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差,如家、七天、锦江之星,这些近年来迅速蹿起的经济型酒店成了商务客的首选。原因很简单,便宜、干净、网点分布多。但现在,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改变了这股“火”势。商务客队伍逐渐萎缩,而剩余者开始向星级酒店回流。
你能相信吗?原本2000多元的澳门威尼斯人酒店现在特价每天780元;高高在上的喜来登、香格里拉酒店居然向旅行社抛出每天400元以下的报价,而北京一家知名五星级酒店甚至自降身价到每天328元。刚刚从中低星级酒店和更低廉社会旅馆中杀出一条血路的经济型酒店,在金融危机面前又开始直接面临星级酒店的挤压。
翻翻北京、上海旅游局的统计数字不难发现,这股降价潮并非突然降临。上海客房出租率从去年2月就开始持续下滑,8月出租率只有50.15%,同比下降9.31%。而北京1~11月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下降8.1%,平均出租率只有52.5%。与此同时,入境旅游从5月开始持续减少,即便到“十一”黄金周,也未见大幅反弹。
两面夹击下,经济型酒店还面临更严重的内斗。热点区域北京、上海和整个华东区域出租率已出现4%~5%的下降。而此前业界讨论的经济型酒店“拐点论”,及近期资本市场的低迷,使经济型酒店通过上市获得资金支持的途径已经受阻,而风险资金介入经济型酒店也更加谨慎。
眼下新开一家经济型酒店的平均投入增长到约100万美元,每家新开门店需要3~6个月过渡期才可产生现金流。一旦开店速度冲破资金回流平衡点,同时又无法引入新的融资,经济型酒店必然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在回笼资金的强烈需求下,降价似乎成了经济型酒店唯一的出路。
然而,自2007年开始,经济型酒店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分别增长29%和24%,而酒店营业收入平均增长仅为11%,单店盈利能力下降,意味着回收期更加漫长。
有专家认为,未来经济型酒店市场的格局应该在10家左右,行业领先者的规模应该在1000家以上。但即便如家、锦江之星、莫泰168前三强在中国市场的规模也只有344家、203家和133家,每个品牌都没有形成绝对优势。在漫长的严冬期,大幅度降价可能带来一系列倒闭负面效应,而寻求猎物的并购者将大大受益者。价格战后,幸存的“剩余”者,可能是最大的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