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3日讯 刚入4月,河北沧州海兴县的农民李万秋就发现,乡里的“好日子”连锁店又增加了几家。日前,商务部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目标是从2005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培育出约25万家像“好日子”这样的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近几年,河北“好日子”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瞄准农村市场,把超市、便利店开到乡野田间,用现代流通方式引领农村消费需求,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也吸引了许多乡镇杂货店、夫妻店竞相加盟。眼下,“好日子”一半以上的店铺开在乡镇或自然村。
“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这9个字,反映了我国农村消费总体现状。 据权威机构调查,目前国内有1/3以上的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消费资料要跑到县以上的市场去找。广大农村也是假冒伪劣泛滥最严重的地方。另外,农村消费物价指数持续高于城市,农民收入增幅与农村物价增幅反差较大,农民担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抵消中央1号文件带来的好处。
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认为,由于长期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制约,当前农村商品流通存在设施不足、方式陈旧、成本较高、农民进入市场较难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也抑制了农民消费,延缓了农村市场化进程,成为农村发展面临的新瓶颈。
显然,随着短缺经济的基本结束,困扰农村经济的难点已从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转向流通与消费的矛盾。市场建设中的“重城市、轻农村”,农村工作中的“重生产、轻流通”,这一现象在各地十分普遍。很多地区农村零售商业落后,还停留在农民自发经营食杂店的阶段,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目前,占全国人口70%的9亿农民只占全社会消费的35%,农民人均每天消费仅6元左右。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今年,扩大农村消费处在重大机遇期:农民收入逐步提高,政策环境空前良好,企业反应也很积极,北京的物美、京客隆、超市发和上海的世纪联华等知名商业连锁集团都加速在农村铺网开店,江苏苏果设在相对贫困地区的乡镇门店不断递增。去年12月我国零售业全面开放后,跨国零售企业在向二级城市延伸的同时,也开始将目光移向农民消费群体,中外零售业即将在农村这个最广阔最有潜力的市场展开新竞争。这些都将推促农村消费释放出巨大活力。
据了解,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个突破口,“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将覆盖全国70%乡镇、50%自然村,通过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廖建成介绍,这项工程着重引导城市连锁和超市向农村伸展,最终目的就是让有条件的农民在家门口购买到优质商品、享受到便捷服务,早日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现代消费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