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产业的高关联性,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特征。将产业空间集聚研究的分析框架,适宜的与旅游产业高关联性特征进行匹配,为探寻旅游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灵感之源。该文将产业集聚理论应用于旅游产业集聚中,在分析旅游产业特征的基础上,对构建我国旅游产业集聚的分析与解释框架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聚 特征 形成机理
从全球经济范围来看,产业发展的集聚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各国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多是集聚发展的模式,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格局的中国经济,其不同行业的产业集聚也在蓬勃发展。同样,旅游产业集聚也反映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如张家界旅游区、周庄旅游区和婺源旅游区等,无不是旅游产业集聚经济成果的典型案例。张家界因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使自身由县域经济转化为市域经济,而且改善了其产业结构,使张家界市形成了以旅游景区产业为中心的娱乐业、休闲业、宾馆业、会议会务业等服务产业的集聚,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了张家界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之下,湖北随州市的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和张家界一样同属国家首批风景名胜区批复点,但从产业集聚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的角度看,两者差异巨大。
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来看,是什么导致了两个鲜明的极端,这其中是否包含了与工业产业集聚相同的解释原因,还是另有他因;旅游产业集聚的成长、内在条件和基本运行规律是否会显示出自身的特殊性,以致这种特殊性会反映在诸如旅游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竞争优势、演进机制、创新动力以及其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上。诸如此类的问题以及与之伴随的旅游产业集聚现实,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澄清。
基于产业链的我国旅游产业集聚现象与特征
产业集聚自18世纪下半叶首先在欧洲出现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和经济地理学家,诸如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阿尔弗雷德.韦伯、埃德加.M.胡佛、熊彼特、斯科特、哈里森、保罗.克鲁格曼、迈克尔.波特等,他们在其所处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下,从不同的视角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解释与分析,主要包括区位理论、外部经济理论、技术创新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交易费用经济理论、竞争优势理论、行为经济学与行为区位论、社会资本理论等。
产业集聚理论主要探讨了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及其内在机理,以及企业选择在“何地生产”的问题。它主要以制造业产业集聚为研究对象,而旅游业作为服务产业有其特殊的产业特征,因而需要将产业集聚理论适宜地与旅游产业特征进行匹配,探寻旅游产业集聚的特征与形成机理。
(一)集聚现象
我国旅游企业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以下特点: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旅行社和星级酒店数量较多,分布较为集中;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旅游资源禀赋丰富、垄断性与独特性突出的欠发达地区,如张家界、九寨沟等景区;伴随着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客源市场的开拓,其它旅游配套产业不断发展,旅游产业链得到延伸与扩展;各相关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内部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在旅游产业链中,旅行社是旅游产业链形成的“驱动者”,它负责组织旅游线路,与其它部门沟通协调,向游客推介整体旅游产品,并将宾馆、饭店和交通运输以及其它中介部门通过生产性和服务性的方式进行组合,最终与旅游景区连接成整个旅游产业价值链,也构成了旅游产业的结构形态;旅游景区是旅游产品的主要生产者,主要分布在以旅游吸引物为中心的旅游目的地;而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以及旅游休闲娱乐部门,都是在旅游景区游客量逐步增长的情况下向旅游目的地集中的,与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共同为游客提供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如图1所示)。
无论从消费者的角度,还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旅游产业的高关联度都可通过一次完整的旅游行为得到具体的体现。建立在旅游产业链上,旅游产业的集聚可被表述为通过资源流、客源流和服务流连接的各产业子集,包括最终旅游市场生产者和服务者,以及第一、第二、第三个直接或间接参与的生产和服务供应商,它们相互间的联系强于国民经济中其它部门的联系。
(二)集聚特征
从产业链的角度解释旅游产业的集聚,在本质上所表现的差异性是有限的,而正是这种差异性使旅游产业的集聚研究得以有效的扩展。与制造业产业集聚相比,旅游产业集聚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作为最终旅游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旅游景区(景点)业构成了旅游产业集聚的核心产业。而旅行社业为其提供客源流,其它的产业诸如宾馆业和中介部门,则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流。
第二,消费者的最终消费是明确的,即旅游景区是消费者的最终消费产品。由于旅游景点具有不可移动性,因而这种消费又存在着异地消费的特征。
第三,由于存在旅游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它不像制造业产业集聚那样具有一个产业结构替代和变迁的较长的市场竞争和积累的过程。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初始期,政府主导对其发展具有很强的政策影响力,从而更容易产生产业集聚现象,因而旅游产业集聚的路径依赖性更强,且更易于培育。
第四,旅游景区作为产业发展,不像制造业更多的是一种经济现象,环境单一。对旅游景区来说社会资本的治理结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形成。
第五,垄断竞争是旅游景区产业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而旅行社业、饭店业等服务配套产业,则更多地表现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特征。因此,在旅游产业集聚的过程中,其核心产业即旅游景区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和外部经济性。
