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国内餐饮企业逐渐步入微利时代,减少成本就是在增大利润。本文从目前餐饮业现状入手,提出在微利时代,餐饮企业应该从降低采购环节成本、削减库存环节成本、压缩生产环节成本、监控餐饮运营成本等四个方面加强企业经营各环节的成本控制,以求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竞争优势。 一、餐饮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内餐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餐饮企业的高利润时代渐渐已成为过去,逐渐步入了微利时代。面对这种形势,餐饮企业要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堵住餐饮企业的各种跑冒滴漏、控制成本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然而,目前处于微利时代的餐饮企业绝大多数还在追求资金的再投入和地盘的再扩张,往往忽视苦练内功,在成本控制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严格规范的采购和库存管理。餐饮企业原材料采购不仅种类多,而且质量标准难以掌握。尽管构成餐饮成本的主要是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和相关的采购费用,但不少企业的采购制度往往只是纸上谈兵,采购成本管理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同时,餐饮材料库存管理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制度,经常出现的物品买来却一直留在库里直到过了保鲜期才发现的现象。 (二)在食品产品生产加工阶段缺乏精打细算。肉类在解冻、切、煮等操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损耗,或者解冻方法不当、煮制时间过长、火力不稳定,也会降低出品率,增加成本。配菜在摘拣、削皮、清洗、切配等环节也会由于人为手法产生大量损耗,加大成本,因此也是需要关注的环节。但现实却是企业很少在食品产品生产加工阶段精打细算,缺失菜品出成率、成本价等控制指标,管理方法守旧。
(三)低估餐饮运营费用给企业带来的压力。采购原料的成本和水、电、气等主要能源价格的波动决定着餐饮企业成本的高低。当前受大环境影响,餐饮运营费用不断上涨,使得本来就微利的餐饮行业利润越来越微薄,但企业往往是低估其带来的压力,所以经营状况更是举步维艰。 二、餐饮企业成本控制实施策略 减少成本就是在增大利润,餐饮企业要想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费用控制。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一)降低采购环节成本
1、减少无计划采购。餐饮企业采购部应与厨师长、财务部及相关负责人一起制定采购的质量标准和相应的采购程序,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周期性的原料采购计划,严格控制采购数量。一般来说,容易变质的食品原料需每天或每周采购几次,如海鲜、果蔬等。不易变质的食品原料或干货可在仓库里存放一段时间,如粮食、油料、作料等,采购的次数较少,可以每两周采购一次,有的一个月或几个月采购一次。
除了采购数量控制,减少无计划采购,还需要细化审批流程。重要的原料要经总厨申报,餐饮总监审核报总经理审批。对于计划外及大件物品,则必须通过呈报总经理批准再进行采购。
2、控制原材料采购价格。原材料采购价格的控制,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直接成本耗用,餐饮企业应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可由财务部定期对日常消耗的原辅料进行广泛的市场价格咨询,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对物资采购的报价进行分析反馈,发现有差异及时督促纠正。对于每天使用的蔬菜、肉、禽、蛋、水果等原材料,根据市场行情与供货商报价每半个月审核调整一次,对供应商所提供物品的质量和价格两方面进行公开、公平的选择。对新增物资及大宗物资、零星紧急采购的物资,需附有经批准的采购单才能报账。
3、加强原材料验收管理。验收控制是把握好原材料进入厨房和仓库的第一关。总厨应根据本单位的菜单,制定适应市场且符合菜肴制作要求的原材料标准,对采购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等,要及时进行严格验收,当即开具购货证明签字,完善报账手续,做到票物相符。对于质量差、超预订的原料坚决给予退回,保证流入厨房原料的质量和合理数量。 (二)削减库存环节成本
1、通过盘存监控库存。餐饮企业要通过盘存严格控制采购物资的库存量。每天厨房仓管人员进行盘点控制。一般每半个月要进行一次二级仓库的盘存,以明确重点控制哪些品种,采用何种控制方法来减少库存资金占用,节省成本开支。同时,还应注重月底盘存工作,要盘存在库的原材料数量,更要细致盘点在用的食品原材料数量和在库饮料、在用饮料酒水。
