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家、汉庭、7天首先是个同盟者,我们之间的竞争并不是你死我活,我们是跟社会旅馆竞争。我们之间开店的竞争,远远没有我们跟其它旅馆的竞争来得激烈。
汉庭在刚刚成立的时候,为了追赶竞争对手,过分注重规模扩张,也犯下一些错误,后来重心逐渐调整到由规模向质量发展。整个行业里,我们是最后一家做经济型酒店的。当时心里急,别人已经300家,我们才一两家,就想在一定的时间之内迅速做大。今天,汉庭已经走过7年的历程,基础比较扎实了。我们今天来谈规模,跟2005年的时候谈规模是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的扩张是理性扩张。
汉庭快捷,目前签约已经超过1000家。在这个基础之上,如果每年有20%的增长速度,那就是200家,虽然看似增长不快,但数量还是很大的。同时,我们还有刚刚收购的新成员,我们新的明星产品——全季,另外我们还有海友客栈,共三个品牌。这三个品牌同时发展,每个品牌做个20家也不算太多吧,那就是60家。这样加起来每年就有260家,这样的速度在外人看起来还是非常快的,但我觉得是在理性的范围之内的。
一些大城市,经济型酒店的密度非常大,但是新开业的数量还是在不断地增加。
但我认为目前不存在泡沫。
目前国内三家大的经济连锁酒店,如家、汉庭、7天,占整个同类酒店份额的10%左右。在清华大学旁边就有这三个牌子,但你把清华周边3公里之内这个档次的酒店加起来,我们的份额可能是10%,大部分的牌子是招待所、社会旅馆,三星级以下的酒店,都是和我们类似的酒店。我们不开别人也会开。
我们三家首先是个同盟者,我们是跟这些社会旅馆竞争。我们之间开店的竞争,远远没有我们跟其它旅馆的竞争要来得激烈。
实际上,三家上市公司之间并不是直接的竞争关系。说三家赤膊上阵,你死我活,是不存在的。
我觉得还是更多的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和各自的特色领域里面,在迅速地扩张,蚕食那些传统酒店占据的市场份额。
美国是什么状况,美国现在整个连锁程度大概是50%以上,就是品牌连锁化达到50%以上。我认为中国的品牌连锁化的趋势比美国更加强烈。你也知道,如果你去旅游景点,这种住宿的不确定性是比美国要大得多得多,可能用连锁的方式会更容易被客人接受,至少品质能够保证,不会欺负客人,服务能力也更有质量。
现在汉庭的入住率,包括RevPAR(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可能是三家里面最高的,因为汉庭一开始是控制规模的。规模上来的话,还能保证这么高的入住率吗?
我认为基本是能够保证的。譬如在上海,我们是100家左右,如家可能也是100多家,锦江之星也是100多家,三家里还是我们最高。这说明随着我们店数的增多,并没有明显的看到汉庭出租率下降的趋势。
从去年5月份开始,经济型酒店行业就出现了一些不太好的现象,扩张过快使得管理上、培训上、加盟店的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每年发展几百个店,之前没有哪一家曾经达到这么大的规模。出现这些问题正好是一个警示,我们应在加盟的管理上,员工的培训上,甚至员工的激励和文化上做更多的事情。
中国有一句话叫作“笑到最后的才是最好的”。同样的故事在美国上演过,就是疯狂扩张,最后一些公司要么倒闭了,要么被收购了。这也是汉庭为什么一直平衡速度和质量关系的原因。在不能满足质量前提之下,我们必须控制速度,速度是排第二位的。就像我们开车一样,安全是第一的,然后才是速度。在安全的前提之下,我尽量把速度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