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8日-10日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的“全球零售自有品牌产品亚洲展”,引起了各界关注。自有品牌制早晨商协会(PLMA)在美国、荷兰已成功举办近30届自有品牌展,每年吸引大量来自全球各地的零售商和采购商。此次,协会将国际超市及自有品牌展的触角伸向中国,与上海跨国采购中心有限公司联手打造此届展会。自有品牌制造商协会主席Brian Sharoff认为,虽然这是自有品牌专业性活动首次涉足亚洲,但各种迹象表明,自有品牌产品的风暴正逐渐席卷中国,也将被市场所接受。
当记者还在质疑零售商的这种做法对制造商品牌是否公平的时候,Brfan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让市场最终说话吧,这场制造商品牌和零售商自有品牌间的“博弈”将是一场自由的市场竞争游戏,最终的获益者是消费者。
Brain说,零售商能以更为便捷的渠道和敏锐的嗅觉了解顾客的需求,当你的销售资料显示,哪些产品更受顾客青睐,而哪些产品需要做一点点的改进时,零售商推出的自有品牌产品将更加符合顾客的需求。在产品的价格上由于节省了诸多中间环节的费用,因此自有品牌通常以更为低廉的价格获取竞争优势。当然,仍然会有大约1/3的顾客坚持选择自己熟悉的制造商品牌,而约1/3的顾客会转投自有品牌,剩下的1/3则是两者各自需要争取的份额了。
自有品牌全球发展30年
目前在中国,自有品牌产品仅有约3%的市场占有率。如何快速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自有品牌产品数量,已成为中国各商家企业日益关心的话题。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其在欧美市场发展30年来的经验。
作为可以与生产商的品牌商品抗衡的零售商自有品牌商品的出现,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当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到90年代,欧美国家的消费品领域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生产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改变,零售商自有品牌和零售商作为日用消费品市场的控制力量在逐渐崛起。如今,这种模式正在被复制到中国的零售业市场。
在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这段时期,英国共有大约16.5万家小型独立日用品零售商店,但是这些零售商只拥有很小的购买能力和极弱的市场控制力量,吸引顾客还是要依赖那些有名望的生产商的品牌商品。直到二战结束前,包括英国在内的欧美国家的消费品领域的生产商一直处于支配者地位。当然,零售商们在此期间已开始积极地寻找如何使零售贸易获得更高效率的途径。1950年,英国最大的零售商Sainsbury首次在伦敦郊区开设超级市场,意在通过与生产商进行大宗交易,使自己在与生产商的讨价还价中处于优势,从而获得更便宜的价格。事实上,正是Sainsbury的这一举动拉开了英国零售商兼并、集中、连锁化的序幕,也开始了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快速增长与扩张,进而掌握某些领域消费品市场控制权。
自有品牌在国外已有几十年历史,日益受到商业企业的重视,尤其是大型零售企业的重视。欧美的大型超级市场、连锁商店、百货商店几乎都出售标有自有品牌的商品。英国最大的零售企业集团玛莎(Marks&Spencer)百货公司,拥有自有品牌“圣米高”和诸多子品牌,玛莎的做法是,商店从顾客那里收集对于商品的意见和要求,由玛莎的技术开发部门进行产品创意和设计,然后交付制造商,再通过玛莎的销售系统进行分销。所有的货品不是由玛莎百货自己设计的,就是与制造商一起设计的,制造商按其提供的规格严格地进行生产,确保产品具有高级而稳定的品质。玛莎百货有大量技术人员与制造商紧密合作,在选料、技术、品质控制、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合作与监督。玛莎百货越过了批发商这一环节,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与制造商的密切合作,加上自身的市场调查与产品设计,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了“为目标顾客提供其有能力购买的高品质商品”这一目标。这种服务实现了从传统的消极被动的服务到主动积极服务的转变,突破了百货零售业的传统。再如美国最大的零售集团公司沃尔玛,拥有20000个供货商,其中较大的制造商有500个,这些制造商必须根据沃尔玛公司设计的造型、包装、质量要求进行产品生产,生产出的产品印上沃尔玛的自有品牌。实施自有品牌营销战略使企业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取得良好的业绩。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有品牌商品在全球零售市场中所占比例就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快速消费品领域,自有品牌商品已经渗透到了原本完全由传统的制造商品牌占据的商品类别中。比较世界各国自有品牌产品在销售中的占比,我们可以发现:美国最高,约为62.5%,英国次之,约为45%,瑞士第三,约为41.2%。法国自有品牌比例最高的超市安德尔马歇,其自有品牌商品的销售额在1999年就已经占到总销售额的30%以上。日本有60%以上的连锁商业集团在开发自有品牌商品,大约有30%-40%的综合连锁超市自有品牌商品销售额已占到企业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而中国目前的自有品牌仅占3%。
英国和美国的早期研究显示,家庭主妇比职业妇女更偏爱自有品牌,收入高和更为年轻的顾客有着较高自有品牌购买倾向。在欧美国际零售商品市场,越来越多的零售商的自有品牌商品正在挑战制造商品牌。Brian认为,自有品牌的发展中,低价是最初获得竞争力的基础,以一瓶矿泉水为例,如果是农夫山泉,可以卖1.5元,超市从提供农夫山泉水源的供应商处获得相同原料,然后再投入包装的费用,那么这瓶自有品牌的矿泉水标价将是1元。关键是怎样控制好产品的质量,在欧美的自有品牌发展道路上,已经逐渐克服了质量和包装两大难题。 自有品牌,外贸型企业转型的契机 自有品牌的生产一般采取两种方式,即由零售商委托制造商制造或由零售商自设生产基地。前者是零售商根据市场动态对商品的质量、规格、类型、原材料、包装等方面自行设计,然后委托生产企业按照设计要求制造,在销售时使用自有品牌。而后者则是零售商自己投资办厂生产。在委托生产中,零售商与制造商是一种较为松散的协作关系,经营风险较大,那些放弃使用制造商品牌的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虽然较好,但因其规模小无法与其他大的企业竞争,从而和大型零售企业联合,取得互利。而自己投资生产企业,虽然稳定性较强,交易费用低,但需要零售商具备相当的规模与一定的经济实力。目前,大多数自有品牌的生产还是由制造商来承担。
