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是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通过实现采购、配送、销售、经营决策等职能上的专业化,店名、店貌、商品、服务方面的标准化,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中化,把每个环节、每个岗位上的商业活动变得像工业生产流水线那样尽可能的简单,因而能够取得良好的规模效益。
我国从90年代初引入连锁经营,经过几年的大力发展,现已形成形式多样、分布面广的良好局面,它促进了市场稳定,促进了流通体制改革,同时也促进了商品生产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我们还应该看到许多企业由于对连锁经营缺乏正确认识,误以为连锁就是到处扩张,网点越多越好,摊子越大越好,导致一些连锁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本文就上述现象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在我国当前条件下健康发展连锁经营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盲目扩张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合理规划,盲目投资,未能形成合理、有序的整体布局。一些连锁企业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业态特点和市场定位来确定网点布局,没有作详细的市场调查和投资规划,不搞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就一哄而上,在商业中心区重复布点,使大商场过于密集,出现饱和。明显的例子如亚细亚集团,在1993年一年内,参股70%在濮阳,又各参股40%在南阳、漯河、开封建立了4家亚细亚连锁店,当时这些城市除开封外人大,结果这些连锁店不是亏损就是关门。在这些城市中心区网点拥挤的同时,一些新建社区、城郊或农村却无网点,或者是只有一些分散的小商店,而且基本上是处于分散化、小型化的落后状态,难以满足居民需求。
2.管理混乱。管理上的不成熟首先表现在总部的机构和职能的不健全,无法提供有效的管理。连锁经营要求作到“八统一”,不仅要统一店名、统一价格、统一服务和广告,更重要的是统一核算(正规连锁)、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管理。许多企业往往由于管理者自身理论上认识不够,把握不住后四个统一,或者不懂得如何进行操作、管理。其次是总分店关系不明确。连锁经营的总分店一般有几种关系,即直接投资的直营店、牌誉输出的加盟店、合资经营的加盟店。一些企业因为不区分总店与分店的这三种关系,造成体制上的混乱。比如某企业将直营店、参股的加盟店和没有资产联系的加盟店搅在一起,都以总部名义为其向银行贷款和提供银行贷款担保。结果加盟店与他人发生纠纷,责任就要由总部承担,以至债主纷纷向总店追债,提供的担保也要总店负连带责任,加大了总部的风险。
3.企业经营缺乏特色,定位趋同,业态单一。目前国内流通领域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居民消费趋于理性,资金投向增多,网点剧增,业态细分,居民购买力分流,国外零售企业进军我国市场。但迄今许多企业还停留在单体规模大的百货公司这种业态上,在商品经营和提供服务方面都千篇一律,缺乏独到和创新之处。再加上企业经营者一哄而上的作法,使百货公司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超出居民需求,造成诸如北京信特,沈阳协和,广州国丰,仟村百货等倒闭事件的发生。
4.资金紧张,负债率高。发展连锁店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非在短期内可以回收。如在珠江三角洲开一间500—1000平方米的超市要投入100—200万元。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每年开10间、8间分店,靠本身的财力是有相当困难。而一些大型企业,由于对外迅速扩张,靠自有资金也无法支撑。所以大多数连锁企业依赖银行贷款,有些还要拖欠厂家货款。同时由于盲目扩张会导致企业销售额下降,利润水平降低甚至亏损,更使企业无法偿还债务。
5.品牌意识薄弱。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社会声誉,它不仅代表了企业的整体形象,同时也是企业进行连锁经营,扩大规模的基础。但是很多企业没有将树立自己的品牌放在重要地位上。比如有些总部在没有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没有树立商誉的情况下就以特许经营方式发展连锁店,总部对加盟店的后续服务、经营指导以及商品服务质量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而一些已有较好商誉的企业又因缺乏品牌保护意识,投资不慎重或是对无形资产管理不善,任人使用而使商誉大受影响。上述问题的存在说明连锁经营这种全新的营销方式,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当前我们重要的是从连锁经营的性质、特点和运行机理,规模的扩大与效益的关系等方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经营之路。
二、连锁经营发展中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1.选择条件好的重点地区发展区域连锁,逐步推广。我国现阶段地区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差别较大,绝大部分地区还不具备发展连锁店的经济条件,所以连锁经营组织不宜在全国大面积发展加盟店。不能为追求发展速度,争取全国性或国际性规模效益,不顾客观实际,在经济不发达,联系难度大的中小城市展开。应先在一些大城市建立区域性连锁店,立足于本地,集中设店,注重连锁经营质量,花一些功夫在某一区域范围内解决分布不均,疏密不当和市场剩余问题。等到积聚了实力和经验,条件成熟以后,再向大范围发展。
