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博会是否会导致上海经济型酒店的入住价格暴涨?汉庭连锁酒店于日前给出明确答复,在其公布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的酒店预订价格不超过200元/天,与平日价格相差无几。
这一价格几乎出乎很多人的预料,是上海经济型酒店看空明年世博会的旅游市场,抑或是利用低价策略吸引客源?对此,记者展开了相关调查采访。
打出低价仅仅是“火力侦察”
日前,汉庭连锁酒店率先公布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的酒店预订价格。与奥运期间动辄几倍的价格浮动相比,汉庭推出的世博会期间的酒店预订只出现了10%-20%的浮动。据汉庭连锁酒店市场部负责人介绍,世博订房业务分为三个阶段,截止到12月31日前为第一阶段,此阶段预订房价整体水平涨幅只有15%左右,其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房间涨幅在10%以内,有个别酒店甚至维持原价。
而记者从上海另一家本地经济型连锁酒店“老字号”锦江之星了解到,他们对于世博的订房价格索性维持原价,只要在2009年12月31日前预订则享受平日价格。锦江之星市场部乔东岭对此的解释为:“与奥运会相比,世博会虽然有7000万人次的游客数量,但却分布在半年的时间里,而且上海周边地区也会分担一部分游客压力。因此,上海酒店并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供不应求。”
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目前国内一些旅行网站和旅行社在推出的一些世博概念的旅游产品时,“低房价”也成为了一大特色。
对此,中国经济型酒店网总经理胡升阳分析认为,明年世博会期间的主要游客来自国内,而大多数的国内游客在选择酒店的时候,价格是第一位的,所以,在世博会期间经济型酒店预订的过程中,价格因素对于供求关系的影响是直接的,过高的价格可能会导致奥运会期间“高房价,低出租率”的现象再次发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汉庭和锦江之星推出的世博订房计划只是第一阶段。在公布此阶段“低房价”策略的同时,双方也透露了在接下来的世博订房计划中,房价将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有所调整。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世博房价,经济型酒店依旧保留了上涨的权利和空间。“总体来说,对于世博商机,大家还是很有信心的。”胡升阳告诉记者,只不过因为奥运会期间的经验,大家对于这样一个长达半年的盛宴还是保持了比较谨慎的态度。此时推出的“平价房”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了解一下市场的反应。
行业扩张
过剩仍旧是隐患
确实,目前各家经济型酒店对于明年世博会期间的市场仍旧心中没底,因为这不仅仅取决于明年世博会期间的实际游客数量,更大的问题在于,今年以来急剧恢复的行业扩张是否会导致明年整个行业出现过剩的局面。
根据上海市旅游管理委员会的规划,到世博会举办时,上海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的床位将达到40万张。而到目前为止,上海的359家星级酒店再加上2700多家经济型酒店,一共只有不到30万张床位,缺口超过10万张。对于经济型酒店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扩张机遇。
事实上,在金融危机后期,新一轮的投资热潮也集中到了被世博概念所笼罩的长三角地区。汉庭酒店首席运营官张拓告诉记者,汉庭酒店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强劲扩张,新增酒店100家,而往年即使是年景好的情况下,每年新增酒店数量也不过100家左右,目前的扩张速度已经是往年的一倍,可是速度还是要加快,张拓预计明年汉庭将在全国新增200家左右,其中在上海的新增酒店将占到70家以上。
另据记者了解,锦江之星到2010年包括签约酒店也将达到600家,较今年增加140家。如家今年的扩张计划也将超过百家,新增65家经营租赁酒店,以及65-80家加盟连锁酒店;2010年,如家将再新增至少80家连锁酒店和经营租赁酒店。至于“7天”,按照其在招股说明书中的披露,这次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连锁网络、改善现有酒店环境。
而记者从艺龙旅行网得到的一份数据显示,按其预测,明年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增长数量将在1000家左右,每年新增门店将在100-200家之间,其中很大一部分将出现在长三角地区。
“风投热”后再现“上市热”
经济型酒店数量的急剧增长背后,是资本市场的涌动。
11月2日,经济型连锁酒店集团“7天”正式向美国证监会递交IPO上市申请书,公司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拟筹资至多1亿美元。今年8月,上海的连锁经济型酒店“锦江之星”注入锦江股份,成为我国第一家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经济型连锁酒店集团。而在之前的2006年10月,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如家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如果“7天”的上市申请获批,它将成为国内第三家实现上市融资的经济型酒店集团。
2007年,借着北京奥运会筹备的声势,成为中国经济型酒店外来投资和新增资本急剧放大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年里,新进入经济型酒店的资本总额达5亿美元左右。步入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并未给经济型酒店带来如期的效益,而在奥运会结束后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致使整个行业的势态开始发生逆转。众多经济型酒店因为成本的虚高以及快速的扩张,正面临资金考验。一些经济型酒店出现业绩亏损。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行业基本处于收缩期,之前热烈鼓吹的开店计划基本都销声匿迹了。
新扩张背景下,“上市热”释放了被压抑许久的融资需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7天”酒店连锁在2007年获得9500万美元高额融资后,其CEO郑南雁曾经表示计划在2008年年中上市;早在2005年获得摩根士丹利注资收购20%股权的莫泰当时放言2年内要以公开招股的方式募资1亿美元;纯外资但植根中国发展的格林豪泰在2008年初也表示过,若年内不引入战略投资者,则考虑到美国上市,并一度引进了具有IPO经验的新财务副总裁;而汉庭也同样一直将上市作为一大目标。
“对于大多这类企业来说,最大的危机还不是现在美国资本市场的问题,而是拿了风险投资之后,现在手上还有多少钱,还可以支撑多久。假如自身经营还不错,那还可以良性运作到今后资本市场有所回升的时候再上市;但如果自身实力不够,无法支撑到那一天的话,一旦出现亏损,无法上市,那就意味着会被别人并购掉。”锦江之星副总裁俞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