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连锁零售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客观上要求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寻求新的经营模式,进行业态创新,挖掘新的增长点。如何在经济整体呈现下行的趋势下实现增长,是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作为先进的零售经营模式,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开展连锁百强排名以来,百强规模从2001年的1620亿到2011年的1.65万亿,十年间持续高速增长,翻了9倍多。
然而,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2012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影响,连锁零售企业普遍出现明显的销售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现象,同时人工和房租等成本继续大幅上涨,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多家企业爆出盈利警告,开店速度明显减缓,资本市场也频频跳水。而另一方面,受物价上涨和对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影响,消费者消费信心不足,消费意愿减弱,表现出各种业态的来客数减少。而与此同时,网络零售等新兴零售模式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传统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受到冲击。而由于早前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商业地产过度开发,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监管,造成网点的不合理分布和恶性竞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合理布局。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德勤联合发布调查报告,对中国零售业的整体环境和主要业态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
业态创新初显成效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7,364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预计到2015年,中国网络零售额约为2.2万亿元,相当于零售总额9%,“十二五”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1%。
很多实体零售企业已经涉足网络销售,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12年连锁百强中有59家开展了网络零售业务,共计70家网络购物网站。59家零售企业中,百货有26家,超市22家,其它分别为家电专业店、家居专业店、药店等。实体零售企业开展网络销售具有天然的优势,企业经过多年累积形成的消费者认知度、较强的议价能力、物流管理经验将有助于其减少单一网络销售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巨额广告费的压力。土地成本不断上升,同时消费者对网络购物广泛接受,网络销售将成为零售企业延伸销售平台以及拓宽销售渠道的手段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网络零售全行业目前仍处在低毛利、亏损状态,中国大部分零售商只是将网站作为市场营销的补充手段,极少有企业选择对其倾力投入,大多数企业仍持观望和谨慎态度。
实体店与网店并存的局面对零售企业提出新的挑战,即如何平衡线上与线下的关系?目前很多企业以区分线上线下产品定位或提供网上专供商品来规避价格冲突。也有企业结合两种渠道,虽然线上线下产品价格一致,但网上购买的商品可以在任何一家实体店进行退换货,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来吸引顾客。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企业必须从战略层面决定网络销售是企业现有渠道的补充还是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和必争之地。管理新业态形式,优化现有门店布局,增强网络渠道的销售能力对于零售企业未来增长举足轻重。
并购整合方兴未艾
零售业是极具竞争性的行业,目前格局依然由大企业主导;另一方面,零售业处于微利时代,是典型的规模效应行业,大型零售商凭借自身庞大的终端优势,在价格形成和产业链的价值分布中有较强的话语权。零售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和话语权,纷纷兼并重组,行业整合方兴未艾。零售企业并购活动呈快速上升趋势,2011年,中国零售行业并购交易数量达到159起,比上年增长20%;2011年披露的并购金额共计58.9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4亿元),较上年增长15%,一系列的兼并收购将对中国零售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从并购类型来看,国内并购(内资企业收购内资企业)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国内并购以行业整合、提高集中度为主要驱动力。华润万家收购江西洪克隆,海航商业收购梅州乐万家,都是全国性零售企业收购区域性企业的典型案例;对于区域型企业来讲,并购也开始成为他们实现跨区经营的重要手段,成商集团、西安民生等企业都在并购方面有所斩获;另一股并购力量则是借助资本市场进行扩张的企业,如永辉、步步高、文峰大世界等上市成功的企业,都在寻找优质的并购目标。而具有网点优势或持有物业的企业或门店往往成为受欢迎的收购对象,这与零售业成本上升、利润向优质资源集中的趋势密切相关。
虽然国内并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在2011年,外资并购(外资企业收购内资企业)金额和数量的增长幅度均超过国内并购。外资零售企业看好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不断提升的消费能力,而面对来自国内竞争对手的压力,外资企业更加积极地通过并购手段优化网点分布或启动多业态布局。沃尔玛入股1号店,就显示出前者进军网络零售,培育在华业务新增长点的用意。
