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开放、经济安全和进取型国资
上海报道
2004年,国美黄光裕在“胡润百富榜”的登顶令世人对“不起眼”的零售业刮目相看。
2005年,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之门如期打开。而实际上此前以世界三强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为代表的零售业巨头,已经在中国市场上攻城略地了。“狼来了”早已不是一种假想。
福兮?祸兮?
全面开放后的中国零售业将面临何种变局?外资零售巨头的“大举入侵”是否会危及中国的经济安全?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零售业,国资将扮演何种角色?
2月23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组织并主持了中国零售业高峰论坛。本报记者与参加论坛的嘉宾以及有关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前所未有之变局?
《21世纪》:中国零售业在全面开放后出现怎样的变化?目前呈何种局面?
龙永图: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到,现在的外资零售业并不是像有些人讲的,占据了中国零售业最重要的一部分,不是这样的。我看了一些材料,到2004年10月底,我们总共只批了295家外资零售企业,有4000家分店,实际利用外资42亿美元,只相当于我们吸引的所有外资总额的不到1%。而且,2004年,外资商业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只占全国销售额的4.6%。所以,并没有达到一种非常可怕的情况。我觉得不要过高地估计外资零售业目前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而要客观地评价这些影响。
曹江林:很多人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将达到8%到10%。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我觉得即便前50强的国外零售业都进来,也容得下。而本土企业依然还有巨大的发展机会。2003年,我们现有的连锁经营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差不多是8.04%,这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比例。2004年上半年1到6月份,也不过是8.1%。可见,零售业的连锁化经营程度还是非常低。虽然中国市场现在竞争激烈,但较多的是在一级市场,中国的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还是存在更大的市场潜力和机会。
吴建国:从总体上看,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比重的确还不是很高,只有不到5%。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刚刚评出的2004年连锁业30强中,外资企业已占据8席,其销售额在30强的销售总额中则占了22.5%。这说明,外资企业量少却质强。
从业态上看,外资零售业目前主要呈现为大型超市,大卖场。从地区分布看,现有的外资零售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发达城市,从今年开始则将逐步向地级城市发展。
全面开放以后,一方面,单店的销售额有所下降,这也包括外商开的店。因为外商也好,本土也好,都在高速扩张,大家都像在搞军备竞赛一样。其次,收购兼并在这段时间成为一个主旋律,包括外资也在做一些收购兼并。第三,外资的高速扩张已经日益明显,像沃尔玛已经在十多个二级城市圈地开店。今年,外资可能还会进一步大规模地进入。前几年是欧美企业比较多,今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会逐步进入。此外,原来进来的都是一些大企业,现在一些中小企业也在慢慢进来,特别是日本一些规模不是很大的超市会不断进入。再就是韩国许多做特许加盟的企业也会进来。就在今年春节前,一个由30多家韩国最好的加盟企业组成的代表团曾专程来上海考察。
涉及经济安全?
《21世纪》:有人担忧,全面开放以后,中国在零售甚至相关的如物流等领域可能会丧失很多的主动权和控制权,会否有危及国家经济安全之虞?
龙永图:在整个入世谈判中,大家一直在谈,中国入世以后受冲击最大的可能是两个行业,一是汽车产业,一是农业。但是,中国入世以后,这两个产业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现在大家开始谈,受到入世冲击最大的将是中国的零售业。而且有些人讲,一旦全面开放,中国的零售业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不仅如此,因为商业流通涉及到整个经济的运转,所以零售业的对外开放甚至可能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
其实,中国零售行业对外开放的实际水平,一直走在谈判承诺的前面。大家都在讲,中国正处在整个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好不容易制造出一点东西,大部分的钱却都被批发零售的这些环节给赚去了。中国的整个产业怎样从低端走向高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而如何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物流、商业零售体系,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问题。
曹江林:面对全面开放的零售业,我的基本观点是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也将日趋理性、成熟。全面开放对国内零售业来说反而是机遇大于挑战。
零售业目前的格局是规模小、负债高、利润低、行业集中度低,政府希望用5到8年的时间,培育出15到20家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国家将从关系大型流通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入手,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扶持,这给中国本土企业带来了行业整合的机会。
吴建国:去年开人大的时候,确实有人大代表提出来,全面开放零售业将威胁经济安全的问题。中国现在的经济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是世界的一个加工厂,而这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转变。作为加工厂,你给谁加工,市场就在谁手里,谁就控制价格,这是一个危险。而真正危及经济安全的还不是控制价格的问题,而是一旦市场份额被外资控制,那我们企业的发展就都在外商手里了,他让你生产什么你就得生产什么。巴西、墨西哥、阿根廷都是前车之鉴,加入世贸之后,这些国家的整个市场差不多都被外资所控制,整个经济命脉就落到跨国公司手里了。当然,外资完全控制中国零售业的可能性还不是很大,因为中国的市场比较大。
《21世纪》:中国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积极应对外资零售企业的挑战?
