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有一套顺畅的旧货流通渠道
单就消费品的旧货说,各有其约定俗成的流通渠道。美国人开支大的消费品是住房,旧房的转让有一套法定的、复杂的、完善的程序,形成了庞大的房产市场。第二大开支是汽车,旧车的转让有许多旧车市场,入夜灯火通明,也有成熟的方式和手续。衣服、家用器具、书籍、工艺品等,一般是通过“草坪抛售”(YARDSALE),在自家门口的草坪或车库抛售各种淘汰的物品。买主有居民,也有“跳蚤市场”的经营所,他们成批地买去加以分类,在“跳蚤市场”摆摊出售。各地这类市场不少,有的利用大学的停车场,有十来个足球场那样大,几百个摊位,尤其热闹。因此,美国的一般家用品旧货,有永不枯竭的“草坪抛售”提供货源,有专门经营旧货的“跳蚤市场”和旧货经营所,又有众多的低收入顾客。出售所———经营所———消费所构成紧紧相连的链条,十分稳定而顺畅。
二、经济发达,贫富悬殊,是旧货系统充裕而回旋余地大的基础
美国经济发达,人均国民收入在两万美元以上,一年有几万亿美元的消费品购买力,商品的档次、型号、款式、功能不断更新换代,新的越多,旧的也越多,美国社会贫富悬殊,富者年收入在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美元,如大资本家、著名影星、歌星、球星等。年收入在3~10万美元为中产阶级,如医生、律师、教师、工程师、公务员、中高级职员、中小企业主等。年收入在1.5万美元以下的为低收入阶层,还有一批靠国家救济的贫困户和无家可归者。这些收入不同的阶层,其生活需要、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千差万别,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差距很大。富者不断更新换代,淘汰下来的可为下一层次的消费者所利用,卖者买者两相宜。
三、美国人商品意识、市场观念强,能正确对待旧货购销活动
由于长期市场经济的熏陶,美国人普遍有较强的商品意识和市场观念,而且比较讲究实际。他们对于出售废旧物资没有什么顾虑,丝毫不感到有损体面。他们认为这些物品自己不用了,对别人还有用,多少能卖些钱,何乐而不为呢?我亲眼看见比较富裕的人家假日里自办“草坪抛售”,全家参与,泰然自若。节假日“跳蚤市场”人头攒动,甚是热闹,开着“奔驰”车去的也不乏其人。
来源:《中国物资再生》 199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