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价格说涨就涨,但近来从几大连锁家电业门店里总是传来“百万空调入市,降价10%-20%”以及“限时涨价”等等声音。这些声音与涨价之风似乎有点“不协调”。一时间,消费者似乎没了头脑:到底涨了没涨?其实细究起来,里面的“玄机”还不少。
首先可以肯定的,涨价是基本事实。根据赛诺和中怡康等家电业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2006年第一季度空调总体平均单价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6%。虽然近两周,铜的价格有所回落,国美、苏宁、永乐等商家又重新打出了“降价牌”,但空调的销售特点决定了价格的回落并不会那么立竿见影。即使真是“降价”,也只是大致恢复到空调价格没有上涨之前的水平。
那么,为何在涨价风潮涌起的时候却总是存在“降价”的呼声呢?其实从一开始,围绕着涨价和不涨价,厂家和商家态度截然相反。厂家迫于成本压力希望涨价,而商家出于销售额考虑希望不涨———这个矛盾就是“涨”与“不涨”较劲的根源,核心目的是考虑到销售额。因为一旦涨价,对价格最为敏感的消费者就可能收紧腰包。在“涨”风来临之时,商场内“限时涨价”、“平抑价格”等招牌随处可见,否则“不买要涨价了”,甚至有商家打出了“可能会断货”的信息。背后的“玄机”是,商家巴不得消费者赶紧买,不然销售计划如何顺利完成呢?其实这是吆喝人气的一种手法。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玄机”是,“五一”以来华南地区的大量雨水影响了空调的正常销售,该旺的没有旺。据说雨水丰盛时,几大家电连锁业人士每天忧心忡忡地“看天”,雨水使得空调业沦落到“靠天吃饭”的地步。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我们今年上半年要完成1.7个亿的任务,但是现在看来很难了。完不成任务就会影响全年计划,影响奖金。”据了解,国美、苏宁、永乐等商家今年上半年的销售计划都因雨大受影响,主因就是空调“拖后腿”。在这种背景下,即使涨价之风是行业性的,谁都挡不住,但商家宁可要面子也要坚守“降价”的阵地,不然怎么制造人气从而让消费者动心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预计,今年全国空调需求总量增长将由去年的8%下降至6%,预计明年空调需求量将首次出现负增长。家电专家陆刃波认为,因为供大于求,厂家的库存压力很大,要涨价是不现实的。但这同时也要取决于铜的价格。如果铜升势不大,空调的价格仍将基本维持现有价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