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连锁经营这一复杂的系统,迫切需要我们用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来剖析我们传统的经营观念,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用系统科学的整体涌现性的观点和关于复杂性的观点来对待和处理连锁经营中的问题,引导连锁经营健康发展。
一、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来建立整体观
连锁经营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将各基层店以某一方式形成连锁系统之后,就会产生出整体具有而原来各基层店所不具有的特征、行为和功能,一旦恢复还原为原先的状态,这些特征、行为和功能便不存在,这称为涌现性。正因为有了这种涌现性,连锁经营才实现了1+1>2的功能。
按照系统科学的分析,连锁经营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具有复杂巨系统的主要特征:整体性、整体涌现性和系统的功能结构。因此,必须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来建立整体观,才能处理好总体与部分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认识逻辑链,建立整体观
人们在分析与处理连锁经营问题时,习惯于先干起来再说,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这看起来很有道理,实际则割裂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误认为部分相加组成的整体,就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例如,为了增加品种规模,仅从扩大库房面积考虑,然而面积增加后,又发现物流供应成为瓶颈,于是又投资建立分拣流水线,后来又发现仅有了这些还不够,信息网络、连锁经营管理软件、标准化、现货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是制约连锁经营的瓶颈。从逻辑关系的角度看,品种规模扩大,必然产生库存上升的问题,要解决库存与品种的矛盾,就要实行退货机制,而退货机制运行的条件是选题优化和初版印数量化决策,必须建立需求信息通道,使市场信息准确及时地反馈,出版社借以修正、调整决策。要实现信息反馈,连锁经营必须增强网络服务功能,如结算功能,专线实时控制功能等最新市场需求信息的服务功能。要增强网络功能,必须扩大连锁经营的规模,使之达到规模效益的初始规模,才有可能形成规模效益。而规模效益的实现依赖于运作管理水平的提高,而运作管理水平则受制于运行方式的先进与否,受制于组织结构的合理与否,因此,只有整体地考虑连锁经营的结构和运作方式,整体地考虑解决各种矛盾的方案,才有可能使连锁经营的功能完善,吸引力增加,促进规模扩大,使品种增加、销售增长。这些问题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其首尾链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逻辑循环,只有从整体上去把握,才能使循环启动起来,因此说“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缺少整体考虑问题的观点。
2.认识整体涌现性,树立“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念
若干部分按某种方式整合成一个系统,就会产生整体具有而部分所不具有的东西。这种整体具有而孤立的部分及其简单相加所不具有的特性,称之为整体涌现性。它的通俗表示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连锁经营一旦将各子公司整合成为一个系统之后,立即涌现出新的特质。例如,通过整合使物流供应、配送服务、品类管理和需求信息通道等方面产生了规模,使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更加深入地应用于连锁经营,并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使连锁经营涌现了快速处理需求信息和及时、准确的交货能力。这种对读者或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和迅速满足的能力,是传统的分散经营所不具有的,也是将各个部分简单相加捏合成一个整体所不具有的。整体涌现性为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它指导着我们凭借现代科技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连锁目的,并借助这一特质来实现新华书店竞争能力的质的飞跃。
3.树立结构和结构之上的运行共同决定系统功能的整体现
结构和结构之上的运行,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结构是形式,运行的方式是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这即是系统科学关于结构与功能的整体观,也具有哲学含义。这不是简单的词藻堆砌,而是具有实践意义的观点。有的人主张“结构决定功能”,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这一命题在无生命的物质世界的确如此。但是连锁经营是一个社会系统,社会系统的微观组分是人,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这就使连锁经营具有了复杂性。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认为“结构决定功能”容易产生误解。例如,只要建立了连锁经营的组织机构,就实现了连锁经营。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它影响了连锁经营的深入和发展。又如,简单地套用物质世界的定义,容易把结构与运行方式的整体割裂开来,使组织结构可以人为组合,而运作管理则可游离于结构之外。这种认识引导我们搞微观管理,却总是事与愿违,其根源就在于缺少把结构与结构之上的运行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的观点。正确的认识应当是从功能出发,针对解决问题设定功能目标,运用系统中过程、流程间的必然联系,进行整合,确定其运行的顺序、操作方式等,进一步围绕适应这一运行方式来确定系统与子系统的功能划分,并以此为据建立组织结构,从而使结构适应运行,使系统的整体功能得以实现。因此说,只有把结构与运行方式整体有机地结合,才能使连锁经营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
二、深入认识连锁经营的差异性,克服简单化倾向
系统科学认为,复杂性是客观存在的,它建立在多样性、差异性之上。连锁经营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它与传统经营的差异性上。
1.批销经营与连锁经营的差异
为了认识批销经营与连锁经营之间存在的这些差异,可对照下表: 两种经营方式差异比较表 附图 由于以上差异,导致连锁经营在服务方式、设施建设、应用技术和运行机制上都与传统批销方式不同。
2.供应机制上的不同
传统经营方式的发货店做为蓄水池,要求备足货以保证销货店进、添货。这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卖方市场相适应,即谁拥有货物谁就有竞争力。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图书市场变为买方市场,随机购书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使许多书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磨难,但仍然沿用了这一方式,所不同的是把市场风险推向了出版社,由出版社来承担蓄水池的角色。这一角色的变化为新华书店带来更大的危机,原来主渠道的地位受到挑战,由于货款、批量等原因,新书到货晚,许多书进不到,进一步影响了新华书店的主渠道形象,加上盗版冲击,正版积压,入世的竞争,教材政策变化等等,这一经营方式更难应付环境的变化,容易走上恶性循环。
连锁经营则采用“快速响应机制”,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的买方市场,虽有一定规模的备货,但其结构却变化了,多品种、少批量,用“快速响应机制”实现少进勤添来满足基层店和读者的需求。坚持降低物流成本为原则,采用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在读者和基层店提出需求时,凭借其各种“要素”,对需求迅速响应,以满足需求,同时又根据这种准确、及时的反应来决定自己的备货结构、备货规模,从而降低了风险。特别是在期货与现货的处理上,利用“快速响应机制”,缩短前置时间,使已出版的图书变为相对期货,进而变为现货,相对扩大了现货的备货品种规模。这都是与传统的经营方式不同的。由于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必须克服简单化的倾向,把连锁经营做为复杂性问题来处理,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连锁经营。
综上所述,在实施连锁经营的过程中,坚持整体观,克服简单化,对于保证连锁经营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