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严打”的一周前,走在广东陆丰市碣石镇街头,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路边的商铺并不像其他城市五花八门,而是清一色的服装店,几千家门面鳞次栉比。另一件奇怪的事情是,有些店里的服装款式新颖,从上衣到牛仔裤,从衬衫到毛衣,应有尽有,居然才几块钱一件。你可能会以为来到了购物天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有的服装表面看与市面上其他服装并无区别,却是从国外走私入境的淘汰产品,不仅不合法,质量、卫生等指标也有严重问题,它们就是所谓的“洋垃圾”服装。
“洋垃圾”的背后,隐藏的是暴利。记者发现,一件在碣石售价只有几元钱的服装,几经倒手后,在其他地区服装市场变成了高档货,最高可卖几百元。
街头:三轮车半夜运“货”
碣石,陆丰市的三大镇之一,以圣诞礼品加工贸易在当地小有名气。不过,在当地疯狂倒卖的“洋垃圾”也为它增添了不少知名度。这座拥有20多万人口的粤东小镇,俨然成了一个走私外贸服装的大型集散地。
10月10日,夜幕下的碣石,装满大包小包货物的三轮摩托车,在狭窄的巷道里成群结队,鱼贯而行。街道两旁的店铺已经关门。
记者疑惑地发现,直到次日上午,绝大多数店铺仍旧大门紧闭。主干道上少数开着的门店,没有一家是服装店。靠近这些关闭的门店。店门其实是虚掩着的,每个巷口都有人把守,一见陌生人,便警觉地上下打量。
在碣石经营餐馆的王宏成告诉记者,那些装满货物的摩托车,是在趁着夜色运输走私服装。而那些关闭的门店,也正是昔日的服装店。眼下正是直接针对“洋垃圾”的“严打”期间,所以店主们紧闭着大门以避风头。
“当地人几乎家家户户都经营着服装生意,到目前为止大概已有一二十年。房子大多是他们自己盖的小楼房,他们把一楼腾空,作为一个小型家庭作坊,用来服装翻新或作为堆放衣服的仓库。还有不少居民在狭小的巷子里面搭建铁皮房作为店铺。‘严打’清理之前,整个碣石镇满是沾满尘土的脏衣服,巷口的垃圾堆里废弃的服装随处可见。”王宏成介绍。
店内:大捆衣物堆成小山
为了深入了解“洋垃圾”背后的利益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服装批发商的名义,对碣石的服装市场进行了暗访。
在碣石街头,各巷口有摩托车“驻守”。记者向其中一位摩托车师傅问 “当地服装批发市场怎么走”时,数辆摩托车便蜂拥而来,纷纷表示愿载记者前去,记者选了其中的卢定五(化名)。
在接下来与卢定五的攀谈中,记者了解到,这些表面看去是开“摩的”的人,其实并不是以此为生,他们是打着开“摩的”的幌子,蹲在街头四处寻找客人,一逮住机会载上一个客人做自家生意,就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收益。眼下恰逢“严打”期间,很多店铺表面关门,暗地里仍在营业,这也需要有人在路口“放风”。
小巷十八弯,最后,记者被卢定五载到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巷内。一路上,两旁的楼房都是大门紧闭,但紧闭的大门却不时有人出入。或许是“严打”的缘故,巷子各个角落并没有“处处堆满了垃圾服装”。
卢定五在一栋楼前停下,说这就是他们自家的仓库。他先是敲门,后又打了一个电话。一会儿,大门打开一条缝,探出一个脑袋,卢定五上前交谈了一番,记者才被允许入内。
刚走进大门,一股刺鼻的霉味便扑鼻而来。再穿过一条短巷,过一道门,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大捆大捆的衣物堆成小山,呈现在记者面前。有的包裹尚未开封,有的则半裸在外。
销售:几经转手价格涨百倍
据介绍,这些“洋垃圾”服装往往是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居民淘汰了的旧衣服,因搬家、换季等原因丢掉,有的甚至是来自于医院的废弃衣服。国外的服装垃圾产生后,销毁成本很高,往往是出钱运往相对落后的国家清理。也就是说,整个链条的最上游,也就是最初的走私者,在这些服装身上不仅没有花一分本钱,反而有一定收益。
卢定五介绍,一捆包裹大概有200多件单件衣服,每捆要卖一两千元不等,以最初装货时的质量和品种而论。记者粗略估算,如果在这里批发进货,单件衣服的成本在5~10元。 “这一堆是牛仔裤,很多是外国的牌子货;这一堆是皮衣,质量比较好一点;这里还有毛衣,韩国的……”卢定五如数家珍地介绍着。
数以百计的衣服,被杂乱无章地紧紧压缩在一个约一立方米的包裹内,记者随手翻开其中一个,发现相当一部分衣物十分陈旧,有的牛仔裤已经破开了口子,几乎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卢定五笑着说:“这不正流行嘛!好牛仔裤还要挖个洞,洗一下熨一下马上就新了!”
