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发布的《2007中国特许经营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的特许体系数量超过2600个,加盟店近20万个,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6%。特许企业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00万。自2000年以来,我国特许经营总体呈稳定快速的发展趋势。
首先,企业采取特许经营方式的比重越来越大。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到2006年底,采用特许方式的企业占到连锁企业总数的69%。其中,餐饮业和服务业采用特许经营的企业分别占到所属行业连锁企业总数的95%和83%,零售业占到59%。在2006年的连锁百强企业中,46%的企业开展特许经营,特许经营的销售规模达1020亿元。
特许经营的行业覆盖面也越来越广。根据2006年年初欧洲特许联盟(EFF)的特许经营行业分类,目前我国特许经营已经覆盖了该分类的所有13大类别,80多个细分行业和业态。由于经济社会制度、消费习惯不同,某些领域,如财务、税收、保险、审计、会计和卡车租赁等商业机构的服务项目,以及草坪护理、卫生除虫等家庭服务项目我国没有涉及。
而且,重点行业增长速度不断加快。2006年,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特许体系数量的增长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在零售业中,食品、营养品专卖新增体系数比上年增加42%,礼品专卖店比上年新增32%;在餐饮业中,中式快餐特许体系比上年增加30%,休闲类餐饮比上年新增46%,中式正餐(含火锅)新增14%;在服务业中,健身美容特许体系比上年增加24%,占到服务类新增特许体系总量的24%,教育培训、家装、房屋中介、汽车服务、酒店等行业的新增体系平均增长25%,洗衣店无新增体系。
另外,随着特许企业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加盟商对总部的支持和服务的满意度也在逐年提高。通过比较近三年加盟商调查的结果显示,2004年以来,加盟商对总部的总体满意度不断提高,如果以百分制来计算加盟商的满意度,加盟商对总部的评分由2004年的70.6上升到2006年的82.4。
实践表明,特许经营在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拉动民间投资、促进流通产业现代化以及提升消费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些问题也不该回避。譬如说,特许经营的渗透率总体水平下降的问题。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连锁企业中采用特许方式的企业占总数的69%,而2006年当年新增连锁企业中,采用特许方式的企业占比为63%。其中,餐饮业和服务业采用特许经营的企业分别占到所属行业连锁企业总数的68%和67%,下降明显,零售业占到59%,略有提高。
不仅如此,经调查显示,关于特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问题,虽说从总体上看在不断提升,但面临的主要问题依然突出。2006年特许总部面临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盟商的规范运营有待提高,二是如何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
根据对特许总部的调查,并列排在首位的难题是“如何实现加盟店的规范化运营”和“盈利模式优化”。“特许权使用费收取困难”和“政策环境的制约”排在次席。
各行业特许企业对于未来发展的重点问题也各有侧重。餐饮企业在关注上述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的同时,对于外部政策环境的关注明显高于零售业和服务业企业。在店铺资源的争夺上,餐饮企业和零售企业表现出较强的进取心。知识产权保护则成为餐饮企业和服务类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这些差别是行业特点的集中表现。
从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可以看出,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被置于最显著的地位。也意味着企业的发展正在进入精耕细作阶段。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表示,得出这样的结论,还基于另外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的影响。《条例》将于5月1日开始施行,《条例》把对加盟商利益的维护放在核心位置,总部在与加盟商的合作过程中,需要更精细化的管理和维护,才能有效地回避法律风险,这将影响到总部的产品供应、对加盟商的筛选、商圈保护等很多方面。
二是资本市场的影响。海内外投资机构看好连锁经营的无限复制性和中国服务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资本进入特许市场,会导致企业扩张方式的转变,如加大直营店的发展,收购兼并相关企业,对加盟店的回购力度的加大,导致加盟门槛提高、商圈冲突加剧等。同时,与加盟商评判总部的标准相似,资本市场对特许企业的评判标准也会聚焦于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体系的标准化以及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而这些都离不开企业的自我规范和管理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