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结婚,老伴要我去买身新衣服。一进商场,好家伙,简直眼花缭乱,一个个牌子都标着外文,售货员也动不动就称这是来自意大利、法国的名牌,价格也贵得出奇。我就纳闷了,哪来这么多洋服装?像我这样不太懂外语的人想找找以前的老牌子,就像‘红都’那样的,可根本找不见!”王大爷今年60多岁了,是《生命时报》的老订户。在电话里,他向本报编辑说出了自己的苦恼:“中国这么大,怎么就不能多点儿自己的世界名牌!”其实,像王大爷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他们都存在着相同的疑问:红都、蓝天、华表……曾经十分流行的中国服装品牌不见了,反倒有一大堆叫不上名字、号称来自意大利等地的服装充斥着市场,这些动辄数千元甚至几万元的服装都是货真价实的外国货吗?有些人说,是崇洋心态造成了这种局面。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了个中端倪。
探查洋品牌服装市场四大现状
“Ninoriva(尼诺里拉)?这个牌子的羊绒衫以前没有听说过。”“这是意大利名牌!意大利纯进口的,您看质地多好呀!”“意大利哪儿产的?”“说了您也不知道。这就跟问您衣服是从广东哪个地方生产的一样。”这是记者日前在翠微大厦和一名销售人员的对话。在这家商场里,近75%的男装标的是外国品牌,其中约10%标着从外国尤其是意大利、法国进口而来。虽然价格不菲,但记者发现,在外国品牌柜台前,人头攒动,生意红火,其他一些国产品牌的柜台则乏人问津。
为了帮王大爷解决洋服装问题,记者日前到数家高中低档商场进行调查,王府饭店、燕莎购物中心、赛特购物中心、王府井百货大楼、蓝岛大厦等。在王府饭店这样的高档购物场所,基本都是一线的世界知名品牌,如Armani(阿玛尼)、Gucci(古琦)等。虽然普通老百姓无力消费这样的奢侈品,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时尚潮流,于是,一条裤子标价3万元并不算新鲜。不过,商家动不动就说是来自意大利和法国的品牌,这就让人有点奇怪了,哪儿有这么多进口品牌?
对于这个问题,海关和服装协会的相关人员表示不愿意透露或没有相关数据。而从事服装行业多年的孙先生(化名)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市场上的“外国品牌”服装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第一类是纯进口的。这类服装由外国公司在国外注册商标并设计生产,然后整装进口到中国销售,比如Zegna(杰尼亚)男装。这种企业一般对生产厂家要求很高,服装款式设计很有特色,质量非常好,属于高端产品,价格昂贵,但其标识也精致复杂,包括型号、款式、洗涤方式、产地、防伪记号等。
第二类是外国公司在国外注册商标,服装可以在中国或其他地区生产。这类服装价格比第一类低,但市场占有率较高,比如耐克等。
第三类是中国人在国外注册商标,然后在国内找个厂家生产。这么做既能借助国内的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借助国外品牌的声势提高销量,以获取高额利润。“在国内生产一件衬衫,人工成本四五十元,如果挂上国内的牌子,卖五六百元,如果打着意大利名牌的旗号,卖1000元甚至更高都没问题。利润这么高,自然吸引了不少人。”
第四类是假洋服装。即中国人在国内注册商标,但为了满足部分消费者的崇洋心理,起个外国名字,并号称是来自意大利或法国的名牌。这类产品多见于低档市场,一件衬衫几十元就能买到。
北京服装学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也认同上述观点。他强调,虽然第二和第三类中正规厂家都会标出产地,以供消费者选择,比如狄亚诺标明产地为意大利的,一件衣服售价近3000元,产地为广东的则便宜1000元。不过,有些人为了卖出好价钱,只一味渲染自己是外国品牌,以抬高身价,这时消费者就要仔细观察衣服上的标识了。当然,也有部分中国人在国外注册商标后,在国外生产,不过这属于少数,毕竟国外的生产成本远远高于国内,再加上关税、运费等,生产厂家获得的利润将大打折扣,甚至会亏本。所以,“对于第三类,要想把它和第二类中不太有名的品牌区分开,还真有点困难。”
挂“外国品牌”并非上了质量保险
挂了外国牌子,服装质量一定很好吗?记者在商场里随机采访了一些顾客,大多数人对质量的认识还是建立在价格和牌子之上:只要是名牌,价格又高,质量自然是好的。十几二十岁的顾客认为,进口服装款式好,价格太贵,一般买合资的;30岁到50岁事业有成的,喜欢穿进口货,这类服装裁剪得体,能显出人的品位和档次,所以“多花点钱也值”;60岁以上的则愿意买国产货,过去的经历让他们对老牌子念念不忘,只是苦于找不到产品。而孙先生对记者透露,在我国市场上出现的大批外国品牌,第二和第三类占了多数,第四类是滥竽充数。
