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老板揭内幕,百多元成本眼镜,市场上价格翻几倍;生产商指点“迷津”,开眼镜店挑贵的开,事实究竟如何?
继本报记者前往江苏丹阳调查眼镜成本后,上周,本报记者调查上海部分镜架和镜片产销流程,试图揭开眼镜利益链的“冰山一角”,继续和本市老百姓说说,眼镜为什么这么贵。
平价眼镜老板的困惑
“你看,我们的镜架一样也是钛合金,镜片是树脂片,和大眼镜店几乎一样,但我们的价格最高不过200元。”陈经理指着背后柜台里的架子说。镜架和镜片,在柜台透明玻璃折射下,泛出光泽。
眼镜到底成本几何,谁能说清?(资料图片)
陈经理,是上海“百元眼镜”店的老板。顾名思义,“百元眼镜”是继平价药房后,又一个打出“平价”旗号的商家。2004年4月,陈经理在浦东上南路开出第一家店。至今两年多时间里,“百元眼镜”的每一步都走得战战兢兢。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这位老板一直和眼镜打交道,他清楚地记得,当初,上海眼镜一厂出产的名牌——“视力”牌眼镜,价格是7、8元左右;80年代中期,有了超薄型的眼镜,价格翻上去。即便如此,当时,老百姓花60元左右就能配戴一幅进口眼镜,镜架还是包金(镀金比较厚的镜架成为包金镜架);到90年代初期,这个价钱也维持在100多元的水平。
“再看看现在,一副中档眼镜没有五六百元拿不下来。很多人闹不明白:眼镜,为什么这么贵?”陈经理说。
这也是陈经理开出“百元眼镜”店的原因。
揭开高利润“冰山一角”
既然打出平价眼镜的旗号,和此相对,肯定还有高价眼镜、甚至暴利眼镜。作为业内一个“异数”,“百元眼镜”店则有意无意间,暴露了眼镜行业利益链的“冰山一角”。
对此,陈经理虽犹豫,但不讳言。“一副镜架加两块树脂镜片,镜片度数不超过800度,散光不超过200度,价格都是100元。在本市一家知名眼镜店里,相同材质的眼镜售价至少四五百元。”陈经理举例说。
“事实上,即便是100元,我还有得赚;事实上,本市不少有点名气的眼镜店和我们是一个地方进货。”陈经理说,镜架不少眼镜厂本身不生产,去其它厂家拿货贴牌,干的是“搬砖头”的活。
“千做万做,蚀本生意不做。百元眼镜店80%的眼镜售价100元,按每天卖出20副眼镜计算,再去除店面、人工等费用后,每月都能有盈余。”陈经理明确地说,
他继续爆料,同一厂家生产的眼镜,卖到不同的眼镜店,基本是同样的价格,“大牌眼镜店由于进货量大能拿到更低的单价。”
陈经理说,目前,钛材料的镜架质量最好,这样质地的镜架成本一般在50至100元间。“120元的镜架一般是客户有特殊要求定做。”他透露,有些定制镜架,会涂上双层钛金属材料,但出厂价也仅仅是在原价基础上多加10至20元。
镜片方面也是如法炮制。这样一来,同样的眼镜,价格相差好几倍。(新闻晚报)
揭秘报道:树脂眼镜片售价数百成本仅五元
记者到华东最大的眼镜生产基地探访,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沪上品牌眼镜店内,一副普通树脂镜片的价格300至500元不等,而这些镜片大多来自丹阳,只不过,在丹阳以“白包装(不贴品牌)”对外售出镜片价格不到10元,成本价在5元左右。
[调查·镜架]“出厂价,最好镜架是150元”
开店先“铺货”
那么,事实是否真如这位陈经理所说呢?
上周五,本报记者以想开一家眼镜店为名,找到业内一家镜架的生产厂,希望“落单”订货,后者则曾是本市一家大眼镜品牌生产镜架。
由于不知记者来意,开车接记者的司机直接说,厂里不做这个业务,镜架全是销往日本。记者忙说,本想开店订货,看来这次白来一趟。司机一听,这才慢慢说出一句:有给国内厂家生产,但数量不多。
见到厂家老板,他一听记者因开店要货,老板马上笑了,“只开一家店,不用专门订货吧,找几家人铺货吧。先拿货,后交钱。”
什么叫“铺货”?到哪里铺?老板又笑了,你只要开出一家店,圈里消息快,没几天会有人上门推销镜架,大家都是“搬砖头”。
“货头、货尾”秘密
那么如何保证镜架质量呢?为什么同一个镜架,不同地方价格不一样,且相差很大?能不能用很低价格拿到呢?
