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年的高交会都是国内乃至整个世界科技前沿最新产品的一次大聚会。丁玎摄 |
再过30多天,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即将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
高交会已经成为年轻的深圳一张不折不扣的名片,谈及高交会,很多人都知道腾讯、朗科等公司就是在第一届高交会上获得了对其发展至关重要的风险投资。2010年9月6日,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再次提及高交会:“我们曾为凑出必须的营运资金而四处奔波、夜不能寐,甚至试图卖掉我们的QQ软件,幸运的是,借助深圳第一届高交会这个平台,我们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加快了创新步伐,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最初我没有想到高交会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10多年来,高交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国际化味道越来越浓。很多企业老总都跟我说,自己是‘黄埔一期’、‘黄埔二期’的,是从第一届高交会、第二届高交会渐渐走向世界的。”9月21日,首届高交会创办时任深圳市科技局局长、高交会组委会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的李连和告诉记者,第一届高交会落幕后,忙了400多天的几十号人关起门来哭了一场。
从“荔枝节”到“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1998年4月20日至29日,当时深圳市主要领导张高丽、李子彬带队对厦门、上海、大连3个城市学习考察,这是建市以后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学习考察,时任深圳市科技局局长的李连和也参与了考察。当时,大连正在举办每年一届的“国际服装节”,考察团一行对“国际服装节”非常赞赏。
“高交会的诞生,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就是那次大连考察。”李连和回忆:“当时书记、市长就问我,深圳本地办的有什么节?我说有荔枝节,办了10年了。张高丽书记就问我,办得怎么样?我说,刚开始办得还行,后来就声势减弱了。书记就说,能不能搞一个高级一点的,科技节怎么样?”
返回深圳后,“科技节”被具体化为“深圳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并形成从1998年起停止举办“荔枝节”,立即着手筹办首届深圳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的决议。
“其实,‘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这个词是李长春第一次提出来的。”李连和告诉记者,当时全国许多省市都在搞科技节,深圳也叫“科技节”,这个名字就太平常、太没有新意了,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就向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汇报这个想法,李长春一锤定音:就叫“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吧。
尽管时间紧张,深圳还是计划抓住建国50周年的良机,在1999年开办第一届高交会。当时,深圳科技力量不如北京、上海那样雄厚,缺少大型科技展览方面经验,于是计划联合几个国家部委共同举办。随着“三部一院”———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学技术部、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学院的加盟,原计划的名称“深圳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前,理所当然地多了“中国”两个字。
1999年1月28日,外经贸部副部长张祥代表主办单位宣布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10月5日在深圳举行。这次新闻发布会吸引了115家新闻机构的180多名记者参加,其中港、澳、台和海外新闻机构就有54家。
张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不仅为我国开展国际技术贸易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跻身国际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成为可能。然而,我国开展技术贸易目前尚无一个成形的国家级的国际技术贸易市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外经贸部会同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中科院和深圳市政府决定从当年起每年秋季在深圳举办国际性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6个月建起临时高交会馆
