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世纪70年代的竞争格局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排名头5位的零售企业分别是凯玛特488家分店,年营业20亿美元、吉布森、赞瑞、柯威特和伍尔柯。
经过60年代的迅猛扩张,到70年代初,折扣百货业已超过传统百货公司成为全美零售业中的主导力量。以1973年为例,全美已有160家折扣百货零售公司,6500家商店,年销售额380亿美元,占了一般商品市场年销售额的20%。
不过,到70年代中期,折扣百货业开始遇到严重问题。首先是1974-1975年经济衰退以及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一方面,消费者推迟了许多商品的购买,导致销售额增长速度放慢;另一方面,利息、工资、取暖和制冷费用及其他开支却像消费价格指数一样迅速上升,而由于业内竞争激烈及作为折扣百货本身加价率的特点,企业不能使提价与成本的上涨保持一致,从而导致销售利润全面下降。一些折扣百货连锁公司破产,另一些被迫大大放慢发展速度。以折扣百货业的老大凯玛特为例,70年代初期,它发展十分顺利,已成为零售业巨人,受到许多人,包括山姆的高度评价。实际上,山姆承认,在最初进入折扣百货业的时期中,他一直模仿凯玛特的经营策略,它的商品组合、店堂布置和展示,甚至说曾一度感到凯玛特是如此优秀,沃尔玛根本不是它的竞争对手。
与此同时,其他一些著名的大百货或百货连锁公司也都因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而止步不前,如最大百货公司西尔斯、彭尼(JCPenny)、吉伯森和蒙哥马利·沃德(Montgomery Ward),而沃尔玛却一路前行,1975年分店数达到100家,进入第8个州——密西西比,销售收入23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1%,净利润在整个零售业困难时期的突出表现促使分析家们得出结论:它的成就确实不同凡响。
四、20世纪80年代的竞争格局
20世纪80年代初,整个折扣百货业虽然仍在发展,但势头已有所减弱。1981、1982年的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导致劳动力价格、能源和其他成本上升,这对以低成本、低价竞争为特点的折扣百货业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另一方面,经过60—70年代的成长,原在各自地区成功发展的折扣百货连锁公司,都开始跃跃欲试地企图通过购并弱小者冲出本地区,因此业内竞争十分激烈。
1982年,两家折扣百货连锁业先锋,一家是前面提到过的70年代初名列全行业第四的柯威特公司被迫退出,另一家卡尔多(Caldor)公司被戴顿公司经营的塔吉特(Target)连锁集团吞并。另一些著名的公司如与沃尔玛同年进入折扣百货业的伍尔沃思公司也放弃了折扣百货业,关闭了它的伍尔柯连锁店;同年秋天,伏纳多公司(Vornado)亦关门大吉;就是折扣百货业的龙头——凯玛特,80年代初的销售收入增长速度亦降到了最低。但沃尔玛却继续保持了其低成本和高速成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