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酒店集团优势地位动摇
“目前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国际酒店集团最主要的优势只剩下海外网络,”思迪博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天明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天明曾先后在上海东方酒店集团、天津泰达酒店集团和海航酒店集团担任高管。
高天明认为,在酒店管理方面,“学生”超越“老师”几成事实。“过去20多年,中国的酒店管理者已经充分吸收了国际酒店管理的先进经验,本土职业经理人队伍已经成熟。在软件方面,国内高星级饭店与外资几乎不相上下,在以国内客源为主的酒店中尤是如此。”全球知名酒店从业顾问公司——浩华管理顾问公司的研究报告也认为,在高星级酒店的经营指标方面,国内酒店管理集团已经部分超越了国际对手。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入境游人数锐减,入境游的发展速度远不及国内游和出境游的增速。加上人民币升值,周边国家已经大大分流了向往东方文化的欧美客源,国内一线城市国际酒店普遍面临入境客源不足的问题。
与此同时,国际酒店集团在酒店用品集团采购方面的优势不在。随着酒店用品市场逐步被“中国制造”抢占,中国本土酒店在采购成本方面已经占据优势。客源不足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变局已经影响到了国际酒店集团在华的优势地位。
这一观点也获到了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的佐证。他说,中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国内游在整个旅游市场所占比重达到九成,足以支撑中国旅游业在起伏中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二三线城市成主战场
但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并不认可外资酒店地位“动摇说”。他认为,国内高端酒店管理集团依旧停步在发展初级阶段,一个集团管理酒店的规模最多不过20余家,规模小、网络差,国际客源方面更是乏善可陈。所谓“动摇”,可能主要体现在国际酒店集团在华经营降低门槛,比如主动降低管理费;而国内大型地产商作为业主在利润分成方面的话语权明显提高。然而,在二三线城市,外资酒店依旧是地方拼抢的“香饽饽”。
实际上,国际酒店品牌与本土品牌此消彼长的阵地战已经拉开了大幕。
高天明向记者指出,目前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几乎所有的国际酒店巨头都开始掉转航向,在中国市场开足马力,加速扩张,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国际酒店集团已经将发展重心向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倾斜,因为在市场已经渐趋饱和的一线城市丧失管理优势的它们,在二三线城市依旧拥有品牌优势和管理等软件方面的号召力与影响力,而地方政府也纷纷抛出“橄榄枝”,赋予优惠政策,引导它们进入以优化本地的投资环境。
以奢华形象示人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则宣布其进军的城市目标是迪庆、长春、唐山和青岛等这些消费潜力看涨的城市。据称创造了“全球星级酒店密度之最”的东莞,已经拥有了99家星级酒店,其中五星级20家,较其毗邻的大都市深圳还多10家。作为华东新兴崛起的加工产业带中心城市,合肥近年来就开业了6家五星级酒店,国际大牌洲际、希尔顿、雅高、喜来登悉数登场。同样,因为坐拥产业园区优势,能吸引大量商务客源而受到外资酒店青睐的中国二三线城市还包括苏州、南京、沈阳、郑州等。
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纷纷调整其在华策略,或是打破一个城市只出现一个品牌的惯例,有的甚至在GDP等经济指标达不到其要求的城市抢先进入。就连一贯以保守稳健著称的德国凯宾斯基饭店集团也已经把集团目前在华的发展速度调整为每年新开一家店。美国希尔顿酒店集团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酒店品牌之一,其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头22年里仅开业14家酒店。但去年,其全球首席执行官专程到上海与世茂集团签约,计划未来4年管理8家酒店。喜达屋集团目前在华已经营62家酒店,最近也高调宣布在未来三四年将集团在华规模增至150家。
本土经济型酒店成主导力量
在魏小安看来,中国本土酒店集团最大的亮点在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它们抓住了市场空档,针对本土商务客流的收入水平和住宿需求,在舒适度、方便度和性价比方面大大超越同类单体酒店,因而迅速崛起。
如果将锦江之星算作中国经济型酒店的缘起,短短10年时间内,中国经济型酒店就已经牢牢占据了国内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而国际“经济型”品牌在国内市场所占的份额据称不足5%。
在国内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如家、七天和汉庭这三巨头的表现最为抢眼,明争暗斗般向“千家店”目标发起冲击。2010年,如家、七天新增酒店数量分别为208家和231家,总店数分别达到818家和568家。照此速度,如家在2011年发展成中国第一个经济型连锁酒店“千家店”几成事实。七天和汉庭则分别宣布要在2012和2013年达到这一数字。
汉庭酒店集团首席执行官张拓告诉本报记者:“做酒店应该又好又快,好比快重要。追求速度可以理解,但应防止过犹不及,汉庭从不考虑争抢数量上的第一。”汉庭在国内经济型酒店中第一个宣布多品牌战略,从经济型酒店典型的“快捷”分别向上发展中档商务酒店和向下发展更低端的“客栈”。针对如家宣布将发展中档商务品牌“和颐”,而七天表示将坚守单一品牌策略,张拓谈到,汉庭一直是业内盈利能力最强的品牌,汉庭的未来将坚持多品牌的战略,从客户需求出发,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有限服务酒店组合产品。
在谈及如何看待国际大型酒店管理集团在华业务的“下沉”——在二三线城市,国内经济型酒店如何与之争锋时,张拓表示,国际大型酒店管理集团在中国的业务一向以高星级酒店为主,它们之所以进入二三线城市,是因为这些地方经济发展已经对高星级酒店产生了住宿需求。但从本质上来说,国际大型酒店管理集团的客源和经济型酒店的客源是一种互补管理,彼此不存在直接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