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电脑城的“死讯”,将实体卖场与电子商务之间的争斗再次推向风口浪尖。 7月1日,中关村太平洋电脑城不幸夭折,年仅12岁。自此,北京五大电脑城只剩下海龙、科贸、鼎好以及e世界电子卖场四家。
自杀还是他杀?业内纷争一片。有说是其自身的内部管理问题所致;有说缘起中关村城区规划;而更多的则是将其归结为电子商务对传统IT大卖场的冲击。就在太平洋关闭当天,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在微博上发表了这样的言论:“昨夜和一些友人聊天,一同学说恭喜你们杀死了太平洋数码城,惊愕!其实不是京东们革了你们的命,而是你们自己!扪心自问,你们做了多少偷梁换柱的勾当?卖了多少水货假货?暴打了多少客户?这是因果报应!”
刘强东无疑是个聪明人,在借他人之口褒奖了自己一番之后,还不忘彰显正义。而这一箭双雕的说法似乎更加说明,电子商务正是压死太平洋电脑城的最后一根稻草。
电子商务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崛起,这个速度逼着实体卖场只能迎头而上,别无选择,包括国美这样的线下零售巨头也已经纷纷“触网”,尽管他们还在苦苦寻找那个“线上线下”业务的平衡点。 网上数码卖场是“元凶” 无独有偶,全国众多IT卖场均出现了“旺季”撤店和空铺无人问津的现象。 “近两年,情况一直如此。”广州某电脑城的老商家李强(化名)告诉记者,他在电脑城卖电子产品已有十余载,早些年间,电脑城里的商户非常稳定,彼此都很熟,自家缺货都可临时到别家补齐,但近两年,生意非常不好做,销量越来越少,租金越来越高,商户流动性非常大,“按照往年的规律,7月正值暑期热卖的时候,一旦有个空店铺出租,大家都是托关系、找门路、花高价抢摊位,如今,我旁边的店铺已经空了两个多月了,至今无人问津。”
出租摊位的变化触动了李强敏感的神经,他并未因为减少了竞争对手而窃喜,恰恰相反,他有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同时,人们购买习惯的改变也着实让李强感到措手不及。 “几年前,人们来买电子产品,大都是看看性能,比比价格。如今,人们来买产品也是看看性能,比比价格,但不同的是,他们不是跟电脑城里的同类产品比价格,而是跟网上的同类产品比价格,那我们哪比得了啊!”李强坦言,为了降低采购成本,他每年都会冒着被扣押的危险去香港偷偷带回一些电子产品,也就是人们所言的水货,拿回冲抵行货来卖,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李强告诉记者,他之所以还在坚守,并非指望商铺能卖出去多少货,而是作为产品售后和公司注册之用,他的订单大都是儿子通过淘宝网拉到的一些老客户,但大型网上商城的价格实在太低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线上线下的这种冲击是必然的。”北京兴长信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磊告诉记者,这种冲击主要是产品的价格,“二者之间的价格差很可能会导致线下企业失去竞争优势而倒闭,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阶段,这种情况至少会持续3~5年的时间。”
据记者了解,从6月中旬开始,各大电子商务卖场已经开始了大张旗鼓的暑期促销活动,价格低得让实体卖场触目惊心,其中有2999元的iPhone4、1888元的42英寸3D电视机,波轮洗衣机最低跌破千元,部分数码产品降价幅度达到17%,多款冰箱降价幅度均在5%~10%之间,而这样的价格大都不及实体卖场的进货价格。 “五年内,专业电子卖场将彻底消失,或许,更快!”这是太平洋电脑城关门后,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在其微博上发布的一条帖子,他给出的理由有三:一是消费电子业利润逐年走低,资金流走是必然;二是电子卖场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国家政策开始负向倾斜;三是家电连锁卖场和电子商务渠道的崛起。此言一出,立即在微博上引发行业热议。
针对这一言论,抨击也好,支持也罢,不可否认的是,由于3C连锁、电子商务等渠道的冲击,传统的IT卖场销量已遭到严重分流,全国电脑城在今年出现了大面积萎缩。
上世纪90年代,闻名全国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被海龙、太平洋、鼎好等IT卖场所取代。现在,这种相对简单地输出物业管理的IT卖场模式,也正面临着或将“被取代”的命运。 内部经营不善是“真凶” 无论是从证人证言,还是现场证据来看,电子商务俨然就是太平洋电脑城死掉的幕后元凶,但中关村电子商会会长、海龙集团董事长鲁瑞清向记者透露,太平洋电脑城的关闭跟电子商务的冲击没有任何关系,仅是投资方的自身规划所致,但具体细节均对媒体保持沉默。
“太平洋电脑城的经营状况一直不好,它的关闭仅是自身的转型。”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在中关村商圈内,太平洋的销售情况一直逊于鼎好、海龙、e世界三大卖场。而记者从太平洋电脑城发给租户的通知中获悉,其关闭理由确为自身经营所致:因北大太平洋大厦经营状况发生变化,特将该大楼的使用权捐赠给北京大学,用于北京大学的教学与科研。
据2010年的数据显示,鼎好、海龙、e世界三大卖场的销售额和贸易额之和分别占总量的68%和65.7%,而太平洋被排除在外。
“一个企业运转不好,首先要从自身进行思考。” 国美电器网上商城总经理韩德鹏表示,销售渠道有很多种,大家各有不同的优势,各有不同的发展空间。电子商务和实体卖场之间的影响,更多的是针对零售业的舆论泡沫和新闻泡沫,大家过多地把某一个点放大了。回头看看,从刘强东的言辞中不难发现,他也将太平洋倒掉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企业自身的问题,“他们做了多少偷梁换柱的勾当?卖了多少水货假货?暴打了多少客户?”
