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供销合作社已经渐渐被人们淡忘了。然而,近几年湖北省供销社却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4年,湖北供销系统的第一批“农村超市”在十堰市沙河村等地开业,由此引出的“农村超市”、“农资放心店”,搅动了农村消费市场。湖北省供销社以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契机,解决农民“消费难”问题,通过发展以农村超市和农资连锁店为主体的农村流通网络,培育农民经纪人、农产品专业社,发展龙头企业对接农民和市场。一方面把货真价实的日用消费品和农资商品销往农村,让农民买得放心;另一方面以连锁经营网络为载体,让农副产品进入超市销售,让农民卖得省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湖北省供销社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道路越走越宽。
超市进村 消费升级
“过去老从电视上看到城里人推着小车逛超市,没想到今天我也能这么逛,城乡差别真是越来越小了!”农民们感慨。12月1日,记者在湖北省孝感市杨店镇华联超市供销店看到,110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里,设有散货区、食品区、日化区、百货区、服装区、日杂区和小饰品专柜,一排排开放式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商品,琳琅满目,购物环境、经营方式与城市超市一样,且商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以及检验合格证都很明晰,质量有保证。记者还看到海尔在超市设立的电器专卖店。
店长金国华介绍,该超市是孝感市孝南区供销社和上海华联超市合办的。超市年销售额500多万元,超市里的商品物美价廉,周边4个乡镇15万多人都来超市买商品。
在超市里,杨店镇高新村村民吴爱红带着8岁的儿子正在挑选牙膏,出乎记者意料,她选中的是标价20多元的云南白药牙膏。“现在咱农民也看重牌子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要买质量好的产品,小孩牙不好,所以挑了这个。以前小店里的许多商品连生产日期都没有,还没得挑。”指着手里的牙膏,吴爱红告诉记者,自从镇里开了供销超市,环境好了,东西也多了,有事没事她都去转转。
“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要竭尽全力去办,要积极引导超市下乡,把超市办到农民的家门口,让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现代商业文明。”湖北省供销合作社主任张祖新说。
过去农民“油盐酱醋找个体,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跑县里。”超市进乡村后,这种状况逐步改变。这一新型业态在改变了原有农村流通和消费方式的同时,也从源头上杜绝了假冒伪劣商品,解决了农民“购买难”和“不敢用”的问题,启动了农村消费市场。同时,超市连锁盘活了资产,扩大了就业。
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开展连锁经营和配送业务的企业达147家,各类农村连锁经营网点35937个。省农资公司等20家企业被列为2006年湖北省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2006年,全省供销社就新建农村超市200多个,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近1000家,新合作、鑫城、金城、东方百货、湖北农资等农村超市已经成为湖北的品牌超市。
企业牵头 双向流通
日前,一批武当山特产,木耳、茶叶、薇菜、葛粉等农副产品,通过武当山珍公司销往日本、韩国及欧盟。
武当山珍产品开发公司,是十堰市供销社打造的农特产品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开发模式,带领千家万户农民闯市场。公司已开发各类保鲜、干品、盐渍食品50余个品种。拥有6家分公司,32个生产加工单位,69个销售网点。
武当山珍产品开发公司只是湖北省供销社解决农民“种什么、种多少、卖给谁”等难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省供销社系统围绕农资、棉花、茶叶、“菜篮子”产品、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再生资源、医药等主营业务,已初步构建起符合农村市场特点和现代流通要求的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各地供销社把网络建设的重点集中在构建具有双向流通服务功能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上,一方面把货真价实的日用消费品和农资商品销往农村,让农民买得放心;另一方面以连锁经营网络为载体,让农副产品进入超市销售,让农民卖得省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供销社旗下的湖北银丰集团打造产、加、销一条龙的棉花产业链,他们组建棉花专业合作社,与60万户棉农建立了订单农业关系,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做大流通,通过发展新型纺织工业加强棉花加工、转化能力,年棉花经营量达20多万吨,相当于全省棉花产量的二分之一以上。
