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在全国市场的网络布局趋于完善,终端零售能力快速提升,全国总店铺规模几近苏宁的一倍。 本报记者 王 越/摄
从“诸侯战乱”到“美苏争霸”,似乎已经奠定了中国家电连锁以国美、苏宁为主导、以地方区域连锁为补充的市场格局。但业内人士仍指出,整个家电零售业尚处于变幻、动荡的整合期,整个行业格局还未形成稳定、成熟状态,未来发展充满悬念。
规模之争
五一前夕,家住北京五棵松地区的栾女士居然为买一个移动硬盘发愁了。原来五一长假取消,酷爱旅游的她,只好求其次准备从朋友那儿拷几部电影回家看,不料原有的移动硬盘坏了。栾女士说:“我去了几家国美、大中的连锁店,不是品种稀少就是干脆没有。最后没办法,还是让我儿子去中关村买的。” 当记者告诉她,现在国美、大中已成为一家时,栾女士则说,“那就更不应该这样啊。以前不是一家的时候,我们还有的选择;现在是一家了,反而不好买了。” 或许,栾女士的遭遇只是个偶然的个案。但在这个个案的背后,似乎也折射出了目前家电连锁的一些现状。 不可否认,在经历了长时期的“圈地战”、“价格战”之后,自2008年始,以“美苏”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企业已开始转战“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差异化经营,并着手致力于单店利润率的提升。 但与此同时,国美并没有停止其并购扩张的步伐;而作为老竞争对手,规模偏小但坚持内生式发展的苏宁自然不甘落后,2008年也将疯狂布点;尤其是原本就在夹缝中求生的区域连锁企业,三联的闹剧更是让人担心其未来走向。 规模、规模、还是规模!在经历过一圈后,中国家电连锁似乎又出现了当初疯狂的规模争夺战的轮回。原本看似明朗的格局,又变得难以捉摸了。 但不可忽视的是,来势汹汹的外资。尽管百思买由于运营模式的不适,在中国迟迟打不开局面,但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意味着百思买在中国的失败。尤其是在这个时候,日本最大的家电连锁山田电机的进入,更是说明了中国家电零售市场巨大的潜力和格局变数的存在。
国美深陷并购怪圈
众所周知,自2005年始,以并购哈尔滨黑天鹅为标志,国美便启动了以并购为主的扩张策略。2006年底并购永乐,2007年12月托管大中,今年年初,又开始加入到争夺三联控股权的行列当中,这都是其最好的注脚。 短时间内,国美在全国市场的网络布局趋于完善,终端零售能力快速提升,总体规模也得到了大幅增强,全国总店铺规模几近苏宁的一倍。 相对于坚持自主开店、稳步拓展的发展策略,并购显然能给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家电连锁企业带来更多的成就感。一方面,缩短了进军区域市场的时间,抢占先机。另一方面,节省了前期市场调查、开店、组建人员等费用,还降低了在陌生市场的拓展风险。 但是,并购后整合的成本和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据国美电器2007年度财报显示,截至2007年12 月31日,国美电器上市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24.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77%;权益所有者应占净利润11.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61%。的确是高速增长的一年。但不可否认的是,2007年也是国美电器毛利与费用同飞,收入与利润一色的一年。 据业内人士分析,国美电器费用曲线远远高于毛利曲线,零售倒挂现象极其明显。2007年度国美电器毛利额高达40.95亿元,同期增长达73.52%;而其销售及管理费用额更是高达48.37亿元,同期增长达79.35%。费用额增长率高于毛利额增长率达5.83%。说明其业务运营、资源整合尚未形成合理的费利比,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尽管其业绩报告显示可比门店同期小幅增长3.11%,但是其租售比达3.7%,较去年同期增长5.11%,成为经营费用中增长最高的指标,说明门店租金上涨将成为制约国美电器规模效益进一步发挥的重要因素。甚至成为导致门店数量越多租金成本上涨压力越大,影响门店数量决定家电连锁竞争成败的论断实现的关键因素。 当然国美电器高达25.47亿元的其他收入对于其利润贡献也“功不可没”。但其他收入主要是来自供应商促销费、折让、进场费等商品交易外收入和作为外商独资企业的国美电器从政府处所获得的所得税减征、返还补贴收入。这一部分的大幅度提升,恰恰说明目前家电连锁畸形盈利模式的延续和恶化。
苏宁被迫开店突围
作为中国家电连锁的另一巨头,苏宁电器尽管在不同场合都呼吁家电连锁已步入“后规模时代”,一定要回归零售本质,提高单店利润率,防止规模不经济。但在老对手不断并购的压力下,似乎进一步动摇了苏宁既有的理性,甚至有点本末倒置了。 尤其是去年年底国美从苏宁“虎口夺食”闪婚大中后,苏宁旋即进一步修正明确了到2010年的发展战略,要求在三年内全方位领跑行业,其中继续稳步提升连锁发展速度就是主要内容之一。计划2008年新开店面数量突破200家。据记者了解,近几年苏宁始终保持着每年150家左右的开店频率。 得京沪者得天下。在国美并购永乐、托管大中掌握京沪的绝对主动权后,苏宁把布局重点自然放在了北京、上海两地。苏宁连锁发展总部执行总裁蒋勇明确表示,苏宁此次针对北京、上海两地进一步明确了三年“百店”计划,持续加大投入,规划到2010年两地连锁店面均达到100家的规模,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苏宁电器近日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仅在今年“五一”期间,苏宁就新开24家门店。开店高峰将主要集中在后三个季度。 日前,在公告公司非公开增发方案获证监会核准之后,苏宁电器在半个月内已成功融资24.3亿元。根据计划,本次定向增发所募集的资金也将投入到250家连锁店发展项目、沈阳物流中心项目、武汉中南旗舰店购置项目、上海浦东旗舰店购置项目当中。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于资本力量主导的家电连锁“规模经济”时代和粗放式发展模式,家电连锁业的“后规模时代”并不放弃最佳规模的追求,也不应排斥基于行业整合规律的可行性并购,但都得量力而行才是。 该人士还指出,在目前格局下,自行开店的内生式扩张永远都赶不上并购的步伐。这就更需要在适度扩张的同时,强调扩张质的内涵。正如苏宁总裁孙为民所言,如何打造真正的协同生产和销售关系,如何打造衍生服务产品和衍生服务消费以及网络辅助营销等等问题,都是家电连锁进一步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另外,尽管“美苏”均在过往年度中不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但记者在仔细对比相关年报后发现,两家公司均未将非营利性收入列入年度总收入中。这是否意味着各家的新增长点仍处于模糊与探索阶段,未对营利性收入数值有巨大的补充?
