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之星、如家、莫泰、万里路、“7天”……随着经济型酒店的不断涌现,竞争进一步升级,本来已逐步缩小的利润空间不得不面对出租率和客房门市价的下跌,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战对这个行业来说无异于自杀。而作为经济型酒店核心竞争力的“低成本”却面临挑战。
随着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经济型酒店在布点方面的争夺日趋白热化,锦江之星看中的地方,“7天”、如家等也都会看中,本来土地价格已经上涨,尤其是一线商务城市,加之对手的加价,酒店方需要付出的物业成本越来越大。然而经济型酒店最关键的就是要控制成本,物业的上涨成为商家极其心痛的一项“成本硬伤”。
另外一项“成本硬伤”来自人力资源。如今,本身酒店业的人才已匮乏,经济型酒店由于扩张速度快,需要大量人力,人才更加缺乏。然而专业对口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不愿意进入薪水不算太高的酒店业,而竞争对手的频繁挖角又使得人力成本急剧上升,在带走人才的同时,企业还担心商业机密的泄漏,毕竟经济型酒店太容易复制。
矛盾的是,当这样那样的成本被迫抬高的同时,营收却因为商家要争夺市场而降低。此次中国饭店协会出具的专业报告就显示,经济型酒店去年的行业平均客房出租率和门市价都在下降。
价格战已经萌芽。可是谁也不敢在此时加价,毕竟经济型酒店市场的目标客户对价格很是敏感。
无奈之下,业者开始寻求投资者的介入,然而新的敏感话题又出现,因为投资者和管理者又是一对矛盾。
当管理者要兢兢业业打实基础的时候,投资者正扬着手中的长鞭要求速度和规模,希望早日上市,再套现。于是管理品控的风险以及财务业绩的双重压力压在了经济型酒店企业身上。
其实,与海外相比,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还是有潜力的,但如果这个行业陷入恶性竞争的怪圈,那就走了低价旅游的老路,首先受伤的将是经济型酒店的上帝——顾客,一旦这种伤害扩散到一定程度,市场将会对这个行业做出惩罚。
而这一切又是单体企业难以控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