在国际经济危机的阴霾还未完全消除,人民币升值、中国食品安全、欧美贸易壁垒等压力的进一步深化的大环境中,我国的出口加工型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巨大压力。尽管,中央政府希望外销型企业能放眼国内,各地方政府也想尽办法支持其尽快实现转型,但许多企业面对国内市场仍然踯躅难前。
国内订单量相对较小,内销市场的低廉价格使许多原料、工艺成本较高的优质产品企业一时很难找到准确定位,这些都是消费品生产工厂面临的共同问题。自有品牌这一概念的引进无疑为这些生产型企业打开了一条新的产品内销之路,这些之前惮于与国内商打交道的中国企业有望成为那些零售企业的同盟与伙伴。从心理上、操作可行性上解决这些生产型企业的转型问题。 对于制造商来讲,发展自有品牌产品可以使企业有效掌握国外的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国内企业在为国际零售商提供自有品牌产品时,零售商往往会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加以监督,对各项技术指标提出具体的要求,因此企业可以在生产自有品牌产品的同时吸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不断提升自身产品品质和管理水平。如沃尔玛在确定自有品牌供应商之前,会对供应商的工厂进行全面检验,这一检测由沃尔玛品质控制部门以及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完成。除此之外,专门针对自有品牌每3个月有一个商品抽检,即对已经进入沃尔玛卖场销售的自有品牌进行随机抽检。一些品牌商品的制造商同时也是自有品牌的供应商,虽然同样品质、不同品牌的产品在超市里的价格会相差大约20%左右,但是很多品牌企业还是不惜加入这一阵营来稳固甚至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自有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尽管目前中国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商业零售领军企业,但与欧美成熟的商业模式相比,在商铺数量、经营规模、购物环境、盈利模式以及供应链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国外自有品牌的发展向我们展示了全球最先进的商超发展趋势与操作手法。
自沃尔玛2004年在中国门店推出了自有品牌计划后,家乐福也于2004年6月在中国市场推出自有品牌商品,涉及食品、杂货、日用品和服装四大类,价格要比同类品牌商品低20%~40%,Tesco则在2007年3月和4N分别在中国华东、华北和华南区域的门店全面推出了乐购Tesco“超值”系列自有品牌产品,并于2009年率先推出了自有品牌蔬菜和生鲜产品,实现了农超对接。这些超市自有品牌商品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购物首选。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0年10月份36个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结果,31种产品近80%价格上涨。当物价上涨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切身感受时,人们的消费模式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改变。有业内人士评价说,CPI的上涨,使超市自有品牌加快进入发展“黄金期”。
国际零售自有品牌制造商协会主席Brian Sharoff告诉记者,超市自有品牌的商品确实具有价格优势。首先,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自己组织生产自有品牌的商品,使商品进货省去许多中间环节,节约了交易费用和流通成本。使用自有品牌的商品不必支付广告费,零售商已有的良好信誉就是自有品牌商品最好的广告。自有品牌商品仅在开发商品的商业零售企业中销售,可省去为打通流通渠道所需的费用。大型零售企业拥有众多的连锁店,可以大批量销售,取得规模效益,降低商品的销售成本。
当然,对于零售商来讲,确定哪些产品适合开发自有品牌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考量市场上这一品类商品的全国性品牌数量、行业利润、做自有品牌可能的规模、供应商数量等因素。比如肯定不会涉足大型家电类别,因为除了行业利润非常低,还需要售后等后续服务,而且市场品牌已比较成熟。至于服装,由于全国性品牌几乎没有,而且中国的服装供应商队伍又及其庞太,所以是自有品牌商品的首选。还有,国内很多食品、五金工具生产企业也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品牌,而且生产规模较小,以至经常断货,所以做自有品牌可以保证持续稳定的供应。
当然,目前而言,作为一个零售企业开发的自主品牌显然是无法替代专业品牌的,比如沃尔玛自有品牌在全球范围内诞生了两个超10亿美元的品牌——ASDA和George服装,ASDA虽有超过11000种商品,但在单一门类产品方面,其认知度显然远不及专业品牌。消费者的观念也有待进一步培养。消费者对自有品牌还存在风险意识,他们会买制造商品牌送给朋友,而选择自有品牌自己使用。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延缓了自有品牌在高声望和高成本的耐用消费品领域的发展速度,而主要局限在日用消费品领域。不过,总的来讲,自有品牌还是越来越被消费者所认可。
最成功的自有品牌是那些与现有品牌比具有明显优点的品牌,可能是产品质量、服务便利,或者是低廉的价格。但是,对于自有品牌,定位不明确是无法获得成功的,如果自有品牌和其他品牌仅仅是价格之差,那么它将很快消失。高质量和创新产品应是自有品牌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品牌建设向来就是软肋,而零售商自有品牌的介入,将使零售商与制造商的博弈更为扑朔迷离。究竟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