武汉山绿集团采取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配送中心—超市的现代经营业态运作,连锁配送,全力打造蔬菜产业链条。他们通过在嘉鱼、汉川、新洲等地的60万亩蔬菜产业化基地,日配送鲜净菜100吨左右,把农村千家万户的菜园子与城市千家万户的菜篮子连接起来,让农民放心种菜,让市民放心吃菜。目前,该链条已经拥有45个各类专业合作社、88个综合服务社、3个蔬菜专业协会,带动5万农户,部分蔬菜制品已出口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地。
与此同时,湖北省供销社还在全省建立了各类协会和经济人组织169个,培训上万名农产品经纪人。龙头企业、农村超市、农产品经纪人和行业协会,真正把农民和市场联系起来,让农民长期受益。
一网多用 综合经营
和农村超市一起,湖北省供销社带给农民的还有农资连锁店,就是供销社近年来实行的“一社两店”战略,即在乡村一级建立包括农业生产资料连锁店和农村超市的综合服务社。
自去年底,湖北结合商务部开展的“万村千乡”试点工程,供销系统发挥自身的货源与流通渠道优势,在各地建立加盟连锁店。供销社旗下的省农资公司对加盟连锁店实行统一的标志、采购、配送、核算、价格和服务。公司从厂商批量进货后,通过配送中心直接送货到店,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截至目前,已在全省建成省级配送中心1个,在嘉鱼、鄂州、随州等地建立了二级配送中心12个。同时,以12个配送中心为经营阵地,已建成农资连锁店976个,初步形成覆盖省内主要农村市场的农资流通网络。
农资连锁店,只是供销社农村流通一网多用的一个方面。在房县供销社况营村超市记者看到,在做好工业品经营的同时,超市又增加了农机配件经营和技术服务。去年在水稻抽穗期,3组农民许正强家的水稻不抽穗,请求超市给予技术指导,超市派出人员到现场,找出原因对症治疗,及时调整了肥料的施用,秋后他家的水稻获得了丰收,多次到超市致谢。
超市热情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全村农民到超市购买农资商品,目前全村95%的农资商品是在超市购买的。与此同时,超市还开展了小型农机具的免费维修。
为了进一步方便农民,拓展服务范围,况营村超市开展了为村里外出打工人员接收传递信件、汇单等业务。邮递员将信件、汇单全部放到超市,超市认真登记后,由超市通知农民前来领取,不仅方便了农民也吸引了更多农民到超市来。去年超市为农民传递信件1000多封,汇款单金额达百万元以上,被农民亲切称为“编外邮递员”。
随着湖北供销系统“县市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其旗下的农村超市服务档次也不断提升,放心农资化肥、放心药品、手机充值、传递信件汇单、送货上门等业务在不断增加,把现有网络变成农村的综合平台。农民高兴地说,供销社是我们的“贴心社”。
“改造黑屋子,推倒土台子,引进新机制。”农村超市、农资连锁店上山下乡,构筑了农村新型流通网;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双向流通使农民和市场对接,在助农增收的同时壮大了自己;一网多用,提升了供销社为农民服务的质量,也使湖北供销社抢先占领了农村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今年1月至11月,全省供销社实现商品购销总额360.42亿元,其中购进总额和销售总额分别为150.92亿元和209.50亿元,同比分别上升9.3%和12%。分品种看,农资销售额达50.32亿元,同比上升70.5%;日用消费品销售额达90.1亿元,同比上升12.9%;从生产者购进的农副产品达34.79亿元,同比上升13.6%。
下一步,湖北省供销社将继续参与和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并利用其基层网点遍布全省的优势,寻求与拥有强大配送、物流体系的企业合作,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整合、提升和优化供销社的传统经营网络,努力提升供销社的市场竞争力,为农民进入市场提供现代化的流通平台。
湖北供销系统发挥自身的货源与流通渠道优势,在各地建立加盟连锁店,目前已建成农资连锁店976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