1998年,深圳的展馆严重不足,与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城市相差很远,唯一的国展中心只有1万平方米。当时,李连和率队把深圳转了个遍,没能找到一个适合举办大规模展览的场地。后来,深圳市政府决定临时建一个大型场馆,专门用来举办高交会。
1999年1月,深圳市政府请来众多国际知名大公司全面推介高交会,会后,IBM、SONY等跨国企业相关负责人都到展馆参观,却发现当年10月就要召开高交会的馆场还是一片绿色草地,不少负责人当场失望地摇头而去。
1999年1月14日,位于深南路旁的高交会馆奠基,仍有不少人对几个月内能否建成一个高标准大型展馆存有怀疑。那一天,李连和指着奠基大坑说:“高交会开展之日,如果展馆还没建好,我就从这个坑跳下去!”当年7月30日,经过上千名建设者180多个日夜的劳作,这座由智慧、辛劳和汗水铺成的“殿堂”终于完工。
这一年7月,IBM公司负责人再次来参观展馆时,高交会馆即将建设完毕,看着拔地而起的建筑,他连说:“这是个奇迹!这是个奇迹!”在他看来,要建设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国际化展馆至少需要两年时间。在工地现场,这名负责人斩钉截铁地表示,一定签约参加首届高交会。
这座6个月建起的临时高交会馆,除建成速度快之外,更是获得参展商的好评。IBM的一名参展商还总结说,高交会有三个地方与国际接轨,其中一个是展馆的洗手间与国际接轨,他说:“不用再用鼻子找厕所了。”此后,深圳市政府又投资1.15亿元顺利建设了高交会馆二期。
“这栋临时建筑前后存在了六七年。最难得的是,很多老百姓都来高交会临时馆工地拍照留念,这说明老百姓喜欢这个建筑。当时深圳邮政局出了一套邮票,上面印有地王、国贸、人行和高交会临时馆,临时馆大概是老百姓最喜欢的。”高交会临时馆就在李连和当时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上,每当经过时,他总深情地看上一眼。
李连和告诉记者,高交会馆是中建(深圳)设计公司设计的,年轻的主设计师赵小钧后来成为北京奥运会“水立方”的中方设计师。
2006年,高交会临时馆拆除,4年过去,那片土地上已经建起了高高的深圳证券交易所新楼,但那个曾在深南路旁驻立了7年的地标性建筑仍然印在不少深圳人的心中。
■口述历史高交会首创:
让展商在此“恋爱”、“结婚”、“生娃”
口述人:李连和,1994年来到深圳,1995年任深圳科技局局长、党组书记、科协主席,2003年任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并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特别行政区科技顾问。
事实上,在中国举办高新成果交易会,并不是深圳的首创。
李连和告诉记者,高交会的最大创新、成功的基石就是“三个结合”:无形的科技成果和有形的产品展示要结合起来;科技成果交易和风险资本要结合起来;落幕的高交会和不落幕的高交会要结合起来。这“三个结合”也说服了科技部领导,让原来只愿意支持高交会的科技部成为主办单位之一。
“技术成果交易看不见摸不着,可视性就差,所以就想把技术成果交易和产品交易相结合。技术成果交易不像广交会交易的家电、家具等,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当场就可以拍板下订单。”李连和认识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成果转化渠道是非常畅通的,欠发达国家则是没多少技术成果可供转化,技术成果交易会是中国独特的,中国有着数量庞大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成果也很多,但当时技术成果的转化不行。
李连和告诉记者,之所以要将落幕的高交会和不落幕的高交会结合,是因为技术成果具有经验产品的特质,不可能像有形产品那样“一见钟情”,当场就判定说是否适合自己,所以就需要提前将技术成果挂到网上,给数月的时间供大家去评判考察,给“恋爱”一个考虑的时间,“恋爱”到一定阶段就可以签合同“结婚”。
“比如甲乙方谈恋爱、成家,甲方一个手机技术成果可以100万元卖给乙方,但谈了恋爱、结了婚未必生得了孩子,因为手机必须批量生产,假设需要投资1个亿,没有1个亿这个成交就作废,没办法转化的技术成果买了也没用,生不了钱。我认为这就必须要有‘第三者’插足,让资金进来。”李连和认识到,搞高科技就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高投入就是要钱,科技成果转化成产品必须要钱。
“没有雄厚的金融基础,光靠科技人员做不成高新技术产业。一般的交易会是你来看,买不买拉倒,但我们把第三者———投资商也请进来,这个点子是很新的。”李连和告诉记者,第一届高交会举办之前,很多内地官员来深圳招商,人生地不熟,通过熟人关系能找到几个企业投资已经很难得,于是他想到通过高交会这个平台来帮他们招商引资,而且这个平台是世界性的,能够汇集世界知名的大厂商,自然会获得注重实效的内地省市领导的欢迎。
事实证明了这个想法的正确:第一届高交会上,各参展展团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成绩。河南省代表团总成交额近6个亿,新疆代表团成交了近11个亿,连连说没想到。
宣布开幕和致辞,朱总理一并揽下
