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食品质量安全准入的QS标志,已成为消费者判断食品质量的标准。但记者采访发现,与贴有QS标志的食品越来越常见形成对比的是,超市里打着自有品牌的便宜食品多数没有QS标志。有关专家认为自有品牌作为一种“双刃剑”,如果超市不及早介入食品准入,对自身伤害性更大。
记者连日来在省城大超市走访发现,贴有QS标志的食品种类繁多。自年初纳入15类食品范畴的产品基本都出现了QS标志,最早实行QS认证的米、面、油等5类食品基本上已是100%执行。但超市开发销售的自有品牌的食品安全准入不容乐观。
历下区某超市是省城超市中自有品牌大户。记者昨天来到该超市,不时可看到打着“优质低价”旗号的自有品牌商品,包括果汁、乳制品、食用油、饮料等多个种类,但是这些打着超市自有品牌的产品多数没有“QS”标志。
据济南市质监局质量处袁处长介绍,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将乳制品、肉制品、饮料、调味品、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等10类食品纳入第二批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管理,此前大米、面粉、食用油、酱油、醋等5类食品已率先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
据悉,自今年1月1日纳入市场准入的15类产品还有一定的过渡期,但有关部门正在监督以上15类食品生产企业纳入准入制度,减少没有QS标志的食品。自2005年7月1日以后,先后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的20类食品中,没有QS标志的将被禁止出售。
济南市质监局有关专家指出,超市自有品牌管理目前还是一个空当。据了解,这些产品是超市和厂商直接联系、贴牌生产的商品,省却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中间环节,很难界定对其监督权归哪个职能部门。
质量专家认为自有品牌是一把“双刃剑”。自有品牌的质量则是商家能否制胜的决定性因素,而一旦加工企业的质量控制不好,就可能对零售企业的声誉造成极大影响。有关业内人士同样认为,尽管目前部分食品市场准入制度还有一定的过渡期,但超市自有品牌如果不从一开始就严格把关,恐怕也会给自有商品的发展及品牌声誉蒙上一层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