第六,和制造业一样,区位仍是发生旅游产业集聚的重要条件。与制造业相比,有时旅游产业集聚对区位要求更高,区位条件的优劣与否直接决定了旅游景区业作为旅游产业集聚向心力的波及程度和旅游产业集聚的形成。
可见,旅游资源禀赋、外部经济和规模效应、专业化分工、区位条件、交易费用和知识溢出等,是旅游产业集聚产生的核心条件;政府干预、社会资本等是旅游产业集聚的诱因和加速器;这些因素的“集聚”最终形成了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表征结果。由此,旅游产业集聚的形成可表述为以旅游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诱因,以政府培育为旅游产业集聚的路径。
旅游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
(一)影响旅游产业集聚的因素
旅游资源禀赋。旅游资源禀赋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前提与基础,旅游资源丰富且独特性与垄断性较强的区域,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大,易形成产业集聚。如张家界、九寨沟等地旅游产业集聚的形成主要依赖于价值较高的旅游资源禀赋。
区位与可进入性。旅游区位条件指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距离及旅游目的地的可达程度。旅游产品具有不可位移性,游客需要亲自抵达旅游目的地才能完成一次旅游消费,因此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游客目的地选择与消费行为。旅游企业易于向交通便利的区域聚集,如同为湖北省重点推介的“一江两山”(长江三峡、武当山、神龙架)中的精品旅游景区,长江三峡景区所依托的宜昌市旅游产业聚集程度,大大高于神龙架林区的旅游产业集聚水平。
规模经济与收益递增,规模经济包括纵向规模经济与横向规模经济。纵向规模经济指随着企业一体化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不断降低,在制造业中表现较为明显;而在旅游产业中,除旅游景区的市场结构为垄断竞争外,其它配套产业更多的表现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特征,旅游产业集聚主要体现为横向规模经济,即大量中小企业聚集,相互竞争与合作,能提高旅游目的地对游客的整体吸引力,如各旅游景区中旅游集散地、旅游餐饮设施、旅游住宿设施与旅游购物设施的建设。
市场需求。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是非均衡的,旅游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依托重要的客源市场发展是部分旅游企业集聚的原因之一,如我国旅行社、星级酒店、主题公园和旅游娱乐设施均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为旅游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空间。为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提供不同产品的旅游企业不断出现,旅游企业空间集聚的趋势不断加强,如旅游目的地周边集聚了众多餐饮企业,通过提供不同口味的特色饮食开展竞争;旅游核心景区积极与周边其它景区进行合作,联合开发特色旅游线路,打造差异化旅游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市场关联。市场关联包括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垂直关联”即产业链上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还包括“水平关联”即同类企业之间的交往。高度关联性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特征,行业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推动了旅游产业系统的形成,提高了旅游产业集聚化程度。
政府政策与发展环境。政府政策支持对旅游产业集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政府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引进人才、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为旅游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能吸引更多的资金、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源向旅游目的地集聚。
(二)旅游产业集聚的内在机理
从直观上看,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是两个相反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两个相反力量即集聚的力量(或向心力)与分散的力量(或离心力),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就是这两种力量推拉消费者和企业行为后达到平衡的复杂结果。旅游产业集聚形成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何以维持,这取决于向心力和离心力之间的平衡。
具体而言,旅游产业集聚的向心力来自于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充裕的客源市场需求、完善的配套设施、产业关联效应和外溢效应等;而离心力主要来自于旅游产品老化、生态环境恶化、景区过于拥挤、服务质量下降、同质性竞争激烈等导致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减弱、游客偏好发生改变;或旅游目的地遭到巨大灾害(如雪灾、地震、疫情等)以及宏观经济衰退的影响。与制造业产业集聚相比,开发条件较好的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易于形成,但也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在短时间内瓦解,因此旅游产业集聚的稳定性较差。
结论
旅游产业发展的集聚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文借助产业集聚研究的成果对我国旅游产业集聚的现象进行了描述,揭示旅游产业集聚的本体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影响旅游产业集聚的因素及其演化的内在机理。
旅游产业作为服务型产业,与制造业产业集聚相比具有更为特殊的地方,后续研究可将社会资本理论研究成果融入旅游产业集聚中,对于旅游产业集聚作为中间性组织的解释具有更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不仅将旅游产业集聚中的柔性和专业化特征遵照服务型产业的基本要求有效的表述出来,还可节约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这将为旅游产业集聚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解释和分析基础。
参考文献:
1.[德]阿尔佛雷德.韦伯,李刚剑等译.工业区位论.商务印书馆,1997
2.[英]阿尔佛雷德.马歇尔. 朱攀峰译.经济学原理.北京出版社,2007
3.滕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 梁琦译.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帕萨.达斯古普特,伊斯梅尔.撒拉格尔丁. 张慧东等译.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梁琦.产业集聚论.商务印书馆,2004
6.(日)藤田昌久,(比)雅克.佛郎科斯.蒂斯. 刘峰,张雁,陈海威译.集聚经济学:城市、产业区位与区域增长.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