为主。随着市场的不断细分,因为价格实惠购买精仿商品的消费者会逐渐与习惯在商场中购物的消费者区分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