龙永图:实践证明,最好的保护就是开放。我认为我们中国零售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更新观念的问题。在目前中国零售业对外开放和发展当中,我认为必须先在认识上有突破。
一是要跳出零售业本身,从整个零售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来看零售业的发展。二是要跳出传统零售业的业态、方式和理念,来实现我们在交易规则、交易方式、交易手段上的国际化。三是要跳出中国本土的零售业市场,从全球的零售业市场来看零售业的发展。应该鼓励我们的零售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的零售企业,在国外建立营销网络,开辟国际市场。四是要跳出城市本位思想,也要从农村的角度来关注零售业的发展。这不仅仅有经济意义,而且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现在全国有1.2亿到1.5亿农民转移到城市,这就培育出一个新的重大市场。所以我们应该把我们的眼光从城市跳到农村,将这一大转移看作我们整个商业零售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这对于中国今后20年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将产生重大的意义。我相信,中国零售业的前途是无可限量的,中国零售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吴建国:现在很多人提出来,立法限制外资的进入,或是不允许外资来做什么,但这不现实,因为我们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了,已经做出承诺了。现在就是凭实力来说话。你也没有政策保护,我也没有政策优惠,大家都在平等的环境里开展竞争。
具体的做法,一方面是通过一些资本的运作,如收购兼并,来做大自己的规模。现在很多企业也在做了,如大连大商和百联。另一方面要学习外资的经验,来不断提高自己经营管理的核心技术和能力。第三,零售业是最本土化的一种产业,我们要尽可能发挥自己对本土消费情况、消费习惯比较熟悉的优势。
“进取型国资”是风向标?
《21世纪》:中国建材在去年11月开始高调进军家电零售业——易好家连锁。中国建材集团作为中央近180家大型国有企业之一,“进取型国资”姿态很高,它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是否有某种方向标的意义?
曹江林:从中国家电零售连锁行业看,目前基本上是民营商业资本扮演主角,而国有商业资本和国际商业资本在这个行业中的影响和作用微乎其微。这样一种资本态势不能客观反映中国目前主流商业资本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建材集团涉足流通业,最早是1994年在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开设建材超市和电器超市,其品牌、规模和盈利水平都居该国行业首位。2002年中国建材在深圳和北京成为百安居的合资伙伴,两地的合资企业也成为百安居中国乃至百安居全球盈利最好的企业之一。2004年中国建材以“易好家”自有品牌进军国内电器连锁,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面对一年近5000亿元的家电产品消费市场,国有商业资本应该也必须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吴建国:国资进入零售业,确实可起到扶植一些大企业来对抗的作用,但这不是光投钱进去就可以的,还必须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前几年,农资系统里,像化肥公司,有很多物资集团,它们都组建过一些连锁企业,现在好多都不行了,做了几年就垮掉了,基本上处于停滞发展的状态,就是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包括供应链管理的技术、信息技术、经营管理的技术和资本运作的技术等等。这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培养起来的。本土零售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外资的先进经验,然后消化吸收,再根据中国自己的国情培养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和外资对抗的实力。 龙永图:大家觉得国外大的零售集团,像沃尔玛,很难对抗。但是我提醒大家,一旦像中国建材集团这样大的制造业集团把资金投向零售业,整合中国零售业中小企业的力量,那我们在国际竞争领域的竞争实力就会大大加强,他们将成为中国零售业市场一支新的生力军。这就是我对于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抱有很大希望、充满很大信心的重要原因。因为中国有很多大的制造业集团,他们一旦把资金投向零售业,我觉得整个中国零售业的格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虽然刚刚开始,但是代表了一个趋势,代表了一个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