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防损已经成为目前的一大要务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商超企业损耗率在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0.31%已经升至2010年的0.46%。2010年全行业的损耗率在2%左右,这部分损耗导致终端商品平均价格提升超过2%。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降低超市损耗成为了超市的一道重大课题。
强化高损耗品保护
麦德龙公司负责人表示,超市行业的毛利相对较低,一般占到销售额的10%,如果对损耗商品管控妥当,每年超市损耗商品可降至销售额的5%左右。
其同时表示,这样估算超市的损耗商品金额占比相对较大,如果管理不当,甚至还会亏本经营。超市对高损耗商品的保护更加重视。
相关文献显示,高损耗商品是指那些单位价值较高且易被盗窃的商品,常见的高损耗商品包括洗浴用品、口香糖、奶粉、服装等。有些产品如名烟名酒等,虽然单位价值很高,但通常不易被盗窃,损耗的金额在总体损耗中占比很小,因此并不能认为是通常意义上的高损耗商品。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超市损耗的调查发现,损耗最多的前三种商品是洗发水、口香糖和奶粉。
超市行业防损专家表示,企业在对高损耗商品的保护之前,需要对损耗进行充分的数据分析,并设置高损耗商品的判定标准,需要明确对企业而言哪些商品是高损耗商品。不同的零售企业由于其业态和商品类别的不同,不同业态和门店的高损耗商品也存在差异。
交流防损经验
现阶段,大型零售商的经营业态较多。华润万家防损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同业态之间,甚至同一业态的不同门店由于防损的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导致不同门店的损耗率相差较大。
防损专家王玉熊表示,防损团队的培训在防损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零售企业也日益重视防损人员的专业培训,积极通过内部培训以及邀请外部专业机构开展防损培训。有些大型零售企业通过防损专业培训,其内盗的比例大幅下降,减少了30%。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部分零售企业的调查得知,部分零售企业不同门店之间的损耗率水平最多可相差10倍以上。因此,加强不同门店之间的防损经验交流就十分必要。每家企业都有独特的防损方式和有效方法,比如定期召开防损研讨会、建立防损数据库、警示信息等。
王玉熊同时表示,防损专业人员有必要在不同门店内进行有效互动,这样既能实现将成功的防损经验在不同门店间传播,又能在不同的经营环境下发挥良好防损作用。
使用新型防损技术
随着人力成本的逐渐增加,大型零售企业越来越注重技术防损的应用,尤其是新的防损技术。
保点(上海)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表示,现阶段防损技术已日益成熟,成本也在逐渐下降,大多企业都在运用新的防损技术有效确保利润。
沃尔玛高级资产保护部总监程堂根表示,防盗是损耗的重中之重。除了监控电视等传统技术,源标签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应用。
据了解,源标签技术是指零售商与产品制造商合作,由制造商在商品的生产、包装过程中加上电子防盗标签,改变以往防盗标签在商场内上架时粘贴的做法。这样,防盗标签可以放置得更加隐蔽,不易被发现和破坏,从而降低商品损失;而且,那些原来不适合开架销售的商品因使用了防盗标签受到保护而可以进行开架销售。
程堂根表示,此举提高了顾客的购买欲,从而促进销售额的大幅增加,使零售商与制造商共同获益。尤其对于那些利润较高但不适合开架销售的商品,采用源标签技术将显著提升零售企业的利润率。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某知名国际零售巨头在采用源标签技术后成效显著,商品损耗率下降约50%,销售收入增加约300%。
数据显示,欧洲、北美及亚太区,分别有69.3%、68.7%及47.3%的受访大型零售商,曾期望于2010年的年底前实施源标签计划。而现实是只有45.2%的北美零售商、39.7%的欧洲零售商及27.4%的亚太区零售商,实施了源标签计划。商报记者 孙舒扬/文 暴帆/摄
业界观点
供应商补损将日趋透明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商务部去年已委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起草制定有关零售商、供应商商品购销合同规范,内容会涉及扣点、收费、账期、损耗、风险管理等多项零供矛盾中的敏感问题。此外,部分大型品牌连锁零售企业也意识到“供应商补损”的不可持续性,已经自觉主动地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供应商补损的范围和比例等。
上述负责人同时表示,虽然规范的执行情况还有待观察,但随着新合同规范的出台,供应商的补损情况将日趋透明和规范,零售企业将更容易追踪供应商的补损数据,从而对企业的真实损耗率有更清晰的了解。从另一方面看,由于供应商补损因素的剔除,零售企业的损耗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明显上升,零售企业须更加重视防损工作以降低企业的损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