2、严格出入库及领用管理。对出入库及领用进行管理的目的是按营业需要发放与需求符合的原料规格和数量,从源头上来控制成本支出。餐饮企业要制定严格的库存管理出入库手续,以及各部门原辅料的领用制度,仓库应设立签字样本,特别是贵重物品要专人领用。仓库管理人员做好原料出入的台账登记工作,这样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每日经营情况与原料领出的数量比。 3、规范报损报丢制度。有些物料(酒水、香烟、饮料)保质期短,尤其是夏季,避免存放时间过长,造成腐烂、变质浪费。针对物料的变质、损坏、丢失,餐饮企业要制定严格的报损报丢制度,并制定合理的报损率。报损由部门主管上报,按品名、规格、称斤两填写报损单,对于超过规定报损率的要说明原因。报损品种需由采购部经理鉴定分析后,签字报送财务,报损单汇总每天报总经理。
(三)压缩生产环节成本
1、控制加工切配与烹调程序。菜品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加工、切配、烹饪,在加工切配及烹调过程中都会发生折损,所以要控制好菜品的生产过程。企业也可制定标准菜谱。标准菜谱列明某一菜肴再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辅料、调料的名称、数量、成本价、加工标准、切配标准和烹饪标准,使得加工切配与烹调程序做到数量化、具体化、标准化。通过标准菜谱的制定和实施,可节约制作时间和精力,避免浪费,也为餐饮企业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提供了数据参考。
2、建立合适的控制指标。可以参考的指标一般有以下三个:菜品出成率、菜品成本价、菜品毛利额(率)。 (1)菜品出成率指加工后的菜品净重量占购进(加工前)原材料总重量的百分比。通过对菜品出成率的控制,可以提高菜品的利用率,减少菜品加工过程中的浪费和流失,确定菜品所需的原料投放量,也间接地反映了购进原材料的质量好坏,有助于选择供货商。餐饮企业应制定出各种菜品的出成率,并把它作为考核厨房成本控制好坏的重要指标,对于贵重原料的出成率,更应作为检查和控制的重点。菜品出成率计算公式为:某菜品出成率=加工后该菜品净重量/加工前该菜品材料总重量×100%,其中加工后菜品净重量=该菜品出品份数×每份标准重量。
(2)菜品成本价是指菜品销售前的单位成本价格。通过计算菜品成本价,可以反映购进原材料经过加工后的净菜成本的高低,从而可根据对毛料自行加工的净菜成本与直接购买成品(净)原料的比较作出进货的选择,也可作为决策层制定、调整各种菜品价格的依据。其计算公式为:菜品成本价=该菜品原料的总进价/加工后该菜品总重量。由于鲜货、蔬菜等价格经常变化,因此当价格发生变动时,新的菜品成本价=新的进价×成本系数。某菜品成本系数=加工后该菜品的成本价/加工前该原材料单价。一般来讲,在原材料购进价格一定的情况下,菜品成本价与菜品出成率成反比,菜品出成率越高,菜品成本价越低;反之,亦然。
(3)菜品毛利额(率)表明销售每一份菜能够提供的毛利额(率)是多少,它反映出每种菜品对企业毛利贡献的大小,也给营销策划提供依据,以便有的放矢地对“高价菜”进行推销。菜品毛利额=该菜品的售价-该菜品的成本价。菜品毛利率=该菜品的毛利额/该菜品的售价×100%。各种菜品的单项毛利率加权平均后可得出企业当期的整体毛利率,因此要提高企业整体毛利率,餐饮企业可相应增加单项毛利率较高的菜品的销售,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四)监控餐饮运营成本。餐饮运营费用实际上包括了经营用品费、水电燃料费及其他费用。由于全球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之资源的短缺,能源的价格不断上升,现代餐饮业能源费的支出占营业费用的比例已达8%~15%,且呈上升趋势。水电燃料消耗是餐饮运营费用的一大支出项目,由于接待业务量不同,水电燃料的开支也不同。因此,一般要编制弹性费用预算,通过标准费用消耗额进行控制。餐饮运营费用控制的另一个重点是餐具的损耗。餐具类的物品极易丢失和损坏,控制不好,也会造成费用的大幅度上升。为了降低损耗率,需要对这些物品实行管、用相结合的办法,制定合理损耗率来作为控制依据,为此要建立餐具损耗统计表,针对损耗控制标准进行考核,有奖有惩,调动员工爱护餐具、降低损耗的积极性。 三、结语 成本控制也是企业自身的要求,任何一个企业都要努力降低成本以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在微利时代,我国餐饮业将面临更严峻的竞争,探究餐饮企业的成本控制策略有其深远意义。从企业角度来说,要采用一切可以节省成本的方法加强成本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餐饮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地经营和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周霞.论餐饮企业的成本控制技术[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4. [2]张欣欣.餐饮企业如何进行自身成本费用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0. [3]邵宏.餐饮企业如何进行成本控制[J].河北企业,200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