转变经营模式势在必行
零售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其动力一方面来自外延扩张,以开拓新业态和新市场来提升规模和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来自于内生增长,包括客单价提升、客流量增长、精细化管理带来的较高可比门店销售增速。而实现内生增长的动力则来源于高效的经营模式。
目前中国零售业以联营为主导模式,零售商采购功能缺失。虽然联营模式可以转嫁风险,但会导致经营同质化、价格虚高,而且企业货品管理能力有限。面对这样的情况,业界普遍形成共识,中国零售企业通过出租场地招引厂商和代理商入店,征收租金、返点、通道费实现盈利的联营模式需要变革,企业需要转向自主经营模式,以销售毛利为主导,并且选择性地发展自有品牌以获得持续发展。
除了从联营到自营的转变,在消费者行为和需求不断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多元化发展也成为众多零售商的共识和行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企业个案的统计显示,半数以上零售企业都进军商业地产领域,以获得高于零售业的投资回报。很多零售企业混合多种业态模式,以满足顾客一站式购物的需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的购物体验。不过,零售企业多元化发展还是应立足于本业,将关联的业务和资源进行整合,搭建多元的企业管理架构,共享现有人力资源、资金、网点的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
供应链进化提升效率
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包括对采购、配送、店铺运营和消费者数据的管理,供应链的进化意味着零售业的进化。
零售企业需要加强对供应链体系的管理,与供应商在预测与计划、产品开发、采购与物流、品类管理、库存与订单管理、渠道与店面运营等各个方面协作与配合。同时,新的业态和信息化对供应链的整合力量也不断加强。
零售企业正着力通过优化供应链减少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最终创造价值。
在采购环节,一些零售企业加大总部统一采购比例,精简供应商数量,以便发挥规模采购优势。也有企业与主力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加大主力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并通过联盟推进信息化实施,节约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经营生鲜的超市则通过生鲜基地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做到产地直采,最大限度地减少生鲜农产品产业链的中间环节,降低了物流、仓储和损耗成本。公开资料显示,永辉在福建、重庆直采比例达到80%,步步高在韶山有自己的农产品基地,华联综超虽然以出租和联营方式经营为主,但部分特色水果也开始尝试基地直采。
在配送环节,实力雄厚的连锁零售企业加入自建物流配送中心行列。连锁经营协会资料显示,目前在零售业的物流仓储建设中,60%的零售商开始选择自建物流仓储配送中心,这成为当前零售业物流仓储配送的主要方式;35%的零售商与供应商合作或借用供应商的物流仓储,只有5%左右的零售商依然选择第三方的物流仓储配送系统。全国性企业华润万家已在中国(包括香港)建有20多万平方米体量的配送中心,并有自己的物流公司;区域性企业中百集团在武汉拥有吴家山常温配送中心、江夏生鲜配送中心,以及9万平米武汉物流中心。
消费者变化推动行业转变
总体来看,零售行业处于重要的转变时期,前几年的转变主要由竞争压力带来,今后将更多由消费者的变化带来,消费者行为将越来越多的影响零售企业的决策。可以肯定的是,消费者的价值、需求和行为将不断演变,对于零售企业的商品个性化和服务体验要求日益提高。
未来几年,消费者行为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食品消费安全观的变化。一方面,受全球高端产品被召回数目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要求增加所购买商品的来源和成份的透明度,而且他们在购买时也会更仔细地检查食品标签。一旦被发现存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对企业将是致命性的打击。另一方面,日益紧缺的资源和高涨的能源及生产和运输成本将导致食品价格上涨。更高的食品价格将重新定义消费者的价值观。为了维持收支平衡,许多消费者将从没有精挑细选的习惯,转变为在购买商品时更加谨慎、更加精挑细选。
媒体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使消费者能够轻松掌握大量信息,从而可以货比三家,随时随地购买商品,并可以利用工具屏蔽不感兴趣的信息。社交网络和微博等社交媒体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了大量交流平台,通过这些平台,人们能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进行信息传播和社交活动,并且能实现即时沟通。
渠道下沉步伐加快
随着一、二线城市零售商数量趋于饱和、投资成本逐年加大,零售商纷纷寻找新的扩张良方。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消费潜力旺盛而供给相对缺乏的现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零售商。
中国连锁领先企业很多已经迈出了进军三、四线城市的步伐,上市零售公司如步步高、南京中商、鄂武商、合肥百货、广百股份也开始在三、四线城市布局。根据公司公告,步步高百货业态战略发展方向明确,即在湖南、江西等优势区域的三、四线城市抢先发展购物中心业态,在当地树立品牌形象,获得市场垄断优势,从而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
诚然,三、四线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供给相对缺乏,率先下沉圈地的公司有机会在短期内获得丰厚回报。但是,三、四线城市零售市场也可能受到地方保护主义、政府效率、物流成本、人才储备、品牌服务能力等因素的制约,零售企业需要对自身能力和可能的制约因素进行评估,再做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