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珠宝行业一位辞职人员向媒体披露了行业内部牟取暴利的种种“不可告人的秘密”,引起轩然大波。
一方面,珠宝业内人士纷纷不满“暴利”之说,逐条驳斥“内幕”,认为珠宝业的不规范行为仅是“个别商家”;另一方面,报道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共鸣,不少消费者纷纷诉说自己的遭遇。近年来各地对珠宝首饰的投诉日益增多,我国珠宝首饰行业正面临“信任危机”,诚信建设迫在眉睫。
上海市工商局、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日的一次抽查显示,珠宝首饰行业不规范已不仅仅是“个别商家”。在被抽到的108件宝玉石产品中,有40件不合格,不合格率达37%。
据了解,不合格宝玉石产品主要包括3种“陷阱”:一是虚假标注,经营者在标注产品名称时张冠李戴、故弄玄虚;二是以假充真;三是以劣充优。
此外,为了抓住消费者“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珠宝市场上假洋品牌越来越多。但据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秘书长许文军介绍,自我国履行WTO协议、加大开放零售市场以来,进入上海珠宝零售市场的洋品牌并不多。“有的假洋品牌真实‘娘家’是华南一些城市的珠宝厂商,使用一个设计得非常洋气的商标,再加上欧美式的铺面装潢,不要说消费者很容易会信其为真,有时连业内人士也真假难辨。”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玉石、翡翠加工及消费国,珍珠的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此外,我国的铂金、黄金、钻石等首饰的年消费量也居世界前列。
美好的市场前景拉动了珠宝业的投资热潮。在我国许多城市,金店越开越多、店铺面积越开越大,动辄几百、上千平方米。但相对于商家的珠宝投资热情来说,我国老百姓对珠宝首饰的购买还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僧多粥少、供过于求,必然造成市场的激烈竞争。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珠宝企业的利润率正迅速下降,为争夺有限的顾客,各种不规范的竞争手段频频出现。
日前,中国黄金协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黄金行业的联席会议,专门探讨黄金行业诚信体系的建设问题。这个协会还将成立黄金行业诚信建设委员会,采取正面表扬和失信惩戒相结合的方式,在黄金行业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树立黄金行业重品质、守信誉的良好公众形象。另据悉,对眼下市场中的假洋品牌现象,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将正本清源,进行一次境外品牌的调查,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