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加入WTO之际,众多连锁企业面对国际连锁巨头的大举进入,到底在想什么?面对规模庞大、管理先进、资金充足的强劲对手,我们的企业准备好了吗?去年末,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卡斯特经济评价中心借第三届中国连锁业会议举行之际,向与会的连锁企业领导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归纳如下:
感受冲击
有68.1%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加入WTO后,国内连锁企业将受到进入中国的国际零售巨头的冲击;28.7%的企业认为冲击巨大;另外有2.8%的企业认为不会受到冲击。其中大型综合超市企业认为冲击会很大的有38.1%,高于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 大部分企业认为,入世后的2—3年中,对企业的冲击达到最大。他们都很清楚在2003年1月前,对外资零售企业取消所有地域、数量、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虽然有2年的所谓保护期,但多数企业把加入WTO后的2—3年看作是自己迎接竞争的最关键时期。到目前为止,世界前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有半数以上进入中国。经过几年的适应和磨合,一旦市场放开,他们的抢滩速度是会很快的。 当问到国内外企业的优势对比时,大部分企业认为自己在服务特色、社区关系、网点多、人力成本低上有相对优势。显然他们把自己的人和、地利因素作为竞争的主要优势。对于国外企业的主要优势,被调查的企业认为: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和企业规模是其长项。国外巨型企业的资金雄厚,因规模产生的采购价格等方面的优势明显。信息技术的应用高人一筹;而训练有素的企业管理人才更是国内企业梦寐以求的。 确实,与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相比,国内企业在竞争面前显得底气不足。在调查的200多家企业中,只有80.1%实行了商品的单品管理;实行了商品品类管理的企业有83.3%;有自有品牌商品的企业占64.9%。有自有品牌的企业其销售占比也很小,通常不超过5%。而国外著名的大型连锁企业的自有品牌销售占比多在30%以上。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业企业要想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除了在销售与服务方面突出自己的特色外,还要基于对市场的了解,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并打出自己的品牌。这方面的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软肋。
计算机对你重要吗? 在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使用上,有64.4%的企业使用年限仅为1-3年,使用4-6年的企业占25.8%,使用MIS系统6年以上的企业只占5.1%,还有4.7%的企业目前还无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应该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是零售业大规模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就很难经营好规模大、店铺多、跨区经营的连锁企业。好在大部分连锁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还比较清楚:在问及计算机系统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程度时,57.6%的人认为计算机系统在企业经营中是不可缺少的,22.7%的人认为作用很大,17.6%的人认为有一定作用,只有2.1%的人认为计算机系统对企业经营管理没什么作用。 另外,互联网技术等已被众多外资企业广泛采用,尤其是零售企业应用互联网与上游供应商实施供应链的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互联网的出现为中国零售业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机会。在提及是否愿意通过互联网与供应商分享销售、库存等信息时,有62.4%的人是愿意的,有34.7%的人认为目前还不到共享信息的时候,而有2.9%的人则不愿意共享。因为在中国,零售企业计算机应用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其供应商的平均水平,许多供应商只有PC机,主要用来记账和进行文字处理,少量企业有进销存系统。零售商与其供应商的数据和商务信息如果只有20%-30%能够对接,就难以真正提高效率。
对策与措施 面对国外零售企业的竞争,国内企业有哪些对策和措施可以选择呢?调查中,63.9%的企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企业发展战略上进行主动的调整;25.7%的企业表示采取了一定的措施;8.7%的企业则无动于衷或无计可施。在这方面,百货店、专卖店、便利店的反应比较积极,分别有92.3%、90.9%和75%的企业在发展战略上进行主动的调整。 至于应对措施,被调查企业都首先把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加强规范管理作为前三位重要的应对措施。面对对手先进的管理技术,国内企业深感人才的缺乏。尽快培养和引进熟悉现代商业管理模式,掌握连锁操作技术的专业管理人才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因此,改善企业用人机制,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优越感和亲情感,使企业有长远发展的人才基础,才是企业的竞争之道。 其次,加快开店布点,加强物流配送环节建设和加大联合兼并力度也被列为主要的应对措施。从企业规模看,在调查的200多家企业中:店铺数在20家以内的占51.8%,21~50家的占21.4%,51~100家的占17.4%,101~200家的占6.0%,店铺在200家以上的只占3.4%。从2001年上半年的累计销售额看,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11.1%,1001—5000万元的占33.2%,5001—10000万元的占15.9%……
对联合重组和上市缺乏信心 我国连锁企业在规模上与国外差距尤为明显,因此,尽快做大规模是当务之急。但是对于加大联合重组力度,企业领导们心事重重。调查中他们认为,当前企业观念落后、企业人员包袱重、债务沉重是加快企业联合兼并、做大做强的主要障碍。为此,企业在回答“面对WTO,政府应在哪些方面采取积极措施”的问题时,把加快国有企业机制转换、支持企业跨区经营、加快连锁企业上市步伐和促进企业联合兼并摆在前面。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希望改变经营机制,放下企业历史形成的人员过多、债务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与国外企业同台竞争。企业们希望政府在税收、工商管理等方面支持连锁企业跨区经营,以市场的手段加快企业兼并联合,尽快形成在全国经营的重量级连锁企业。 面对资金雄厚的国外连锁巨头,国内连锁企业希望能尽快上市筹集到快速发展的资金。其中,年销售额在10—20亿的中型企业在这方面的要求特别迫切。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中连锁企业上市的仅是凤毛麟角。连锁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的经营模式,部分企业经营效益也不错,现在正是可以大规模发展的时候,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将为其提供极大的推动力。正因为他们实实在在需要发展的资金,所以这些企业绝对不会像其它行业的某些上市公司那样,不知如何使用在证券市场筹集的资金。 规模经营是国外零售商的制胜法宝之一,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加快零售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兼并组建企业集团,扩大企业规模,盘活企业资产存量,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形成一批能打“阵地战”的大型连锁企业。
哪些业态更有利
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开店,有沃尔玛的购物广场和会员俱乐部,也有家乐福的大型综合超市,还有7-11的便利店。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连锁企业要发展哪种业态更有利些? 调查中,77.6%的企业把便利店作为最有利发展的业态,其次是超市、专卖店、专业店。在这个问题上,业态不同的企业看法也有所不同,85.8%的超市企业认为便利店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业态,只有14.2%的超市企业把超市作为最有发展潜力的业态;而便利店企业中只有19.6%把超市作为最有发展潜力的业态,其余的便利店企业认为最有发展潜力的业态是便利店。看来,企业认为面临国外大型连锁企业的竞争,下功夫发展单店规模小的业态更有利些,这有点打不赢“阵地战”就打“游击战”的味道。 对于在哪个区域发展更有利的问题,48.5%的企业认为我国中部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选东部的企业只有33.8%。另外,便利店企业与其他企业看法不同,他们认为东部和中部有同样的发展机会。而百货店企业则认为东部更有机会发展连锁。 相对来说,企业规模越大,越认为东部发展机会大。一般来说,东部市场发育较成熟,又是国外企业必争之地;中部地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较快,适合国内连锁企业的发展。70%的企业认为,中型城市发展连锁更有利,这个比例比认为在大城市发展连锁更有利的14.8%高出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