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今年“五一”,消费者赵先生一家三口游玩归来,路上看到一家饭店门口红色的大条幅上写着“迎五一,本店5元1只鸡”,赵先生10岁的儿子看到了嚷着要吃。进了饭店,服务员热情地推荐“5元鸡”,并建议说和店里的一道特色菜搭配着吃口感更好,而且不油腻。
赵先生一家非常高兴地点了这两道菜,但菜上来后才发现,量少得惊人, 3个人根本吃不饱。而且服务员推介的这道搭配的特色菜价格居然奇贵,几棵小油菜加上三四个香菇居然高达38元钱,想退菜为时已晚,赵先生一家只好多点了两碗米饭和别的菜,三个人才算勉强吃饱,着实是花钱买气受。
案例点评
饭店的一些特价菜推销其实是暗藏玄机:要么是与“特价菜”搭配的菜价格昂贵,要么就是需要消费到一定金额以上才能享受这种优惠。像赵先生一家本来以为能吃到“特价餐”,却不知,这便宜的菜可不是好吃的,店家非要你点更多的菜才能吃饱吃好。其实仔细想想不难发现,饭店推出特价菜和商场打折促销不过是一个路子,特价菜的作用就是吸引食客来店里,点更多的菜、花更多的钱。想到这一点,相信大家在选择“特价菜”的时候心里就有数了。
陷阱一:打折卡也打折扣
有些饭店在消费后赠送打折卡,注明下次就餐即可享受打折优惠。当消费者再次消费时,发现打折卡并不是针对全部菜品打折。而是特定的几道菜品。而且,酒水、火锅底料、调料、或是特定菜品等并不在打折之列。
对策:消费者要想不被宰,一定要弄清楚饭店打折的相关规定,什么菜打折、什么菜不打折,最好在消费前了解清楚,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陷阱二:巧立名目多收费
有些饭店巧立名目的收费可谓是“防不胜防”。一杯茶、一块热毛巾、一包餐巾纸,或许还有一小盘花生、酱黄豆之类的开胃菜都要消费者掏腰包。平时包房不收费但过节的时候要收,上普通茶即可的也改成了功夫茶且费用惊人。还有些餐馆的酒水饮料价格往往不明示消费者,包间菜价也高于大堂菜价。
对策:专家认为,如果要收费,饭店必须予以明示,明确告诉消费者哪些服务是免费的、哪些是要收费的。如果事先不告知消费者,消费者有权拒绝支付这部分费用,还可以向餐饮行业监管部门、工商部门投诉解决。
陷阱三:返券办卡说道多
对待饭店的返券,消费者也要心中有数。你花了100元,返了三十元的券,心里想,下次我点四十块钱的菜,自己掏十块钱不就行了吗?可是,下次你一来人家就会说了,必须消费80元,才能使用优惠券。这下子,为了凑80元,你还得多花钱。另外,不少饭店给会员办打折卡,一次性存100元,就可以享受半价优惠。但是,当你再来饭店时,人家对打折卡又规定了种种限制,变着法的让你花钱。
对策:对待优惠券、打折卡这些餐厅的促销招数,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而定。有的消费者并不喜欢一家餐厅的口味,可为了贪图这些优惠,花钱办了卡,结果很长时间不去一次,办卡的钱也就花了。
陷阱四:吉利菜名悄涨价
节日期间,很多饭店推出的团圆饭是事先准备好的菜单。绝大部分菜名好听,但吃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比如提前预定时,将黄豆芽说成“如意菜”,小青菜加几个蘑菇说成“安乐菜”,虽然只是换个名字,青菜的价格却比荤菜还贵。消费者在预订时往往只注意菜名,普通菜也就在“讨口彩”声中悄悄涨起了价,顾客往往吃了哑巴亏。
对策:避免这类纠纷最好的方法是做事前防范,警惕商家“报价而不报菜”。食客在预订年夜饭时,一定要看清楚菜单,并且对每道菜的规格、数量、价格都要进行详细的约定和记录,包括是否含有酒水及其他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