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旺季抑价初战告捷 因空调涨价一直持币待购的消费者,首次赢得了价格的话语权。北京国美采销总监张广滨日前透露,上周末国美拿出涨价前期储备的100万台空调平抑空调价格后,仅六日两天就卖了8000套,空调在销售额中的占比由30%立刻蹿升到45%,销售额比同期翻了一番,也是今夏以来空调销售的最高峰。据悉,国美目前正在筹集大量现金,准备七八月的第二轮大规模采购。
家电专家分析,价格仍旧是消费者购买的第一因素,消费者已越来越理性,于是给空调涨价画上了句号。目前是空调市场的销售高峰,随着天气日渐炎热,将会出现大规模的销售“井喷”,国美闪电般的空调降价行动,将会造成今年空调市场的价格盆地出现。
连锁巨鳄突施“杀手锏” 细心的消费者注意到,今年三月以来,一直在高喊涨价的不是家电卖场,而是空调厂商。此时,中国家电连锁“老大”国美一直选择沉默。 就在月初记者采访各大空调厂商北京分公司经理的时候,他们都以为今年的空调涨价已成既定事实。殊不知,一场大规模的反“涨”风暴正在偷偷袭来,空调厂商与卖场之间的真正较量是在6月13日展开的——这一天,国美突然实施价格“杀手锏”,其品牌管理中心总监何阳青对全国媒体宣布,全国550余家连锁卖场空调产品全面降价, 今年初采购的200多万套空调正式开闸,空调价格平均降幅15%至20%,让涨声一片的空调市场瞬间跌至冰点。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厂商老总告诉记者:“尽管空调的淡旺季已不再那么明显,但暑期仍占全年三成的销售额。而6月是空调产品整个冷冻年度中最旺销的月份,所以国美恰恰选择了这一时机,空调企业会不惜代价去争取这段时间的市场份额,而不是利润。”
据了解,国美于今年2月就已启动了空调市场计划,筹集50亿元现金进行大规模采购,畅销机型高达60%,这相当于国美目前至少有250万台的空调储备量,这至少可以让国美控制这最关键一个月的价格话语权。而国美目前仍在囤积第二轮大规模空调储备。
业界人士分析,目前全球市场铜原材的价格走势日趋回落,一个月后,空调企业恐怕难以找到原材料涨价的借口。
空调厂商“涨价”压力大 在空调涨价的问题上,企业对于利润与市场份额,自身也是非常矛盾的。尽管几乎所有空调企业都表示空调产品开始涨价了,但记者在家电卖场的空调区看到,大部分空调企业展台附近都堆满了诸如电饭煲、茶具等赠品。
海信相关负责人表示,空调旺季期间,谁也不想让涨价丢失市场份额。格兰仕也表示,毕竟一次性提价太高,消费者难以承受,因此刚开始涨价的时候采取了试探性的方法,主要看消费者的反映。
事实上,国美提出一系列抑价措施之后,没有空调企业再站出来表示涨价。一空调企业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任何一家空调企业都不会在这个时候作“出头鸟”,“谁说谁挨打”。
另据一空调企业内部人士透露,实际上“涨价”不仅给空调企业的零售带来了压力,即使是以前比较重视的工程单也带来不少问题,因为工程单最大的特点就是采购价格低、数量大,在现有空调涨价的压力下,工程单短期内也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涨还是不涨,谁说了算? 广州上兵伐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刘步尘分析,空调厂家以原材料涨价为借口实施涨价是不成立的,这不完全由产品成本来决定,因为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压力并非全部落在整机企业身上,而是逐级消化的。以铁矿石涨价为例,钢铁企业消化一部分,压缩机企业又消化一部分,最后落在整机制造企业身上的已不是很多。
空调价格涨还是不涨,实际上是由商家说了算,从此次国美囤货抑价成功瓦解“空调涨价联盟”就可以看出。刘步尘分析,从整个家电连锁运作的规律看,家电连锁企业的利润不是靠直接提成完成的,而是按照家电卖场销量的多少进行返点,卖得越多,家电卖场才会拿到更多的返点。那么就空调产品而言,实际上空调厂商一再喊涨已经导致了大部分消费者持币待购,这是家电卖场不愿意看到的。这一点从一季度全国的空调销售数据可以看出,空调产品销量同期降低了30%。
记者手记 风风火火的空调涨价风波暂时平息了,这场关系到家电卖场、空调企业、消费者三者利益的长达半年的博弈中,消费者的利益最终得到了维护,在整个事件中,国美扮演的角色——“价格杀手”仍让人记忆犹新。采访中,国美电器华北大区兼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王辉文一再强调,国美作为全国最大的家电渠道型企业,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单纯的降价和涨价并不能说明市场的矛盾,只能说是国美作为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引导行业动向的一种趋势。 虽然王辉文的言语中不失锋芒,但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善于承担责任的企业,实际上国美引导空调行业发展方面,一直在做着全新的尝试,比如引导空调消费的国美电器.《北京晨报》“2006年度绿色时尚空调评选活动”,在帮助消费者挑选性价比高的产品之外,也在引导空调行业在技术、功能、外观上的创新。
专家之言 空调行业整体缺乏竞争力 刘步尘认为,今年空调行业喊着要涨价,原材料价格上涨只是一个借口而已,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空调行业缺乏整体竞争力,行业结构也存在重大问题。 目前,在市场上存活的空调企业仍然在30家以上,真正主流品牌不超10个,这其中有些企业根本不具有竞争力,也就是说这部分企业根本不具备活着的理由。强者不强,弱者不死,说明我们的市场存在结构性缺陷。基本上认为,那部分涨价声音喊得最高的企业,是综合竞争力有问题的企业,这部分企业在原材料涨价的考验面前显得很脆弱,于是,就天天想着把危机往消费者那里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