其实,水货也好,假货也罢,它们的出现并不仅限于线下卖场,电子商城这类事件出现的频率同样是屡见不鲜,挂着羊头卖狗肉的案例绝对不比线下卖场少,但网上商城大都有自己的进货渠道,直接对产品进行管理和把控,售后同样反馈回网站,因此,产品一旦出现问题,网站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反应,这比大卖场直接管理商铺、但间接把控商品要容易得多。同时,透明的标价和低于实体卖场的价格,让人们对网上商城的产品多了一些信任和宽容,只要质量说得过去,大都不会过多问责。
因此,为了降低成本,增加与网上商城的抗争,实体卖场的确在经意或是不经意间做了很多有悖商业道德的事情,成为了自己的掘墓者。而这,似乎又将矛头指向了电子商务。
事实上,传统商业模式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比拼,早已经开始。随着国美、苏宁等家电零售渠道商开始销售电脑、数码等IT产品,以及京东商城、淘宝等网络购物平台的迅速成长,传统IT卖场的增速已然放缓。据IDC统计,2003年~2007年,中关村IT卖场每年以16%~17%的速率增长,但是近年来增速明显放缓,2008年的增长率下跌到了5.1%。据记者了解,2010年中关村数码产品整体销售为280亿元,而京东一家的销售额就有102亿元。 实体卖场寻求“线上”突围 传统IT卖场的求变,已经在路上。 两年前,海龙集团董事长鲁瑞清提出“IT卖场商场化”的概念,而且认为这是“必须要走的路”。2009年,海龙集团一度还尝试与中搜合作开发推出“大久宝”平台,支持B2B2C服务。海龙方面当时认为,这对其线下业务是很大的补充,也是传统IT卖场转型迈出的实质性步伐。在IT卖场、家电连锁卖场、网上商城这三方角力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各有各的渠道和客户,甚至网上商城的强势发展并不仅仅对IT卖场的消费者产生分流,一些家电卖场受到的影响更大。
确实,受电子商务的影响,迎头而上的还包括国美这样的线下零售巨头。其实,国美早于2003年1月就已推出网上商城业务,但网上商城的销售额在国美全年总销售额中的比重十分微小,而从百思买在美国市场的表现来看,电子商务的销售占到零售商整体销售的5%才是较为合适的比例,而国美线上业务份额不足整体销售的1%,最终沦为实体店的补充和附庸。同样,早于国美在电子商务领域进行圈地运动的苏宁,终因生不逢时,线上业务成为苏宁的一块鸡肋业务。
五年前,记者曾专访了国美集团的掌门人黄光裕,当时正值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优势凸显之时。黄光裕坦言,国美有线上业务,但迟迟没有“扶正”,主要就是纠结于线上对线下业务的影响,毕竟,相比单纯做线上业务的企业而言,如何减少对线下业务的冲击是国美这类大卖场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时隔四年,2010年3月,国美正式推出国美电子商城,同年,苏宁也跨入了电子商务领域。如今,面对太平洋电脑城等实体卖场的纷纷倒下,黄光裕的担心似乎不无道理。
“影响的确存在。”国美电器网上商城总经理韩德鹏直言,线上、线下同处一个零售市场,卖的都是同一类商品,顾客群也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由于个人的消费习惯不同,会选择不同的销售渠道。但是,影响很小。
韩德鹏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国美线上的销售额每年均有20%~30%的增幅,而线下销售额的增幅也有20%多,数据一直趋于平稳。“不过,我们在今年4月份对线上业务进行了改版,增幅明显增大。比如,5月份一个月的销售额能顶上去年一年的额度还要多。”
据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国美全国的开店数量为200多家,苏宁也有100多家,开店数量和开店速度依然不减当年。“同一个品牌下面既有线上业务又有线下业务,我觉得相互之间的影响肯定存在,这是回避不了的问题,但这种影响没有人们所言的那么严重。” 对于同一个品牌的线上、线下业务持乐观态度的韩德鹏,对全国整体的实体卖场有着自己的担忧和看法,“从现状来讲,不光是北京,全国很多城市的这种市场都在萎缩。但这并非是受线上业务一方面因素的影响,这里面还有很多企业自身经营的原因,内部的管理问题,包括对商户的管理,这是好多因素造成的,并不是说电子商务替代了线下业务,或者线下业务替代了线上业务,这两个渠道是并存的,一个行业存在多种销售渠道是正常的。”
或许,电子商务和实体卖场并非“非黑即白”的截然对立,不存在谁替代谁的关系,或许“传统的IT卖场即将走向没落”仅是一个危言耸听的说法,但是,太平洋电脑城的关闭已经为传统IT卖场重重敲响了警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