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餐饮业亟需战略转型,须从肉搏式的低端竞争向价值链上游的高端竞争转移,从‘资源型城市’向‘知识型城市’过渡!成都有能力成为中国餐饮界的品牌孵化基地和品牌输出区,稳坐川菜甚至中国餐饮的价值链上游。”昨天,成都餐饮同业公会组织大蓉和、红杏、谭鱼头、三只耳、蜀府宴语、蓉杏餐饮、普赖斯火锅、四川五味轩、成都坝坝宴、廖记棒棒鸡等80多家成都主流餐饮企业高层代表,共谋成都餐饮业的明天。
现状:“成都肥水”养了他人田眼下,餐饮消费已成为拉动消费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号称“美食之都”的成都,虽有3万多家酒楼和餐馆,但表面繁荣背后却潜藏危机。
“作为中国餐饮重地,成都餐饮界并没有跃升到品牌竞争层面。与此相反,众多国外品牌携强势文化、先进运营手段在成都瓜分了不少市场,使本土企业受到严重挤压。我们必须看到,成都餐饮界的能量正在流失和外泄,每年都有很多外地业者到成渝两地‘采风’,并带走大量具有包装潜质的产品,并迅速在异地开花!”研讨会上,四川一品堂品牌运营公司总经理邹淞浩发出了如此警告。
据与会人士透露,在北京打着“成都小吃”旗号的经营者大多不是四川人。但是北京打着“成都小吃”这一概念的产品,每年销售额竟达到了10多个亿!与此同时,很多成都餐饮企业老板手上有了钱就转行,没有专注于餐饮主业和品牌发展。
另外,成都餐饮界大多停留在“确定一套产品———开一个门店———赚取营业收入”这种“自然经济”套路上。尽管几乎每年都有一些产品辐射全国,但一般只是卖技术、卖产品而没有上升到品牌输出的层面。
呼唤:大做产业孵化和品牌开发!
“与其产业多元化,不如品牌多元化!”邹淞浩认为,产业多元化并没有给成都餐饮业注入多大发展动力,反而分散了企业的精力、财力和物力,最后丢了主业优势。而事实,成都积淀的大量民间原生态饮食,如同一座富矿,亟待商业发现和包装,这些东西就好比品牌之卵,问题是:谁去做产业孵化和品牌开发?
“武汉的‘久久Y’,在这方面甚至已经走到了成都人前头。其核心产品,说穿了就是我们都做得来的卤鸭脖子,可是人家包装成品牌后,以小型专卖柜的商业模式上市,迅速在全国铺开,仅加盟费和配送收益一年就1个亿。目前成都小吃记录在册的超过3000个,还有众多散落于民间的好东西,把它们包装成品牌,将是一个惊人的市场。此举可让成都餐饮从此站在全国餐饮圈的价值链上游。”
与会人士呼吁,成都餐饮主流企业应更多选择受众广泛、口味好、利润空间大且便于集中生产配送的原生态饮食品种,进行全方位包装,吸引社会投资人加盟,构筑连锁门店和产业链,将更多的品牌推向全国。成都可向全国连锁店配送核心配料,把全国作为成都的门店终端,以“赚取加盟费、管理费和研发费”为主要赢利模式,而非门店收入。“一旦向这方面战略转型,成都将变资源消耗型城市为知识产权型城市,并迅速把积淀丰厚的民间餐饮特色产品源源不地开发成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