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连锁超市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在我国刚刚起步,现代流通领域带有方向性的重大改革也由此肇始。这年的1月20日,《中国商报·连锁超市导报》正式创刊,原名《中国商报·超市与连锁专刊》。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部长陈邦柱为本刊撰文《中国连锁业大有希望》。文中强调:“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好《中国商报·超市与连锁专刊》这块阵地,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为提高我国连锁经营管理水平献计献策,为我国连锁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由此,《中国商报·超市与连锁专刊》以“超市的参谋,连锁的挚友"为主旨,在我国连锁超市领域崭露头角。10年过去了,历经风雨洗礼,见证中国连锁业十年发展历程,与中国连锁业共成长,当年每月一期的弱小专刊如今已成为中国商报在连锁超市业界最具影响力的导报。
权威性:专题深度报道系列化
1997年9月18日,日本八佰伴宣告破产,本刊及时推出专题报道,指出:“盲目地投资,盲目地扩张,盲目地走向多元化,最后必然走向破产倒闭。日本八佰伴带着遗憾退出了历史舞台。"文中建议我国的超市、连锁企业应从中汲取教训,扎扎实实练内功,切忌急躁冒进。此文曾被很多报刊转载,上海市商贸主管领导还为此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当地商业企业学习与借鉴。
超市、连锁业的迅速崛起,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大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刊于1998年3月推出系列报道“我国连锁业及其相关产业解析",从《无限商机在连锁》、《配送中心建设造就大卖场》、《借东风食品陈列柜行业做大》、《防盗设施形成新市场》、《货架撑起超市大卖场》等方面深入剖析了连锁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双赢关系。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商业和经营方式,除了超市业,在其他行业也被广泛推广应用。1998年6月份起,本刊又推出“各行各业连锁实践"大型系列报道,涉及“马兰拉面"快餐连锁、“北京图书大厦"图书连锁、“戎泉超市"建材连锁、“爱多"音像连锁、“光大"通讯连锁、“世纪通"汽车租赁连锁、“一致药店"医药连锁等诸多行业连锁经营案例。
“洋超市启示录"系列报道:《家乐福、万客隆 谁比谁棒》、《华堂商场带来什么》、《沃尔玛不仅仅是低价》、《沃乐玛故事讲不完》、《到普尔斯玛特体验会员制》、《麦德龙配销模式》等等,全面深入地介绍了这些跨国连锁巨头的战略战术,旨在为国内连锁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多种经济成分办连锁"系列报道:股份制、民营、私营企业办连锁异军突起,充分体现了内部机制活、管理水平高的优势,而这正是国有商业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本刊采写发表了《步步高步步登高》、《股份制企业物美商城连锁结硕果》、《人说华宇好风光》、《武汉中商集团配供效应》、《成商扩张超市担纲》等新闻。
1999年4月,本报还特邀国内外连锁业专家及有关人士在湖南湘潭举办了“多种经济成分办连锁专题研讨会"。来自北京、湖南、湖北、河北、安徽、四川等地100多位专家学者、商业主管部门领导及连锁企业老总参加了研讨。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办连锁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得到业内人士一致好评。
“连锁店从城市走向农村"系列报道:随着连锁经营这一新型营销方式在农村的悄然兴起,如何搞好农村连锁经营成为连锁企业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为此,本刊陆续采写发表了《阜阳华联超市连起城乡大市场》、《江苏苏果超市撑起城乡半边天》、《三联商社演绎中国家电第一店》、《上海农工商超市实现第三次飞跃》等报道,旨在为国内大型连锁超市企业创新经营提供一些启示。
服务性:特色讲座专栏重实用
与此同时,我们的一些特色专栏也在业界受到广泛重视,对超市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像我们开办的“连锁店店长训练专题讲座"、“连锁店高级店员培训手册"、“零售店铺设计"、“超市防窃技巧"、“连锁超市计算机管理"、“超市运营疑难解析咨询台"、“超市冷藏区卖场规划"、“超市食品区商业配备月历"、“超市卖场设计"等系列讲座,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大量的读者来信,许多超市企业还把这些讲座剪辑下来,汇编成小册子,作为指导企业经营管理、职工培训的重要教材。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1999年11月我们从《中国商报·超市与连锁专刊》中精选出部分作品,汇编出版了《超市连锁经营实务》、《聚焦中国连锁业》两本书;2000年我们再次推出《帮您省钱——超市设施设备选购手册》一书,至今仍有许多超市连锁企业将其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培训的教科书。
改导报:独家观点新闻上档次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我国超市连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提供更权威、更实用、更深入的信息交流与服务。为满足业界的需求,从2002年起,《中国商报·超市与连锁专刊》正式更名为《中国商报·连锁超市导报》。《连锁超市导报》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表象上,更反映在深刻的内涵上。《连锁超市导报》秉承为业界服务的宗旨,以大容量的业界信息、透析性的深度报道,全力倡导现代流通革命,为工商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做消费者的良师益友。
