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半年,全国各地餐饮业依然高歌猛进,整个行业也红红火火。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北京餐饮业零售额累计达到134.6亿元,增长10.8%;天津为105.47亿元,增长16.7%;重庆为93.5亿元,增长17.3%;上海则依然稳坐零售额头把交椅,高达215.57亿元,增长27.9%,其他省市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预计全年餐饮业零售额将超过1万亿元,达到10400亿元,人均餐饮消费也将达到800元左右。
这是10月20至22日在中国厨师之乡广东顺德举办的第16届中国厨师节上,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06中国餐饮产业运行报告》中显示的。
据了解,中国餐饮产业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尤其是最近15年来,餐饮业每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稳居国民经济若干行业的前茅。然而,与中国餐饮产业蓬勃发展极其不相称的是,我国餐饮产业的研究基础还很薄弱。中国烹饪协会与中国社科院财贸所餐饮产业研究中心共同联手,经过半年时间对国内外餐饮业进行了调查研究,编辑出版了《2006中国餐饮产业运行报告》。
在首发式上,《报告》一书的主编、中国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柳概括性地介绍了此书的内容:《报告》立足于通过对行业发展现状的整体描述,侧重于介绍国内外不同业态、不同领域的餐饮业发展特点,并通过相应的对比分析,引发各界对餐饮业发展过程中若干现象的思考。
《报告》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餐饮业一直保持强劲增势,成为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重要力量。2006年上半年整个中国餐饮业依然延续了这一增长态势,全社会零售额超过4600亿元,大部分地区都实现了不同程度地增长,但从增长速度来看,有些地区的增速在10%以下,而上海等地区个别月份的增速则达到了30%以上,局部增量不均的现象依然存在。
经过各类主题餐厅、娱乐餐饮等新型经营理念的冲击,经营业态细分的趋势较以往更加明显,追求个性、新奇的消费逐渐被社会所宽容,将时尚元素与饮食结合的餐厅将进一步扩张,餐饮市场也因此更加丰富多彩。
尤其是随着“奥运”的日益临近及中国烹饪协会“2008北京奥运推荐食谱菜品展”的成功推出,奥运餐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中国餐饮在菜品创新、就餐环境和服务水平上,将越来越多地吸取西方元素,中西合璧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综合近年餐饮业的发展情况,《报告》还对对当前餐饮市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判断。《报告》认为,加强比较研究,挖掘比较优势是企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经营业态的不断丰富、外资餐饮的持续进入,中国的餐饮市场日益复杂,对各业态的市场定位、经营特点、投资回报进行比较,对外资的进入策略、经营管理、发展战略进行研究,是企业知己知彼,挖掘自身比较优势的前提。可以断定,找到比较优势并能将之发扬光大的企业一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构筑核心竞争力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外资餐饮企业尤其是洋快餐对中国餐饮业的影响有目共睹,如何将比较优势上升为企业,乃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国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餐饮价值链的研究、核心竞争力的解读是未来理论研究和实战践行的热点。
而强强联合、连锁经营、多元化发展更是大势所趋。强强联合、连锁经营是发挥企业比较优势,扩大企业规模的有效途径,多元化发展则是分散市场风险,拓展经营范围的重要方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企业并购、连锁经营和多元化经营将是这一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据中国烹饪协会会长苏秋成介绍,“规模空前、内容丰富、亮点很多、五彩缤纷”的第16届中国厨师节,较参与人数创历史最高的前一届又有新的突破。此次中国餐饮行业品牌盛会的正式参会代表达到了2300人,其中海外代表380人;非正式代表15000人,其中海外代表1200人;厨师节的各类展览展出期间,有530个企业参展,15万人次进馆参观,30万人次参观了中华风味小吃展,3万余人次品尝了“亚洲第一煲”靓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