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德国人吃东西时,不能剩下放在自己盆中的食品一样,多数德国家庭会将家中多余的或用旧了的东西,拿到旧货市场上去出售,力求使物品能物尽其用,不要浪费。在大多数城市都定期有“跳蚤市场”(Flohmarkt),私人可以将用过的物品,如衣服、餐具、书籍和其他小物品在那里出售。举办日期以海报形式或在当地报纸上公布。我生活的波恩地区,就有大跳市和小跳市。大跳市每半年一次,地点设在市内的某个大草坪上,谁都可以在那个设摊。到了那一天,许多人将家中不用的物品拿到市场上来卖,回去的时候,顺便买回自己看中的东西。小跳市则每月一次。
“跳蚤市场”值得一逛,在那里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其中还不乏迈森(为皇宫烧陶瓷的窑区,欧洲高级瓷器的代名词)的出品,这些餐具如果放在品牌店里卖,一般人不敢问津的,而在跳市上,你可以随意地讨价还价,有时候价钱便宜得令人不敢相信。有的中国人还在跳市上,专门挑一些德国纪念品,如科隆出产的不锈钢刀具,Elt出产的工艺品,Steiff公司的布娃娃等等带回国内送人,既经济实惠又有品位。
到跳市上来卖旧货的人,大多出于物尽其用的目的,并不很在乎赚钱得多少。所以,他们会详尽地对你作一些介绍,供你选择时参考。但也无法保证所有的私人卖主都是诚实的,购买前还是需要作仔细检查,看看物品是否完整,是否还能使用。买旧货时,买卖双方可以讨价还价,不管最后是否成交。这也是逛跳市的一种乐趣。
除了定期的跳蚤市场,在德国还有一些二手货商店,买卖用过的物品,如衣服,照相机等。有的城市也有专门买卖二手自行车的商店。当然,和跳市一样,并非所有的二手货商店的物品都是便宜的,这需要买主用心地和其它商店作一番比较。
有时候,大学的广告栏也提供这方面的消息,如二手自行车,教科书等。学生有多余的东西需要出售,毕业或者易地需要处理部分物品,都可以在学校的广告栏上贴条,公开告知,有意购买者先电话联系,然后见面、谈价格,再决定是否成交。
大型的二手货器具,如汽车、自行车、家具等,则可以通过报纸上的广告,了解信息,廉价地买到手。这类广告可以在当地日报的广告栏中找到。许多地区还有完全刊登私人广告的广告报,以免费刊登广告。这类广告报可在报亭买到,而且颇受当地人的欢迎。
除了通过转卖的方式处理搁置不用的物品,有些大型废弃物如家电、旧家具等,还可以当作垃圾扔掉。大型废弃物当作垃圾定时运走,属于德国垃圾分类处理政策中的一条,一般不能变卖的废弃物也只有通过这一渠道处理掉,否则任何违反垃圾分类处理的丢弃行为都将被处以重罚。丢器具的人常常在规定日期的前一天晚上,就将这类器具运到街道上,等待第二天清晨垃圾车来清运。在丢弃的物品中,许多都还是可以使用的,或者只须稍加修理就能恢复使用功能。一般的家电,如电视机,损坏过大不能使用了,丢弃者会绞去插头,以此来提醒别人,不要将废品拣回去。
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可免费拿走这些东西。在有关部门垃圾处理时间表里,可以查阅到本城各街道何时收集大件物品。许多人会在这一天里上街去,捡回自己需要的东西,或者过一下捡便宜的瘾。
我初到德国,住在中餐馆的时候,看到那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拣来的,包括许多脏兮兮的床垫子。我不太喜欢这种思维方式,许多想要的东西其实在跳蚤市场,或通过二手商品广告,都可以只花少许的钱就能买到。更何况,有些贴身的东西最好使用新的,旧东西有一种不安全感。只可惜,许多中国人并不这么想,对不花钱的东西趋之若鹜,或者说吝啬得是一毛不拔。有时在街上,可以看到一群相同肤色的人,争先恐后争抢电视机、电冰箱等废弃物的滑稽场面。
同样,德国学生也不会放过这种机会,但他们是开着朋友的车,体面地来抬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段时间,我住在临街的房子里,有幸看见大型垃圾回收时的隆重场面。来捡大型垃圾的人一般分三批,最先到达的是中东人,他们拖儿带女全家老小一起行动,有些经过努力实在搬不走的东西,他们会把其支解得七零八落的,自己拿不走,人家也别想再拿,这个好象有点缺德。随后到达的多数是中国学生,他们不一定住在附近,可能只是刚才乘车路过这里,是那些废弃的床垫,或者桌椅栓住了他们的眼睛。他们回去找来了同伴,一齐动手搬运。最后,三三两两晃晃悠悠出现在现场的,是就住在附近的德国学生,他们多半不动手,往往只是看看,然后悻悻然地离去了。 不管怎么说,那些旧货市场和大型耐用品,对于经济相对拮据的各国留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不仅是它的存在对经济上的益处,单是那些蔚为壮观的热闹场面,和德国人居家过日子的方式,就够令人玩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