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冷冻年已接近尾声,从年初到现在,价格成为了空调市场的关键词,涨价与降价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此起彼伏,令消费者格外困惑。
■价格涨落周折多
虽然涨价之声不断,但是总结起来,今年(2006年)空调市场应该是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集体涨价。第一次是年初众厂家借新品推出之机提高价格,而随后的5月份和6月份两次涨价皆因铜价上涨而起,每次涨价幅度均在5%-15%之间。
原材料价格上涨,石油、铜、铝及钢材等价格持续大幅飙升,今年二季度铜价更是突破了每吨8.3万元大关,同比一季度涨幅达130%,铝价同比一季度涨幅达50%,塑料等有机材料涨幅达40%以上。5月初,压缩机同比一季度又集体涨价,平均提价15%以上。业内专家、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指出,目前空调产品中所有铜材占总成本的20%以上,平均每台空调需用铜6-7公斤,若每吨铜涨价1万元,则一个拥有1000万台年产量的企业就要增加成本近亿元。这对于近几年利润一直处于百分之零点几的空调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场突如其来的原材料价格暴涨,也使厂家们不哭反笑,一直承受利润压力的空调企业终于找到了一个绝好的涨价理由。5月下旬,国美、苏宁、永乐等家电连锁商家陆续收到几乎全线主流品牌发出的涨价通知书,一场全行业统一行动的空调涨价风暴由此展开,其中涨幅最高的甚至达到15%。格力、美的、海尔、LG、海信、志高等企业都明确表示今年的空调均价上调10%-15%不等。
就在厂家大喊价格不涨不行的同时,国美、苏宁等渠道商都发出了相反的声音——空调价格决不会涨。国美不断抛出降价活动,苏宁更是在店里贴出了“涨价榜”,摆出一幅看谁敢涨的姿势。在各家电卖场的空调区域内,“特价”促销广告明显增多,降价、返券、赠品、明星新品推荐等促销活动层出不穷。
一时间,在涨价与降价之声的起起伏伏中,消费者不知所措。
■产品需求量下降
需求量下降,库存积压,而且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是一个“凉夏”,面对这样的压力,空调价格似乎是难以上涨。价格有涨有落的不同声音,也正是市场复杂局面的反应。
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包括窗机、挂机和柜机在内的国内家用空调累计销量1547.5万台,同比下降了5.07%,其中6月份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76%。中华商务网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的统计数据也显示,除少数品牌外,大部分空调企业内销出现10%以上的负增长,个别品牌的降幅甚至达到41.02%。
有业内人士预测,今年国内空调库存可能会突破1500万台,这个数字意味着即使所有企业从现在开始停工,也足够明年的市场需求了。另有数据显示,我国空调产能今年已达1.2亿台,而出口及内销总量在5000万台左右,空调业出现巨大的产能过剩。
专家认为,明年空调业还会面临巨大库存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空调业竞争将继续上演大浪淘沙。
国家信息中心市场信息处处长蔡莹表示,今年空调品牌至少还要消失十几个,随着行业洗牌的加速,空调市场将进入品牌少、利润低、风险高的发展阶段。面对产销不平衡、企业淘汰加速的局面,涨价似乎很难。但是不涨,利润又难以为继。
在涨价声骤起的同时,天公却不作美,进入六七月份以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一直比较凉爽。空调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6月者得旺季,得旺季者得全年。”而今年6月,企业没有盼来旺销。苏宁华北区执行总裁范志军认为“凉夏”对今年的空调销售有一定影响。
■商家打压涨价风
库存增加、原料涨价、“凉夏”,这些已经形成了空调涨价的巨大障碍,但与此同时,各连锁商家又集体打压空调价格,使涨价变得更加渺茫。
6月,国美称囤积100万台空调,在全国统一打响降价战,在当时市场零售价格基础上,全线下拉20%—25%。紧接着,更是借与永乐合并之机大作降价文章,空调最多降价65%。国美采销中心总经理李俊涛表示,国美的空调价格不可能高于“五一”之前。他说:“我们并不是故意向厂家叫板,这仅仅是市场行为,我们最终的服务对象是消费者,我们要为消费者负责。”
范志军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2006空调冷冻年度的收尾工作正在进行中,苏宁计划与10大品牌联合,以降低现在市场价格的15%进行最后的收官。苏宁将在北京投入巨资,发动一轮主题为“全品类、全京城、全面让利一个月”的大型促销活动,其中空调最高降价60%。
大中方面也表示,在收官阶段,将联合众多企业开仓特卖,实实在在返利,让利幅度大约为10%—30%。大中的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此次空调特卖,1匹和1.5匹两大类产品降价后,将分别回落在1500元以内和1700元以内。
从各大卖场的促销活动中可以看到,促销后的价格基本与去年相当。据苏宁的一位销售人员介绍说,由于能效比提高了,苏宁的空调价格实际上比去年还要低,而且由于存货的采购成本比较低,所以不用涨价也依然会有利润。
大中品牌总监曹先生表示:“从空调市场的整体情况看,今年价格的确是涨了。”但既然今年空调价格普遍走高,为何家电卖场却依然打出降价的招牌呢?曹先生解释说:“空调价格的总体趋势虽然是上涨的,但是大中三四月份囤积了大批商品,按照当时的采购成本,我们不用涨价依然会有利润。比如海尔的某款机型,厂家要求卖场6月1日起执行涨价后的新价格2200多元,但我们当时的进货价只有1800多元。因此,大中只需消耗库存而无需跟涨,价格跟‘五·一’持平。”凭借强势的连锁优势和涨价前囤积的大批商品,商家们的促销降价等活动一直没断。
■厂家高价推新品
就在零售中端大打降价牌的同时,厂家也从另外的方面将涨价策略悄悄地进行着。从2006冷冻年度的整体销售情况来看,走向高端已成为空调市场的趋势,1000元以下的低端促销机型在市场上已经难觅踪影,高端机型的比例在不断加大。
在整个空调业竞争激烈的状况下,厂家真正的利润来源应该是高端市场。中怡康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低于1000元的空调产品市场份额仅为0.11%,1900元以下的空调份额也仅占到17.7%,销量比去年直降51.8%。而与此相比,4000元以上的高端产品以28.25%的市场份额居于所有价格段首位。
格力、美的、海尔近日表示,今年的高端机型销售很好,均占到了全年销量的30%左右,成为今年空调销售的唯一亮点。三家还均表示,在新的冷冻年度中,在不放弃低端空调的前提下,仍将主推中高端机型,2007冷冻年度的新品中也将多以高端空调为主。
俗话说“会买的比不上会卖的”,在厂家不断推出的高端新品中,空调价格实际上已经被抬高,这才叫涨价于无形之中,作为消费者,对这一形势,咱可得心里有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