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引爆了餐饮行业企业的上市热情。
目前,上市道路上的中餐连锁企业如过江之鲫,至少有10家企业已公开宣布了自己的上市愿望,其中包括俏江南、小南国、小肥羊、谭鱼头、东来顺、大娘水饺、一茶一坐、真功夫等,且有大量风险资金进入该领域,分析人士认为,今年底和明年初将是中餐连锁企业的上市高潮。
中餐连锁企业热衷上市首先源于国内餐饮行业的大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6 年我国餐饮业零售额首次突破10000亿元大关,达到10345.5 亿元,同比增长16.4%,比上年净增1458 亿元,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2.7 个百分点,比GDP 增速高出5.7 个百分点,连续16 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 年相比增长了188倍。
实力正在壮大的中餐连锁行业已今非昔比,仅2005年的北京市场,连锁餐饮业集团就达56家,门店数达1098个,从业人员达49013人,营业面积达51.8万平方米,餐位数15.3万个,营业额54.6亿元,同比增长9.6%。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餐饮近几年一直实现着两位数的增长。”唐颖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但是尽管如此笔者仍认为,有必要对中餐连锁企业高涨的上市热情保持谨慎态度。
2004年就有中餐连锁企业宣布上市,可现在看到的结果是,一步步被推迟上市日期。同时,市场大发展的利好不能掩盖中餐连锁企业存在的问题,比如盲目扩张而瞬间倒闭的中餐连锁企业“土家烧饼”,几乎集中了中餐连锁企业所有“伤疤”。
首先是标准化问题,这已是“老生常谈”。由于中餐自身工艺特点,标准化一直较难做到。近几年此问题似乎已被解决,各家都有自己标准化的举措,火锅、包子等品牌都能在几年之内铺满半个中国,但实际上这个问题仍在困扰中餐行业。一个例证就是“狗不理”,这家在全国有70多家分店的“中华老字号”,其大多数门店属于特许加盟店,生产的包子口味千差万别,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急剧丧失,最后不得不停止特许加盟。很多中餐企业的标准化在一定数量内能控制,扩张起来就容易失控。
核心竞争力的缺乏也是中式餐饮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部分企业面对这种指责可能会愤愤不平,并喋喋不休地说出自己的优势,但这些把核心竞争力优势建立在某项特色鲜明产品基础上的企业,往往在特色产品推出几个月后,就不得不面临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一个“小肥羊”走向市场后,跟来了一群“羊”:小尾羊、小寒羊等等,这还不算由此跟随而来的“狼”——由“小肥羊”加盟商转化而成的竞争者,比如“狼来了”。由于进入门槛低,缺乏品牌积淀的一些餐饮店往往与“跟随者”们的日子过得差不多。
实际上,中餐连锁企业在建立自己核心竞争力时,不应只着眼于具体产品的差异化,更不能以这种优势建立自己的品牌定位,因为产品的差异化很容易被模仿和超越,而应该注重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保护与经营。当我们走进麦当劳和肯德基时,是因为它们的炸鸡腿别处买不到吗?显然不是。
中餐连锁企业的前身往往是一个效益不错的店铺,销售的火爆才逐渐让它们有做大的想法,整个行业的人才储备和管理水平大都处在比较低的水平。这也妨碍了它们规范化的发展。
在资本为王的年代,谁先进入资本市场谁就容易取得市场先机,餐饮行业传统的“滚雪球”式自我发展模式无法适应现在的市场发展速度,抓住上市机会,是眼下急欲做大的餐饮企业的一大进步,但上市背后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