11年前的1999年10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了首届高交会开幕式,并宣布:“为了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中国政府决定每年在深圳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原先大家觉得开幕式上来一个副总理就很不错了,后来有人提议请朱镕基总理出席开幕式,没有想到总理一口答应。而当征询总理谁致辞时,更没想到的是,朱总理居然将宣布开幕和致辞一并揽下。”李连和对这次开幕式印象深刻。
第一届高交会盛况空前,共有各省市、国内外著名院校、美德日等国86个团组参会,4000多个项目登上交易台,吸引境内外各大新闻媒体1100多名记者前来采访。这届高交会共成交项目1459项,成交总额达65亿美元。
出人意料的是,原先担心没人气的高交会居然人满为患,会场里人都走不动,不得不开夜场,人多得简直难以控制。李连和说:“当时全国各地的科技展都是前一两天人多,之后就很少人去,普通老百姓兴趣不大。但深圳第一次举办这么大规模的科技展览,市委、市政府又这么重视,宣传也非常到位,可谓家喻户晓,所以还没开幕,大家就都融入到这个氛围中了,都想去高交会看看是怎么回事儿。现场扶老携幼,非常热闹。”
“10月10日下午5点,在高交会展馆大门关闭的一瞬间,组委会办公室的好多男子汉都哭了。长达300多个日日夜夜,所经历的苦、累、难,是他们过去从未经历过的。无论是上了年纪的人,还是年轻人,病了一批又一批,夜以继日,带病工作,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交织在一起,没人有怨言,没人讲条件。”静静躺在深圳图书馆六楼的《深圳科技总揽》2000年卷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感性的文字。
李连和告诉记者:“第一届高交会结束后,大家都带着悲壮、矛盾的心情,所以流了泪。当时,我没有哭。”那时,李连和已年过五十,筹备第一届高交会的几百天里,他通常开会到晚上两三点,无暇照顾生病的老母亲,母亲就在那段时间里过世。有一次,李连和通宵没睡,回到家里打算休息半小时再去开会,让妻子及时叫醒他。结果妻子看他太累了,在他睡了两个小时后才叫醒他,耽误了开会的时间,让他发了一次火。
第一届高交会影响范围之广,有些超出李连和的预期。第一届高交会刚一结束,某酒店总经理就多方打电话找到李连和,盛情邀请他吃饭,搞得他一头雾水。李连和告诉记者:“我们素昧平生,他请我吃什么饭?原来是他们的酒店管理软件在高交会卖得很好。”据了解,每年高交会开幕期间,深圳市各大酒店的入住率均会陡增,各大景点也平添一个“高交会黄金周”。
“我后来又操办了6届高交会,依然操劳,但是比第一届好一些,第一届压力太大。”李连和说,那几年高交会的规模越来越大,第一届高交会主馆3万平方米,第二届就是近5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管理越来越有序,科技的档次越来越高,成交量也越来越大。
高交会剑指“世界科技第一展”
今年9月,“深圳经济特区30年100件大事”公布,1999年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高新科技成果交易会位列其中。
就在“深圳经济特区30年100件大事”评选阶段,深港产学研基地副主任张克科在博客上发表一篇关于高交会的5000余字博文,他评价道:“她给深圳这座城市刻下了深深印记。她使得深圳在高新技术领域里领跑全国,成功实现第二次产业转型;她同时将深圳的美名传播到海内外,成为深圳的国际名片;甚至她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市民集体的节日,这已远远超出一个展会本身的价值。”
在李连和看来,高交会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科学技术市场新的里程碑,是国际技术合作的里程碑,更是深圳会展业的里程碑,中国在这里看到了世界科技发展的动态,世界也看到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动态,高交会拓展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推进器。
“目前国内还没有任何一个科技展览的影响力、规模和实效可以和深圳高交会相媲美。每一届高交会都是不叫科技节的盛大科技节,各个区借这个机会办各自的科技展览,各个企业尤其是华为、中兴等大企业自从在高交会上尝到甜头后,都把高交会当成自己盛大的节日来准备,所以高交会可以称作不叫科技节的盛大科技节。”李连和说,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做到有这么浓厚的科技氛围,大街小巷地都在讲科技、搞科技。
200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深圳考察时指出,要将高交会打造成“世界科技第一展”。李连和说,这个目标提得很好。
“目前的高交会可以算是亚运会的国际水平。”李连和说,目前的高交会在商业化、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等方面距离“世界科技第一展”仍有距离,要能吸引科技界的“巨无霸”前来展览,要完全市场化才能证明这个展览具有生命力。
李连和告诉记者:“高交会何时能成为‘世界科技第一展’取决于很多外部因素,如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排名等。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再有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稳定大局,高交会成为世界科技第一展的日子就不会很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