区域连锁夹缝求生
两雄相争,“渔翁”得利。但在目前中国家电连锁的畸形格局下,各区域连锁企业可能永远也成不了“渔翁”。相反,最终只能成为两雄争霸的筹码。如果说永乐被并是“美乐”的两厢情愿的话,那么大中电器在苏宁嘴边滑落,就是最好的例证。尽管多出苏宁6个多亿,但国美的战略意义远大于其财务意义。 据了解,截至目前为止,国美收购了哈尔滨黑天鹅、常州金太阳等区域性品牌,加上永乐此前收购的东泽、灿坤、通利、思文等,国美收购的电器连锁企业已经超过14家。在全国范围内,还能在当地与国美、苏宁相抗衡并能占据相对优势的也屈指可数了。像武汉工贸、长沙通程以及深圳顺电、安徽国生、北国电器。 记者从武汉商业总会了解到,在武汉家电零售市场,武汉工贸占据了近50%的份额。国美即便收购了武汉中商的家电业务,也只能是略高于苏宁一筹,但仍无法与工贸抗衡。但在一个资本为主导的市场格局下,又有什么不能发生呢? 上海卓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庞亚辉认为,对于还能够独善其身的区域型家电连锁企业,当“外强”来袭时,选择抵抗是没有任何出路的,这已经为多个类似的案例所证明。对于区域型连锁企业来说,出路只有两个,第一,积极转型,从经营内容和品类角度着手强化自己,改变“大而全”的经营模式,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从健康家电、单纯小家电、生活家电等角度进行调整,与大的家电连锁企业形成差异化,错位经营。第二,主动投诚,主动融入大的家电连锁企业。 目前在一些中西部地区,也还有一些不错的区域性家电连锁企业,对它们而言,与其被动迎战、损耗实力还不如主动呈递橄榄枝,趁自己还没有“徐娘半老”的时候,可以卖个好价钱。对比大中和三联,其实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美今年依然延续并购的策略,只不过今年将重点放在了收购专业通讯连锁零售商上,希望借此形成通讯专业连锁零售行业的领先优势。但依据黄光裕的个性,什么都有可能。 对于苏宁,尽管声称未来三年会完全按照自主发展的模式来规划,并没有考虑并购的因素。但综合主被动因素,如果不出意外,苏宁必然也会祭起并购的大旗,这无疑给区域性家电连锁释放了寻求归宿的信号。其中所扮演的或只是“枪手”角色。
■相 关
外资搅局来者不善
目前中国家电连锁已然形成了一个畸形格局。苏宁总裁孙为民日前公开表示,中国家电市场的容量,至少在8000亿,2010年至少超过10000亿。发展到今天,全国性的家电连锁就剩下两家,是非常畸形的。即便是市场经济发展相对成熟的美日市场,尽管仍然是传统家电和消费电子分开的,但在每个领域,又至少各有3到5家的全国性连锁店。 国内区域连锁企业“翻浪”的可能性不大,最大的变数就在于外资。 5月11日,日本家电连锁霸主山田电机宣布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已经设立旨在进行上海分部筹备的事务所,开展选址和市场调查工作,从而也成为日系家电量贩中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目前,山田已经完成上海分店的选址准备工作,预计2010年之前将在上海郊区开设面积约5000~10000平方米左右的第一家中国分店。 另据了解,山田电机为了加速进军中国市场的准备工作,还从早已进入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东亚市场的日本家电连锁BEST电器挖来了不少具有丰富海外分部经营经验的技术性干部。预计首家门店店面形态将定位于其在日本重点推广的年销售10亿元以上的“LABI”店(山田电机的大型开放式都市型量贩店),并逐步推进中国市场的门店开设,实现纵深发展的战略。 山田电机将瞄准中国沿海富裕阶层巨大的消费潜力,主销日系薄型液晶电视等高档家电商品。而这也正是国美曾经专门成立鹏润电器品牌所致力要做但最后又不得已放弃的。 更何况,目前评判百思买在中国的成败似乎还为时尚早,或许还有更大的战略。尽管此前坊间传言,百思买可能与国美换股的说法立即得到了双方高层的紧急澄清,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两者的背后,都有着共同的美资股东──The Capital Group Companies(美国资本集团公司)。 摩根斯坦利(大摩)在2006年国美电器收购永乐电器时扮演了幕后推手的角色,一纸对赌协议把永乐电器送入国美的“怀抱”。而在去年国美托管大中过程中,国美又突然冒出个新的第五大股东美国资本集团公司。 有业内人士担忧,对于中国家电连锁业行业整合而言,三联商社股权拍卖案既不是开始也未必是终点。美国投资巨头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纵横捭阖,势必将进一步触及那些幸存的区域性家电连锁的未来走向,而国美电器在其中所扮演的或只是“枪手”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