2.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对于我国目前一些资金雄厚,管理基础较好,运营机制较完善的商业企业,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通过控股、参股、联合以及特许经营、先进的商业零售企业输出管理等方式,将规模小,实力弱的企业、网点与连锁企业联合起来,进行经营资源的优化和重组,这将冲破以地区分割为特征的传统流通格局,形成跨地区跨部门的新型商业集团和流通网络。其中以原有商业网点为基础实行特许连锁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方式。原因是:第一,特许经营以规范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吸引所有相关行业或跨行业的企业加盟合作,有利于连锁企业跨地区、跨部门的发展。第二,连锁总部可以在不建新网点的情况下,通过扩大外围销售组织,即借他人资金扩大经营规模。第三,对面临激烈竞争经营艰难的中小店铺来说,在基本保持原来独立经营地位的情况下,享受总部在商誉、商品、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新的生存机会和发展空间。
3.加强总部建设,强化总部的管理功能。首先要明确连锁总部的基本职能是决策、管理、监督和指导服务,总部应考虑解决企业发展战略、营运管理、物流配送、信息传递、人力资源开发等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次总部应协调好总店与分店的关系,如总店与直营店、参股的加盟店和没有参股的加盟店在人事和财务上的关系,理顺了体制后连锁企业才能正常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如日本7—Eleven在与加盟店所订契约中,明确载明商品交易业务并非由7—Eleven负责执行,总公司只是向加盟店推荐供货厂商而已。
4.根据我国实情,实行差别化经营。流通业的发展是受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影响的,改革开放以来,流通业的竞争方式已从同一市场的争夺转为市场互补、区域性互补的市场竞争。这要求企业在市场定位时要有差别化,根据自身情况和具体环境确定目标市场和经营决策。首先,重点发展以主副食品、蔬菜、果品、日用品为主的连锁店。我国居民生活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群众收入水平不高,还有不少低收入家庭,因此面向工薪阶层日常生活的便民、利民服务应重点发展。特别是应发展构成家庭食物的主力商品——生鲜食品的连锁经营,它关系到人民生活素质的提高,是高度文明的现代生活标志。深圳万方超市、“吉之岛”超市都在生鲜食品经营方面作了尝试,深受市民欢迎,说明市场潜力巨大。其次,开拓城郊及农村市场。城郊开店费用低,竞争对手较少,城市的扩展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也使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搬离市中心,另外许多城市周围的农民日渐富庶,对商品的需求增加,因此连锁店发展的重心应向市中心的外围区域转移。最后,对于大型百货店可以走中档偏高的精品百货路线,但也不宜片面追求豪华装修和经营高档商品。今后百货店的发展有大型化、综合性、多功能的趋势,因此独具特色的集购物,餐饮、娱乐、生活服务多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是一个发展的方向。
5.注重品牌效应和无形资产的保护。企业必须通过优质的服务和特色经营树立品牌,同时对品牌加强保护,防止随意输出或任人滥用也是极为重要的。北京全聚德烤鸭集团为扩大企业声誉导入了CI管理理论,制定了集团的宗旨、发展目标、经营方针,形成了全聚德企业形象体系。公司委托北京嘉诚资产评估公司对“全聚德”品牌进行无形资产评估,确定其1994年1月1日的社会公允价值为2.6946亿元人民币,为连锁店经营和投资发展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也使“全聚德”这一具有130年历史的中华饮食文化的精粹在市场上取得了应有的量化价值和社会地位。集团还委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在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全聚德”国际商标的注册工作,为实现连锁经营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6.政府应发挥其扶持和协调管理职能。虽然连锁业的发展主要还是要通过市场竞争,但若其发展资源、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完全由市场配置和调节,不可避免会出现缺乏整体规划的内耗式竞争和格局模式相同、缺乏经营特色的局面,因此政府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第一,政府应制订并监督执行全国或地区性零售业发展战略,进行规模和总量控制。第二,对网点布局和业态分布进行宏观整体规划,如提供所在地情况,包括拥有多大的潜在购买力,能获得多少平均利润率,居民人口资源等信息。第三,避免重复课税,合理调整税收管理办法,如对经营粮食、食品、生鲜食品行业的连锁店可实行低税率,并重点对本地区或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特色和规模的连锁店进行贷款支持。
7.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在政府对商业管理的政策和手段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行业协会应在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上担当积极角色,它可以沟通政府、商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连锁企业的关系,明确连锁经营的性质、特点、基本作法等,以行业角度对商业布局进行控制,制订行业管理法规,进行监督与违规的制裁,还可推介连锁经营各种新知识,新技术,帮助企业取得经验,加强交流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