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商报记者获悉,国际SPAR与北京华冠商贸有限公司合作的北京第一家店——SPAR管庄店将于月底正式亮相。据了解,北京华冠也是国际SPAR在中国的第7家成员单位。“今年下半年,SPAR在中国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但同时,作为SPAR中国曾经的发起成员之一的河南思达,于去年7月被正道花园百货收购后不到两个月,就以更改思达品牌LOGO的行动实际宣布了与SPAR的分手。
尤其是国际SPAR在中国的首席代表张智强的至交,李燕川所带领的北京超市发也一直在是否加入中徘徊。日前,李燕川更是明确地向记者表示,“介于国际SPAR和IGA发展的实际和超市发本身的状况,至少在2~3年内是不会考虑加入的。”
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自愿连锁组织,国际SPAR、IGA在中国就这样磕磕碰碰地发展至今。虽然没有大的变故,但至少曾经被誉为“中国中小零售企业救命稻草”的提法,如今很少被人提起。
SPAR、IGA殊途同归
自2005年两大自愿连锁组织落户中国市场并开始吸纳会员开始,应该说直到今天,至少从数量上来看,都取得了不小的业绩。尽管两者发展的轨迹略有不同。
在今年6月底于中国召开的第55届全球SPAR年会上,SPAR中国首席代表张智强透露:“自中国SPAR在2005年4月28日开出第一家店以来,现在共有85家店,营业面积达385000平方米。有7家区域领先零售商成为SPAR中国的成员,分布在中国的9个省市。”
而到目前为止,IGA在中国已拥有15家直营连锁加盟企业,遍布全国10个省和3个直辖市,门店数超过2500家,年销售额400亿元。
但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两大国际自愿连锁组织在中国的发展是殊途同归。尽管由于有武汉中百、湖南步步高以及宁波三江等的示范作用,IGA在起步阶段比国际SPAR发展步伐稍微快一点,但中国中小零售企业范围甚广,只要SPAR真能给他们带来实惠,不是没有发展空间。
另外,该人士表示,国际SPAR要求加盟成员在其品牌名称中必须加入SPAR的成分,可能让一些想加入的成员企业一时难以接受,所以也导致了其成员发展不太尽如人意的局面。
李燕川也向中国商报记者坦承,他们之前之所以一直都在徘徊而最终明确近期不会加入,其中一个因素也就在品牌名称上。李解释说,超市发是北京市尤其是海淀区家喻户晓的、忠诚度较高的超市品牌,如果再加入SPAR,然后在名称中加入SPAR的元素,难免会对一些消费者产生误导。
发展质量亟待提升
数量尽管两者有别,但论发展质量,两者可能仍都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亟待进一步提高。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在2007年IGA全球亚太区总裁叶毓政就曾下定决心——“IGA今年在中国不再发展新的成员。IGA目前要稳打基础,逐步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的原因。事实上,自此IGA在中国的发展步伐也明显放缓。
众所周知,国际自愿连锁组织之所以在中国能吸引成员加盟,与其两大利器——自有品牌和联合采购不无关系。自有品牌不仅是差异化的明智选择,同时又能带来高毛利;而联合采购自然会成就低成本采购。但发展至今,两者好像发展并不太尽如人意。
中国IGA执行总经理孙筱萍就曾表示,自2006年10月中国IGA推出了第一个自有品牌“爱家爱”食用油,再没有第二个自有品牌进入。孙解释说,由于中国各地区消费习惯的差异性,影响了自有品牌商品的开发。
SPAR虽说也有几千种自有品牌,从日用百货到家具都有所涉猎,但限于它目前在中国有限的影响力,其自有品牌推广并不是那么顺利。据SPAR一成员企业透露,只有200多种SPAR自有品牌进入了中国市场,销售额占比不超过5%,并且多以低价为主要竞争力。
至于联合采购,早在2008年中国IGA第二次会员大会,IGA中国区董事长张海霞也坦承,“联合采购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但也很正常。因为各自企业有大小之别,区域之分,及其技术、管理水平等问题的不同,经过磨合,也很有收获。”
据一长期致力于自愿连锁研究的业内专家透露,近两年来,无论是国际SPAR还是IGA,在这块都没有什么大的进展,更不用谈什么共同配送了(早在2005年,本报记者就曾撰文指出,共同配送,国内自愿连锁发展瓶颈)。
自有品牌发展缓慢,联合采购没有实质性进展,共同配送几乎为零。自愿连锁的差异化经营、低成本策略又何从谈起?
难怪河南思达在去年被正道花园百货收购后就立马宣布退出SPAR组织。其相关负责人表示,SPAR在中国的发展,仍旧处于初期阶段,正道花园方面并不认为加入SPAR能够在经营方面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或是不能认同自愿连锁模式存在的价值,因此,双方并没有太深的合作必要。
而事实上,中国商报记者也仔细梳理过两大组织在中国的两个极具代表性的成员企业——武汉中百和山东家家悦。两家均在2005年分别加入IGA和SPAR,在加入前的2004年,两家企业销售额增幅分别为35%和53%,但在加入后的5年间,两者的销售增幅均在沿直线下降。尤其是在2008年和2009年,两者更是跌破了20%。
尽管由于统计口径还有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数据可能不能完全推断出自愿连锁组织让这两个企业的销售额下滑,但多少能反映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据李燕川介绍,除了品牌因素外,还有就是如果加入SPAR,就意味着要大量改造店面,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人员方面都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而SPAR对他的诱惑恐怕不及它带给那些二三线城市超商老板的更强烈。
李燕川坦承,一线城市的零售业已经十分发达,各家大卖场都是供应商们争抢的渠道,即便不通过SPAR这样的联盟组织,像超市发这样的一线城市连锁店也能拿到还算不错的采购折扣。“更何况,超市发毕竟还是国企,如果真的想加入,到时还须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
如果说前5年的发展,两者都是自练内功的话,那未来发展可就得真刀实枪的与敌竞争了。因为两大组织所吸纳的成员原本就是区域龙头,之前国际巨亨忙于一二线城市的布局,无暇顾及,现在沃尔玛、家乐福等纷纷开始下沉,两大自愿连锁组织与竞争对手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