当记者询问拿货成本时,卢定五称:“可比你们利润少多啦!一捆包裹最多只能赚200多块,好一点的赚600多块。你从我们这里批发回去,成本一件只有几块钱而已。在市面上单卖,一件60~80块是轻轻松松的事情。成色好一点的,还可以卖到几百块。”由此推算,碣石当地的批发商最初进货的成本大约在2~4元/件。
按照卢定五的说法,整个利益链条基本清晰:最上游的走私者把服装运回国,以每件2~4元的价格卖给碣石当地的居民。然后,四面八方的服装批发者来到碣石,以每件5~10元的价格取货,散发到全国各地,进入终端销售,价格涨到每件几十甚至几百元。整个利益链前后对比,上涨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卢定五透露,目前仅他一家手里便还有1000多捆存货,当地与其经营规模相当的就有上千家。每个月发货量多的时候,能够达到5000多捆包裹,一捆约200件,如此算下来,数量非常大。
记者注意到,就在卢定五与记者“洽谈生意”的当口,巷口又有好几辆摩托车载着外地口音的人在巷内穿梭看货。
终端:或下乡或进入商场
那么,这些“洋垃圾”最终销到了哪里?离我们到底有多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从批发市场到各种外贸小店,从实体门店到网络商铺,甚至在一些大型商场,很可能都藏着这些“洋垃圾”的身影。
喜欢逛街购买衣物的深圳白领陈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的困惑:“逛街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店子,门口挂着‘外贸商品’的牌子,有时还会写着‘清仓’的广告,但很难辨别他们的货到底是不是真的。”
10月14日,记者在全国著名的深圳东门白马服装批发市场上看到,仅一个东门商圈,便有几十家外贸服装店,很多店铺内挂有“清仓”、“外贸”等字样的牌子。这些外贸服装店中有没有“洋垃圾”,记者光靠肉眼还无法辨别,但从诸多知情人士口中获悉,许多知名的批发市场中都有“洋垃圾”存在。从另一角度来看,外贸服装的盛行,也给“洋垃圾”提供了可乘之机。
不仅是批发市场和零散商铺等实体店,“洋垃圾”甚至渗透到了无形的网络之中。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洋垃圾”款式新潮,个性十足,迎合了新兴购物人群的喜好,网络购物模式又避免了当面验货,非常容易成交,网络销售在“洋垃圾”终端营销中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份额。
卢定五对“洋垃圾”的流向也毫不讳言:“从碣石出去的服装,全国各地无所不在,甚至一些知名的批发市场,比如深圳、东莞等地的市面上,实际上很多都是从我们这里拿货的。外地的话,湖南、四川、甘肃、黑龙江……几乎都有买家。质量好的货进城卖,不好的就拿到农村去卖,高档一点的还可能进商场。”
官员说法
年年在打,年年都有
“从国外走私服装进来的不法分子的利润是相当惊人的。”陆丰市委新闻秘书林胜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这些走私服装从欧美日韩等国家运回国内,最初在中国境内登陆,由于海上打击力度加大,犯罪分子已无机可乘,现在便选在越南等地卸货,经由陆地最终运往碣石。这些服装经过精选和加工后,往往在店铺内打着‘仅此一件’、‘外贸原单’等促销广告,实际上是同款的服装就只有一件。”
陆丰市委宣传部黄贤嘉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碣石历来是海防重镇,自宋代起已经在此设防,1389年设立碣石卫,为全国三十六卫之一,与著名的天津卫、沈阳卫等齐名。碣石开关较早,且海岸线较长,为走私活动提供了很多可乘之机。
黄贤嘉坦言,虽然每年都在打击,可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以及在打击过程中走私者采取“蚂蚁搬家”式的逃避方法,给清理服装走私带来了极大的难题。他介绍,近两年来,当地已采取上百次大大小小的打击行动。今年7月份以来,已收缴走私服装1400多捆,共120余吨,目前战果还在进一步扩大,接下来将进行集中销毁。届时,这个疯狂的利益链或有望得到遏制。
专家点评
“垃圾服装”暗藏病菌
一位熟知当地情况但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 “洋垃圾”服装均来源于走私。实际上,早些年代,摩托车走私曾在碣石大行其道,聒噪一时。后来,经当地政府严厉打击,摩托车走私逐渐淡出。但到了今天,碣石的走私死灰复燃,只不过走私的物品换成了服装。
碣石的“洋垃圾”除了来源非法,质量也存在问题。根据专家的说法,“洋垃圾”中普遍存在大量病菌,传染性很强,特别是大肠杆菌,在代谢物、粪便、呕吐物中普遍存在。服装材料中含有大量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碳,最后很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
但是,因为途径非法以及品质低劣,这些“洋垃圾”价格十分便宜。记者在碣石镇走访了解到,一件表面光鲜的上衣才卖几元钱,冬季羽绒服之类的服装也只卖十来元。有一种说法似乎更加说明了服装的便宜:“衣服如垃圾一样,从载满服装的三轮车上倾滑落地,却无人理会。”
这些“价比纸贱”的走私服装,正是因为其低廉的价格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无良经销商前来提货,使碣石成了走私外贸服装的大型集散地,也使这些“洋垃圾”像它们身上的病毒一样,源源不断地“传染”到全国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