而中国人在国外注册商标,厂家一般不会在服装设计上花太大心思。“聘请一个有水准的服装设计师要花不少钱,一个月赚的相当于几十个工人的工资,而找一个一般的设计师又没有多大意义。所以,他们宁愿选择‘扒版’,就是把一个国际名牌的特色款式模仿过来,略加修改,再移植到自己的服装上。这种活儿找一个学服装设计的大学生就能完成,成本低、效果好。”
那么,被模仿的品牌不会追究这种“抄袭”行为吗?孙先生苦笑着说:“只要不假冒商标,那些国际名牌一般很少来维权。那些企业并不很在乎这种模仿,他们有自信――你最多模仿到款式的‘形’,但模仿不到服装设计的‘神’,也达不到国际名牌服装的质量和舒适度,抄袭者根本成不了竞争对手。国际企业也懒得花时间和精力打官司,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个别厂家的模仿之风。”而且,商场对上述厂家的做法也无能为力。“商场没有精力和手段追查每一件服装的款式是自创的还是模仿的,是进口的还是内地产的,因为海关的报关单通常只标明一次进口了多少件服装,不会具体标明哪种款式的服装各有多少件。”孙先生还透露,其他国家也很少在这方面进行严格审查,企业都凭着信誉做生意。
商场为何难见国产老品牌
其实,我国也有自己的知名服装品牌。今年3月21日,“红都”迎来了由上海迁至京城50周年庆典。这个品牌可谓大名鼎鼎,在天安门城楼中央的毛主席画像上,主席穿的中山装就是红都专门制作的。目前,红都集团旗下聚集了蓝天、华表等众多本土服装品牌,2001年还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赫赫有名的红都,过去是身份的象征,为什么现在商场里很少见到它的踪影?
据孙先生介绍,现在红都虽然也做成衣,但还有两条主攻路线,一个是突出个性化的“量体裁衣”,一个是“合体改衣”。金源燕莎的红都服装修改坊就属于红都集团。红都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领导层、国内外知名人士,百姓接触的少了,但这和价格无关。红都市场部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一套做工考究的男士休闲西服900元就能买到。那么,一个大品牌为什么让消费者感觉已经淡出市场了呢?对此,北京服装学院那位教授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市场开放后,以前的一些老品牌遭遇激烈的竞争,而且他们的管理体制和思路没有及时更新,出现了‘品牌老化’的问题。”
一位干了40年裁缝的师傅这样对记者说:“说到料子,咱的也不差,手艺精细,不比别人粗糙,款式正统,也能做到形神兼备。可咱宣传不够,现在不就重广告嘛,不宣传别人以为你不好呢。而且,咱们的小花样做的也不够,袖口、领子变化不多,袖扣、领带搭配也不够。”据记者了解,红都服装中最贵的衣服,面料也是从意大利进口的,做一套要1万元。对此,市场部的工作人员解释说:“意大利面料的质地确实很好,他们的染整技术非常精湛,设备和工艺都比我们的先进,生产的布料外观平整、手感和光泽度都很好。”
除了红都,曾经风靡全国的“长城风雨衣”也是如此。现在,长城风雨衣公司已经被兼并了,在市场上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记者在一个购物网站上看到,一件长城风雨衣卖60元。
名牌虽好也不能一味求贵
除了质地和款式等,消费心理也是重要因素。在采访中,一位女士说:“外国的衣服质量好,穿上之后也舒服,国内牌子的衣服就差多了。”另一位时髦女子说:“外国品牌的衣服在设计上很讲究,经常换样式,每种样式生产的服装数量也有限。这样一来,我穿的衣服一般就不会和别人重样,显得我有个性。国内品牌很少换样式,即使换了也觉得没太大分别。”一位男士说:“我就喜欢穿上外国名牌的那种感觉,好像衣服的牌子大,自己也变得大牌了。”对此,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肖震宇认为,市场上外国品牌多的现象,根源还在于消费者的购物选择。“消费者以前可能买过外国品牌服装,感觉质量好,穿上舒服,比国产的强。于是,他们就觉得其他外国牌子也应如此,再加上广告宣传和朋友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信赖外国品牌,而对服装样式和质量的关注慢慢变少了。”
有的消费者觉得穿了国外的品牌就有自信了,人也精神了,和别人谈话时身价也涨了,其实这完全是心理作用。有些人经济实力不够,还掏光腰包消费,弄得囊中羞涩。对这些专门要买外国名牌以满足虚荣心的消费者来说,衣服已经不是重点了。不管衣服实际的质量如何,不管价钱多贵,只要穿的是名牌,就已经获得了最大的满足。这就是通常说的“死要面子活受罪”,这种一味崇洋的消费观念最不可取。消费者心态要平和,衣服最重要的是穿上后是否舒适,样式是否合意,认真挑选、试穿,根据实际情况购买才是上策。
而厂家更应制作物美价廉的产品。如果利用消费者心理,故意隐瞒服装产地信息,做一些广告宣传,只能让老百姓陷入更深的消费误区。现在,不少国产本土品牌服装在样式和质量上都不逊于真正的外国名牌,像太子龙、与狼共舞、报喜鸟、柒牌等都是相当不错的。中国人要有自信,做好自己的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