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卖场月均被盗36起。日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再次把商业企业的防损难题摆到了桌面上。最近,在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防损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委员大会上,曹小宁主任呼吁,商业防损仅靠企业的单打独斗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建立商业企业员工信用体系势在必行。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日前发布了今年年初针对全国63家超市、大卖场连锁企业进行的防损调查结果,显示每家大卖场平均每月发现外盗约36起,平均盗窃金额为501元;每家超市平均每月发现外盗33起,平均盗窃金额160元。
根据此前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商业零售企业的损失由以下几方面构成:员工内盗占46.8%,外盗占31.6%,行政管理错误导致的损失占14.4%,供应商造成的损失占3.75%,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失占3.45%。从业态方面看,超市的损失占第一位。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日前发布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外盗和内盗依然是企业损耗的最主要原因。调查发现,企业内盗占全部损耗的28%,外盗占全部损耗的34%。个人偷窃、团伙盗窃、商品掉包、偷换条码是最主要的4种偷窃手段。在企业收银员最常见的内盗手法中,和亲友串通高达七成多,然后是少输数量、利用作废或更正、虚假退货、直接偷钱、偷换条码等。
该调查还显示,目前,商场因遭受团伙盗窃而导致的损失大大提高。据调查,目前国内平均每月每家商场遭遇团伙偷盗袭击两次,每次损失金额950元,失盗几率最高的商品依次为:洗发水、奶粉、保健美容品、口香糖、巧克力。
据国际权威机构最新统计,全世界商业行业的年财产损失达到了1045亿美元,占零售额的1.34%,我国零售损失已占到零售额的2%左右,以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万亿元计算,商业损失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这对于经济危机时期的零售商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此背景下,充分发挥商业防损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条件,如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反商业贿赂法等,在商业服务业行业积极开展防损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悉,出席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防损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委员大会的近40家企业代表着全部48家奠基单位。其中企业占到86.8%,而在这部分企业中,40.6%是2007年统计的零售连锁的百强企业。其中内资企业占67%,合资企业占15%,外资企业占18%。
“借鉴美国商会商业防损的经验,建立内、外盗信息共享数据库。建立网络信息共享系统,加强防损专业教育和商业职工的职业信用教育,制定商业防损技术标准,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商业防损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加强防损专业知识培训。”曹小宁表示,建立商业企业员工信用信息数据库,首先应建立负面信息交换,即员工偷盗负面信息数据库。“这是失信惩罚制度的重要方面,也是防损立足于‘防’的重要手段。”
曹小宁认为,防损体系中的从业者信息的共享机制,其目的不是单纯形成一种企业对从业者的“监控”,而是帮助他们明确操作规则和操守底线,保证他们的职业生涯得到健康发展。只有将防损功能融入到管理体系中,防损才能给企业和员工个人带来极大利益。
此外,曹小宁指出,将积极组织协调行业资源,为企业提供雇前调查服务。从调查数据看,员工内盗占有最大份额。雇主应在取得应聘人员(被调查人)同意并授权的前提下,委托专业调查公司以第三方身份,客观公正地核实应聘人员提供的身份信息、就业信息、教育信息等内容的真实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用人不当而造成的损失。
当然,企业自身也应注重信用文化的建设。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防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监王玉雄就呼吁商业企业应加强内部信用文化建设。
众所周知,沃尔玛以其非凡的业绩创造了零售业神话,其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是铸就辉煌的基石。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管理切入点同样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这就是“防损无处不在”的新理念。
沃尔玛的防损理念是:以人为本,辅以信息与数据的管理。追溯沃尔玛防损的历史不难看出,防损部从建立的第一天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分布在全球的各防损部不隶属于任何部门,而与远在美国的总部时刻保持着垂直联系,以确保其业务的独立性。这种垂直架构最大的优势在于,一旦防损发生了问题,上至总裁、下至员工都要按规定接受防损部的调查,以达到通过防损实现成本控制、人员控制以及其他方面的控制,确保团队工作的廉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