2002年1月8日,改版后的《连锁超市导报》第1期便刊发了《联合起来的“羊"能抵住“狼"的攻击吗》等深度报道,以及随后的《外商采购中心,一枝带刺的玫瑰》、《年关过后说倒闭》、《中国超市遭遇两难》、《让规模效益两翼齐飞》等独家报道,在国内超市、连锁业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冲击波。
工商关系,特别是进场费,一直是业界最为敏感的话题。本报从2002年6月11日起连续用5个整版篇幅推出了《进场费:供货商的痛、超市的病?》、《供货商:进场费让我们感到不平等》等重头报道。为了将进场费讨论引向全面深入,本报于2002年6月26日举办了进场费问题专题研讨会,参与讨论的有超市经营者、供货商、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法律界人士及相关行业协会的代表。大家就规划进场费、处理工商矛盾、“商德"在经营中的意义等与进场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在此之后,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也就进场费问题公开表明了官方态度,原国家经贸委还组织了数次包括40家大型国内超市、10多家中外合资超市企业和部分供应商参加的座谈会,并在全国范围内对超市进场费做了全面调查。
2003年,我国超市、连锁业热点频出,本报都予以及时报道。像我们采写的《麦德龙欲改中国批发格局》、《联华香港上市欲剔软肋》、《物美上市加速京津商业整合》、《上海华联邀个体户加盟》、《徐刚辞职华润多一个竞争对手》、《超市发天客隆婚变背后有文章》、《广西珠宝诈骗事件暴露特许加盟陷阱》、《家乐福逼急上海炒货业》、《国内首家自由连锁采购联盟成立》、《山西代理商办超市自我解困》、《超市发收购风波戳痛国有商企改革软肋》、《年终岁尾超市上演关张惨剧》等等报道,全面见证了2003年我国超市、连锁业发展过程中的亮点与遗憾。
超市作为一种开架销售的现代商业业态,20年来,商品失窃率一直居高不下,问题出在哪里?借一位超市防损负责人的话,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真正适用于超市偷盗行为的法律法规出台。法律不去管,执法部门懒得管,超市又没权管,正是管理和惩治规则上的疏漏,给超市偷盗者带来滋生繁衍的“大好空间"。超市商品大量丢失,必然要加大运营成本,并最终反映到价格上。也就是说,偷超市表面上是偷商家,实际上是偷大家。为此,2003年6月初,本报在业界独家推出《超市偷盗问题讨论》系列报道,从《超市偷盗:适用的法规在哪里?》、《超市防盗:道德也要出把力》、《超市防盗:先进技术不可少》、《超市防盗:用内部管理治本》等多个角度对超市偷盗方方面面的问题给予了深层次的探讨。随后本报又邀请商贸部门主管领导、法律界人士、学者专家以及部分商企负责人进行了专题研讨。
2004年12月11日是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日子。中国零售业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的超市、连锁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围绕这一热点,本报采写了《万客隆首破批发经营权“坚冰"》、《“洋超市"中国市场开唱对台戏》、《外资零售巨头“开吞"中国市场》、《中外零售企业开始实力较量》、《全面开放后中国连锁商业能否活好》等报道,受到业内广泛关注。
2005年,本报围绕自愿连锁这一新生事物,先后发表了《自愿连锁面临成长烦恼》、《自愿连锁能成为中小企业第三条路吗》、《共同配送,国内自愿连锁发展瓶颈》等系列报道,对我国超市、连锁企业发展自愿连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超市倒闭事件时有发生,一些不法企业借此玩起了“空手道",既坑了国家,害了供货商,又欺骗了消费者,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尤其令人发思的是,司职市场监管的各级政府部门又该扮演什么角色?为此本报推出《政府监管缺位,超市玩转空手道》专题报道,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
2006年,零售创新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我们在头版位置及时推出了“创新引领零售业发展"系列报道,深入、全面地介绍了北京翠微集团、吉林欧亚商厦、广东宏城超市、广州正佳广场等企业营销管理创新案例,对国内零售企业的创新管理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中国商报·连锁超市导报》的十年,也是中国连锁业从起步到大发展的十年。“见证中国连锁成长,引领零售业未来",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王填董事长的题言,既是对我们创刊十年的总结,又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希望。
时值《中国商报·连锁超市导报》创刊10周年之际,各界朋友也纷纷发来贺言:“用媒体提升超市业服务价值"、“指导连锁,服务大众"、“发挥优势,打造品牌"、“联系实践,指导经营"、“心系连锁,零供桥梁"、“引领创新,搭建互动平台"、“筑中华连锁长城,创民族商业品牌"、“商报相伴走过昨天,坚持创新共迎明天"……字字句句,寄予厚望。
《中国商报·连锁超市导报》今天的成功,离不开商界朋友的帮助,离不开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服务商的支持,离不开读者的关心。众望攸归,惟有不懈努力回报社会。
我们坚信,《中国商报·连锁超市导报》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