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品牌、类似的购物环境、相似的产品、相似的价格……近年来,零售业同质化瓶颈已变得越来越明显。曾有零售专家直言,中国的百货店和超市仍处在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商场的牌子摘掉,根本分不出什么区别。”
商场如战场,为破解同质化竞争,开发自有品牌逐渐成为零售商的流行趋势。眼下,传统零售商为纷纷调整战略加快发展自有品牌以增加市场竞争力,甚至有一些网商也不甘示弱,摩拳擦掌试图开创自己的品牌之路。
忽如一夜春风来?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为摆脱惨淡的经营,越来越多的零售商走上了自建品牌之路,自有品牌似乎迎来久违的春天。
根据TESCO官方网站的介绍,TESCO已经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了超过2000种自有品牌商品,这些商品有更好的性价比。作为韩国大型零售商,乐天玛特同样打造了自有品牌体系。根据乐天玛特的官方网站的介绍,乐天玛特的自有品牌商品包括“乐之选”等,由生产厂家直接供货,省去了中间渠道,价格大幅下降。麦德龙中国公司从2003年开始发展自有品牌,至今已经在国内所有麦德龙商场的19个食品和非食品品类中开发了2000多个自有品牌商品。沃尔玛一直积极开发和推广品质有保障、价格更优惠的自有品牌商品,“惠宜”等多个自有品牌均出自沃尔玛的自有品牌体系。
国内的一些零售企业也在积极推广自有品牌。北京华联的BHG、王府井百货推出的“王府丽人”、北京天元利生打造“利生”牌运动服、零售企业屈臣氏的面膜、眼膜、护手霜和矿泉水等产品,都已经成为其吸引顾客的拳头产品。此外,永辉、首航等超市也都拥有自有品牌。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已经成为企业一种必不可少的竞争手段。对于这一现象,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武瑞玲接受采访时说:“零售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商品竞争面临同质化困扰,发展自有品牌是避免同质化竞争的有效途径,在提高零售商利润方面也有好处。”
自有品牌的利润刺激
美国自有品牌制造协会数据显示,美国自有品牌商品占超市年营收近50%,贡献更多利润。加拿大沃尔玛自有品牌销售占比15%,贡献利润22%。
传统百货商家如王府井百货、万千百货等,也都在自有品牌上颇费心机。根据王府井近日发布的2012年年度报告,其去年在电子商务项目上投入达3200万元,至此,该项目两年的累计投入已达1亿多元。据悉,王府井电商项目的相当部分将坚持自营,并上线自有品牌,以通过线上能力的锻造来推动线下实体向自营的转变。
在电商领域,这样的尝试也早已经开始。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初,聚美优品、京东商城、当当网等就曾经推出过各自的自有商品。比如,当当网2012年4月5日上线的“当当优品”和“DANGDANGBABY”童装品牌,就是电商涉足自有品牌领域的典型案例。
从传统商家到电商,零售商家为何如此热衷自有品牌?除了差异化经营有助于提升自身竞争能力之外,较高利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按照业内人士说法,超市、传统百货店推出的自有品牌毛利率一般在30%至40%之间,电商由于在仓储、运输等环节具备优势,运营成本更低,其销售自有品牌的毛利率至少能达到30%——是经营其他品牌的10倍甚至更高。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国内某主打耐克、阿迪达斯等知名品牌的大型网络鞋城,尽管实现了较高的营业额,但毛利率只有不到3%;该网站由于拥有庞大的客户群,足以支撑其自有品牌销售,如果其改为销售自有品牌,毛利率将达到30%以上。也就是说,销售一双自有品牌运动鞋,相当于卖出10双耐克或者阿迪达斯的运动鞋,哪一个更有诱惑力可想而知。”一位业内人士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当然,因为流通环节更少,一般只经过工厂、零售商、消费者这3个环节,不存在各级零售商层层加价的可能,这些自有商品在为零售商家寻找到新的盈利模式的同时,也给消费者还原了一件商品的真实价格,打破了现在不少商品价格虚高的现状。”某大型超市采购事业部负责人张先生认为。
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本土零售企业拥有自有品牌的比重太低,甚至还不足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张先生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零售企业拥有的自有品牌商品在整个销售额中的平均比重约为30%至40%,而在中国,这一数字仅为2%,即便是在经营自有商品方面走得比较早的超市,其所占的比重平均也不超过5%。