老板会意,他说,大厂家订货,如果单子是1000个,我们厂里一般要多做两三百个,质量和样式完全相同。这两三百个,业内叫“货头”和“货尾”。在订单送出后,“货头”和“货尾”则成“鸡肋”。这时上海有几家公司专门负责收购各厂家的“货头”和“货尾”,再专卖给圈子里有意开店、或对镜架需求量不大的商家。
“他们收购的价格极低,一副眼镜出厂价是70元左右,‘货头’和‘货尾’收购价则一半不到。转卖后,他们的利润是10%左右。”老板继续说,至于那些得到“货头”和“货尾”的眼镜店,以什么价格卖给消费者,“决定权”则在商家自己。
“至于你们需要什么品牌,生产商家也能提供,正规手续一应俱全,不加价。”老板说。
他说,但实际上,再好的镜架,出厂价最高不过150元,“我告诉你,这还是出厂价,不是成本价。一到外面,价格就几倍几倍往上翻。”
“为什么有很多大品牌镜架卖得很贵呢?他们的房租贵,加上各类其它成本,眼镜价格当然高。”这位老板说。
最后,他“勉励”记者:要开眼镜店,记住得挑贵的开,门店开得越多越好。
[记者手记]眼镜到底贵吗
连续两篇稿件,本报记者在江苏丹阳和上海连续调查,都涉及一个问题焦点:眼镜,到底贵不贵?
对此,华东最大眼镜生产地丹阳老板们都说,不贵;上海眼镜制造商和销售商都说,不贵;业内其他人士也说,不贵。
说贵的,只有老百姓。还有一串在流通过程中不断上升的眼镜价格数字:5元、20元、五六百元,上千元……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昨天今天的两篇稿件一直试图说明这个答案,那就是业内的潜规则,眼镜从生产到销售不断增加的各个环节带来了价格上扬。同时,这个过程又相当不透明,以致于老百姓对眼镜的价格“云里雾里”,大多数时候只能不知情地被动接受。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许该意识到:“一分价钱一份货”的规则并不处处适用。
[调查·镜片]“白包装”能卖几个价
上周末晚,记者以一个“圈内人”身份,听一家光学眼镜公司的业务员讲述镜片价格的一些内幕。
这位业务员说,目前,市场上很大一部分树脂镜片的进价是20多元,但一进眼镜店,售价至少卖100多元,贴了各类品牌后,价钱能卖得更高。
那么,20多元镜片,价格是怎样翻上去的?
业务员说,这些镜片刚到时,都是同一种包装,业内统称为:白包装。这种“白包装”被转卖给其它公司,后者便把自己注册的包装和品牌掉换“白包装”。
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恰恰是巨大利益的起点。“通常,我们公司会给自己的品牌定一个建议零售价表,譬如以20多元卖给眼镜店的镜片,建议售价为360元。”业务员说。
通过一位知情人士,本报记者看到同一种“白包装”的镜片,因换上国内和国外不同品牌,被挂上完全不同的建议价,其间差价是50元———100元。
他说,这个价格包含许多其它成本,一般情况下,能为大多数眼镜店接受,各家都按这个建议价执行。
事实上,上述建议价仅仅是一个参考,眼镜定价很“灵活”性。但业务员回忆,本市一知名眼镜店的加盟店老板曾明确说,将一副建议价350元镜片的价格上调至650元,购买者没有减少。
关于镜片品牌,一位业内人士说,很多国外品牌,是我们本地公司拍脑袋想出来,或者看到国外有一个,自己则在国内注册一个,“攀洋亲戚嘛,其实两个品牌根本没关系。”
“越贵的东西,质量越是好。这是消费者的心理,买眼镜、配眼镜也是这样。”这位业内人士一语点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