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国际旅游岛政策的出台及其为海南酒店业带来的机遇,高校应顺应市场变化和需求,培养实践与理论兼备,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性管理人才。以三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为例,综合考虑国际旅游岛对酒店行业的影响,阐述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以及未来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 酒店管理是一门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学科,它的存在和发展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及酒店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需要。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的迈进,对新型酒店人才的大量需求,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通过改变和创新以符合现代市场需求已经成为当前酒店管理专业的首要任务。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
1.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和运行方式。它主要有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途径等要素构成。
2.研究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1)酒店业迅猛发展对酒店专业人才的需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那时,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将是现在的6倍。而将直接收益于这一趋势的将会是旅游产业和酒店产业,据国家统计局口径,至2010年,中国本土星级酒店数量已超过14 000家,星级酒店从业人员已超过160万。如此高速发展对酒店业人才教育和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将有利于培养出符合酒店业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人才。(2)酒店业市场对人才培养的多层次需求。从人才所起的作用来划分,酒店业人才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管理人才、中层管理人才以及辅助性人才。其中,核心管理人才主要包括战略管理,营销策划等,他们在酒店人才体系中处在最高层次,对酒店的发展影响最大。中层管理者主要包括常规经营管理,智能型管理等,他们居于酒店人才体系的中层,是酒店业发展的中层力量。辅助性人才主要包括接待服务等,是酒店业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确立酒店人才培养规格,使各层次人才培养满足市场以及酒店业的发展需求,其重大意义是无可置疑的。(3)解决“供需矛盾”的需要。一方面,中国酒店专业为酒店行业培养输出了大量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不少从业人员到酒店行业不久便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开,据相关统计,毕业生二年后仍然在酒店行业中工作的人数还不到20%,如果酒店行业人才流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会造成教学资源和酒店人才的浪费,而且会影响中国酒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高等院校酒店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酒店业的发展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构建合理的酒店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3.国际旅游岛背景下对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步入正轨。在如此背景下,海南酒店业迎来了无数的机遇,继而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便要求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做出新的改革,以适应市场的需要。(1)培养酒店管理与外语技能相结合的人才。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将需要大量实用型人才,随着大量外国游客的进入,酒店行业的服务对象也会越来越国际化,这就要求酒店管理毕业生必须掌握第二外语来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2)培养酒店服务技能与酒店管理才能相结合的人才。合理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让酒店管理毕业生在掌握各种基础技能之外,能够掌握各种管理知识,具有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才能,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统领全局的领导才能。(3)培养具备国际战略思维和掌握各国文化思想的复合型人才。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要求酒店管理毕业生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认知问题。毕业生在掌握自身专业技能之外,还应在知识结构上对各学科融会贯通。毕业生在面临挑战时,应避免受到所在地域局限,发挥国际化意识,提高对行业背景的掌握,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三亚学院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三亚学院酒店管理方向成立于2005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开始具备一定的规模,分院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以走向社会为基础,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背景下,根据本专业方向的实际情况,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改进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相互对接。
1.三亚学院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概述。三亚学院目前有着自己独特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在当今社会竞争中,保持着很高的就业率,在全国旅游行业中的有着重要影响。在酒店人才培养方面累计了大量经验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为国家酒店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亚学院旅业分院注重创新,不断的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目前,三亚学院旅业分院采取了2+0.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先经过二年的理论,技能培训,然后必须在星级酒店相应部门进行为期半年到八个月的实习,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将初期学习的理论和星级酒店的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竞争力,在此之后,学会们将继续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企业战略学习,将他们的对酒店管理知识的认知提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最后学生可以在毕业前继续选择实习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三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生从以知识培养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进行转变,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衔接,关注市场需求。学院采用模块化教学、捆绑式教学等非常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
2.三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1)师资队伍。学院部分教师毕业于海外知名院校,但是较为缺乏行业背景。这就造成了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可能具备着很高的学历,但是却缺乏在酒店岗位的实践。而酒店行业是一个时刻动态发展的行业,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因此,这一问题将会导致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知识技能滞后于市场需求这一现象。(2)校企合作。培养国际性酒店管理人才,学院需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院特色。学院的教师都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但是经营以及管理酒店的实践经验还有待加强。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开展高校和企业合作办学的模式,但是产学研合作办学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三、国际旅游岛背景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国际旅游岛背景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管是走“专中求通”还是“通中求专”都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例如社会用人部门对高校“通”、“专”、“术”、“学”的价值目标的选择将直接导致对毕业人才的接纳或拒绝。而高校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依赖于外界足够的支持和及时的信息反馈。(2)持续性原则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常常表现出波动的特征,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有合理的、针对性强的方案。避免改革方向过于偏颇,建立一套能够对改革进程及时反馈、不断实施检讨并作出积极调整的机制,特别要注意发挥各种社会团体的作用。(3)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贯彻始终。在教学管理上推行服务型管理,强调教师员工要为人师表,为学生全心全意服务,让学生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体会服务的真谛。
2.国际旅游岛背景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对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借鉴国际上成功的教育模式的前提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应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和国际酒店管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趋势的对接。(1)校企合作,学以致用。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鼓励校企合作、提倡“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和环境,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从而为市场培养出大量应用型人才。通过这样的模式,学生的理论知识可以及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通过大量的练习,培养毕业生熟练的实践技能,这样从学校毕业可直接到各国星级酒店任职,不需要再次实习或者岗前培训。(2)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实事求是是要求高校应积极调研,了解酒店业发展现状,根据市场需求来安排相关教学工作。而大胆创新是一个专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这些都将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打下坚实基础。立足于酒店行业发展现状,在教学活动中总结不足,不断调整教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等,从而满足学生对市场的认识。(3)培养“双师”,不断学习。“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保障。“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要培养“双师”型教师,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的队伍才能保障教学工作的实时性,确保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是具备市场竞争力,掌握最前沿知识技能的高水平人才。(4)外语教育,国际流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大力推行双语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第二外语水平。而在如今全球信息化和网络时代化的背景下,酒店人才的国际流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加强寻找和国际学校、企业的合作;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酒店管理理念和技能。让国内高校的学生走出去,为他们未来的管理经验和服务经验打下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袁林,冯健,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师,2007,(11). [2] 张彤.试论当前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原则和思路[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