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国美电器对外宣布,在香港上市的红筹公司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通过银行以委托贷款给独立第三方,得到了大中电器的独家管理与经营权。同时,该公司还获得了对大中电器股权的独家购买权,将以3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大中电器的全部注册股本。 随着这宗中国家电流通业的巨额并购案的收场,北京地区家电连锁格局也由三国鼎立,变成了国美与苏宁的两虎争霸,中国家电连锁行业的竞争也将变得更加白热化。
并购更看重未来价值 北京的消费者都知道,大中在北京的经营已有20多年,其店铺位置要比其他对手优越许多,每有繁华路口,大中电器总让人印象深刻。在北京精耕细作的同时,大中电器也在向华北区域发展。目前大中电器在北京拥有61家门店,在天津拥有7家门店,在河北拥有9家门店,在秦皇岛拥有2家门店,在青岛拥有2家门店,门店合计数为81家,按照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大中电器2006年全年销售额为87亿元人民币。 此次豪华联姻使我国目前的家电资源更加集中,不少家电制造商对此代表寄予厚望,称“国美电器与大中电器从竞争对手到携手拓展,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角色转换,更是一种战略的升级,竞争的转换必然导致整个家电零售行业的商业环境的优化,并且节约了用于过度竞争所消耗的优质资源,使供货厂商能够更好地将资源集中到满足消费者服务的目标上。”国美集团常务副总裁王俊洲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国美电器此次全面托管大中电器,看重的正是大中电器在北京市场的战略性地位和未来的发展价值。
已明朗的垄断态势孰好孰坏 据了解,国美大中并购后,其在北京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0%以上,同样,在上海市场,国美的市场份额也超过了70%。尽管目前此次购并的收尾工作还在继续,但就目前市场形势而言,相对清晰的大寡头垄断局面在事实上已经形成:国美和苏宁两虎争霸,目前而言国美从规模上将苏宁落在了不小的距离之外。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垄断的态势带来了行业的整合,可能对促进家电连锁企业的整个整合过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增加了行业的竞争能力,加强了与国际家电连锁巨头叫板的能力。对于这个问题,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表示,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可以提高电器制造与流通两个领域的竞争力,同时由于大网络对制造环节的优化作用,大的连锁网络对电器价格上涨也将起到平抑作用。 但从市场乃至消费者而言,这宗并购带来的或许是并不乐观的前景。至少,从目前来看,消费者以后去家电连锁企业买家电产品的时候,基本只能去苏宁或者国美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将因此大大减少。和消费者同样面临不利地位的是家电生产厂商,由于渠道受到垄断,其定价权无疑将受到影响。记得在2006年国美并购永乐成功后高调宣布,国美和永乐实现第一次联合采购200亿元,为了庆祝国美、永乐的成功并购,各大厂商在此中奉利不少,一时家电厂怨声四起。以此经验来看,厂商与“新新国美”打交道的难度将更加大。
两虎争霸的格局能维持多久 其实,一直以来,国美从不吝于表现自己对苏宁的兴趣。去年夏天,国美吞下永乐之时,曾有国美高层人士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对竞争对手苏宁电器表现出相当强硬的态度,不仅表示合并是大势所趋,即使创造条件也要合并苏宁,更曾放言要打到苏宁与国美合并为止。 倘若国美此次不是收购大中,而是并购了苏宁,家电连锁卖场之争或许距收官就不远了,过度竞争消耗的资源也许就能杜绝。可惜,国美、苏宁、大中三者的志向不同,大中愿高价脱手,苏宁却选择继续对抗。 所幸苏宁电器实力并不弱。由于连锁网络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单店质量提高,规模效应逐步体现,供应链整合能力增强以及管理效率提升,苏宁电器已预计2007年度累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将比上年同期增长70%至100%。在今年前三季度,苏宁电器实现净利润94061.14万元,同比增长105.04%。到今年9月底,苏宁电器已在全国106个地级以上城市拥有连锁店453家。 对于苏宁电器来说,自己开店与并购大中的全国近90个门店相比,前者的时间成本肯定高于后者。然而,并购战中的竞价,如同拍卖场上的报价,各方自有打算。孙为民最新向媒体表示,“苏宁自己开店用不了并购大中花的那么多钱。”这意味着苏宁将继续加快在北京开店的步伐,虽然孙为民称“不会突击开店”,但已经提出了开到100家门店都是有可能的目标。 就消费者而言,也更希望苏宁电器能够与国美电器对抗到底。先是收购永乐,再是托管大中,据称,国美已经占据了京沪家电连锁8成的市场份额,国美年内在全国的门店规模将达1100家。国美称其不会构成垄断,可消费者有自己的担忧。缺乏充分竞争的市场,会在价格上有利于消费者吗?新浪网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5.7%的受访者认为家电连锁商应该多家并存,24.3%则认为可以垄断。 据统计,今年“十一”期间,北京市场上国美与苏宁的90多家店面的销售额只有同期大中61家店面销售额的90%。因此至少从目前来看,在与苏宁电器的竞争中,国美电器已占上风,但暂时的优势能否转为最终的胜利,还有待时间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