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京城各大消费场所,经常可以看到持购物卡结账的顾客。但凡数得上名号的商场、超市,包括西单、中友、新世界、SOGO、百盛、赛特、城乡、家乐福、沃尔玛、物美、超市发……几乎无一例外,也都发行有自己的购物卡。购物卡之风愈演愈烈,甚至衍生出一批专门以倒卖商场购物卡为生计的“黄牛”。专家指出,商家之所以热衷发行购物卡,关键在于购物卡不仅能提前带来现金流,而且由于过期、损毁、零头放弃等各种原因,每年都会有大量现金沉淀在卡上,这些“死钱”成为商家巨额利润的来源。
商家竞相发行现金购物卡
沈小姐推着满满一购物车商品来到华堂超市的收银台刷卡结账,而她拿给收银员的既非银行卡,又非信用卡,而是单位发的一张价值500元的商通卡。
如今,在京城各大商场、超市,经常能碰到像沈小姐这样持购物卡消费的顾客。上周日,记者在易初莲花超市石佛营店一个收银台旁观察了20分钟,就碰到了3位持购物卡消费的顾客。“购物卡主要来源于单位福利和客户送礼,所以拿购物卡消费的人,出手往往也比较大方。”一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不过,也有相当一批人拿到购物卡后并不自己消费,而是希望套现。巨大的市场需求衍生了以倒卖商场购物卡为生计的“黄牛”。在SOGO、中友、新世界等一些大商场,经常能看到倒卡族的身影。
一位常年倒卖京城各大商场购物卡的“黄牛”告诉记者,除了资合信这样的专业发卡公司,京城知名的商超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购物卡。“黄牛”一般以9折左右的价格收购,加价约1%再往外卖。
沉淀资金成巨额利润来源
记者以替单位咨询办卡为名,致电京城多家商场、超市,无一例外都得到热情回应。有商场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可以根据单位要求开具发票内容,连购物卡的面值金额,也可量身定制。
众商家为何如此热衷现金购物卡的发行?一些统计数据也许能让我们看出大致端倪。今年春节,北京等地的8家大型零售企业总计约30%的零售额都是由代金券(卡)支付的。北京某百货商场的团购卡销售业务甚至占到了总销售额的近一半。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现有购物卡市场容量已经达到数十亿之巨。
而在业内专家看来,购物卡之所以在零售业高歌猛进,关键在于其已经成为了商家一种新的盈利模式。
北京昭邑零商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晖指出,现金购物卡实际上是一种预付卡,这意味着出售购物卡本身,就能够让发卡商家获得巨额的现金流,这些资金事实上就成了发卡公司的“零息贷款”,即使是作为活期存款计算利息,每年也可为发卡公司带来几十万、上百万元的盈利。此外,消费者因为购物卡过期、遗失,或是为图省事而放弃的卡内押金、卡内余额等,也都将沉淀为发卡公司的利润。仅大庆市一家大型商场每年因“废卡”(指卡销售出去,有效期内却没有消费)而沉淀在账上的金额,就多达1100万元,小型商场一般也有200多万元。据业内人士测算,此类永远“待”在卡上的账目大约占发卡公司总发卡金额的10%到20%。
购物卡对商家的好处还不止于此。据悉,发卡公司一般可从特约商户那里取得几个百分点的“返佣”,在餐饮、美容等行业则更高。对参与联名发卡的商家而言,有的可以凭借自己的强势地位,将主要竞争对手拒之门外;有的则可通过其他联名发卡商家共享更多客户资源。
购物卡市场呼唤健康发展
在国外,购物卡最初是为了小额支付需求而出现的。而当前国内的消费习惯显然并不支持这种预付式的购物卡。专家指出,购物卡在中国的生存土壤关键是“送礼文化”。有统计显示,以“员工福利”和“因公社交”需求销售的卡量已经占到整个购物卡市场的70%-80%。这让购物卡在身份上多少有点尴尬。
此外,无论是专业的第三方发卡公司,还是直接发卡的商家,发卡之后都获得了巨大的现金流;而如何支配这些现金,保证购卡者的利益不受损害,显然也是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实际上,由于当前对发卡机构资质并没有严格的审核标准,一旦发生商家携款逃跑或者倒闭,购物卡预付的款项无疑就打了水漂。
业内专家指出,在当前国家倡导拉动内需的背景下,商场发行购物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消费,但仍需在保证其安全性上下功夫,让购物卡市场真正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