因此,中国商业联合会在今年1月份发布的“2013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中认为,“大型零售企业加快自营模式探索,发展商业自有品牌将成为切入点之一”。
硬币的另一面
不过,对于零售商家而言,经营自有商品虽好,也并非没有风险。事实上,自有品牌商品往往要依靠现金买断来获得自主定价权,这固然可以为零售商带来丰厚利润,抬高竞争门槛;另一方面也为其库存积压、现金流运转埋下“炸弹”。
“可以这么说,在消费者对零售品牌认可度普遍不高的前提下,零售商对自有品牌的探索充满风险。”有业内人士指出。同时,自有品牌的强力推广让品牌制造商也面临压力。业内甚至说宝洁最大竞争对手已非联合利华,而是“沃尔玛们”。
知情人士透露,沃尔玛去年在国内发力自有品牌后,已剔除很多其他品牌。该人士称,如果零售商品牌在产品定位、价格等与它重叠,将很难得到货架支持,甚至被淘汰出市场。
不过,这场战斗短期不会有结局。益普索营销研究消费品部去年调查发现,零售商自有品牌以价格取胜,但随着经济的好转,消费者对它们的好感或许会减退。该公司全球购物者与零售研究总裁Gill Aitchison说,零售商自有品牌创新与可持续方面通常较弱,而全国性品牌在包装、创新和独特性等方面会帮助推动信赖和质量感知。
同时,在伊藤洋华堂中国区总裁三枝富博看来,一个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是否可以站住脚跟,与消费者对零售企业的认可度密不可分。“现在中国很多企业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市场认可,因此即使去开发自有品牌,也不一定会迎来太多消费者青睐。我认为中国企业做自有品牌还应该慎重考虑。”三枝富博透露,日本柒和一集团旗下自有品牌销售额在去年达到400亿元人民币,在此背后,是消费者对7-11便利店这个零售品牌的高度信赖。
三枝富博认为,开发自有品牌已经成为中国零售商赶时髦的行为,但很多潜在的风险恰恰被忽略了。“比如自有品牌开发造成的高库存风险,曾经让多家日本零售企业大幅亏损,我们不希望中国企业也走同样的弯路。”
正见品牌项目总监林一凡也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未来10年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是必然趋势,但是比例不可能过大,因为顾客认品牌的消费习惯还没有转变过来。“供需关系中,供方对自有品牌已经有所认识了,但是需求方才刚刚开始启蒙。”林一凡如是说。
同时,在不少消费者眼中,“自有品牌”代表着便宜和实惠。事实确实如此。据相关调查,乐天玛特卖场内的自有品牌听装啤酒价格要低于其他啤酒三成左右,沃尔玛卖场内的自有品牌牛仔裤也比市场同质量商品便宜35%以上。据某卖场介绍,自有品牌商品的价格一般会是同品类商品中最低的,要比主流品牌商品优惠10%至20%。这些商品通常陈列在主流品牌商品的旁边,并会在货架上配有明显标志。
但在过来人眼中,低价却并非自有品牌生存之道。某外资超市负责人认为,自有品牌的低价竞争导致零售商向供应商压价,或直接选择规模较小、品质较差的供应商,产品质量就难以严格把控。
林一凡也直言,自有品牌做中低端是行业误区。商超企业之所以做中低端商品,是因为中国市场和零售品牌支撑不了高端商品线,更多是一种无奈之举。三枝富博认为,自有品牌最大的优势应该在于了解消费者需求。“与后台制造企业相比,零售企业由于分布在消费者周边,往往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消费者需求,更快地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做出反馈。因此,零售商的自有品牌商品也应该以基础品、实用品为主。”
对于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面临的问题,武瑞玲表示:“零售商基本都是联营模式,自己的经营能力需要提升。从设计——开发——委托生产——销售,各个步骤都要做好。”
武瑞玲认为,目前,中国自有品牌尚处于“小步快跑”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首先,产品设计要独特,把握消费者的喜好和市场的需求;其次,营销策略和手法可以效仿国外先进经验;再次,国外的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产品质量控制做得十分好,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最后,要做有代表性的产品,才能快速打开市场,将品牌名号做响。(记者 王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