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谭家桥镇的江家新村,几十幢崭新的农家小院静静地依在潺潺的小河边,袅袅炊烟在落日下轻轻飘散,村民们荷锄挑担从田园归来,充满了浓浓的田园韵味。从去年以来,这里的村民们又有了一项新事业————农家乐旅游。从此,村民们更忙碌了,收入也更多了。
江家新村是黄山市众多乡村中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座新兴国际旅游城市和徽文化的发祥地,黄山市不仅有以黄山为代表的自然风光,还有以徽文化为代表的人文资源。在这片土地上,佳境胜景不计其数。特别是保存完整的古村落可谓星罗棋布,古桥、古街、古塔等接近原生态的古徽州旅游文化资源独一无二,为全市发展乡村旅游打下良好的基础。
今年初,黄山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抓住国家旅游局“2006中国乡村旅游年”机遇,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各地立足自身实际,探索出一条以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之路。
黄山市委书记王启敏认为,以“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深度结合为撬点,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是黄山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一种新尝试。
“高”标准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黄山市在对全市乡村旅游资源全面普查的基础上,优先把乡村旅游点列入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依托产业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设计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做到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实现资源共享、设施配套、产业联动,找准定位,特色发展。为此,黄山市成立了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常设机构,综合管理乡村旅游工作。全市以“星级”农家乐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等为抓手,制定出台了《黄山市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办法》、《黄山市乡村旅游服务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行业标准,明确乡村旅游的量化规范标准,实施乡村旅游许可制度,规范了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
为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黄山市还成立了跨省区域(含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间的“古徽州乡村旅游联盟”,并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首次将农产品推介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在北京、上海茶交会上推出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同时,全市着力打造环黄山乡村旅游圈、沿新安江乡村旅游带和徽州乡村旅游片,把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森林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乡村旅游,努力打造“中国乡村旅游”品牌。
“快”发展
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而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黄山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该市黟县西递、宏村以传统的徽文化和古朴的民间风俗为主体,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一品牌,大力发展以古民居旅游为主的文化旅游,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今年1月—8月,西递、宏村共接待游客68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近4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000元。
在风景秀丽的黄山脚下,该市黄山区山岔村则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以生态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先后开发了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等景区,使昔日依靠土地生活的村民走向了依靠旅游发展的道路,去年全村共接待游客60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2200多万元,村集体总收入3179万元,农民户均纯收入达3万余元。
黄山市休宁县溪口乡阳干村与旅行社密切合作,推出了“生态阳干帐篷之旅”,今年“五一”期间,全村就接待游客3200多人,门票收入达10万多元,实现了乡村旅游开门红。该市徽州区蜀源村的“生态养生游”则以原生态的乡村风光、底蕴深厚的徽文化吸引都市游客,成为华东旅游市场上一支极具特色的奇葩。
“新”风尚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黄山市把城市先进的理念、市场信息和生活方式等逐渐带到农村,改变了农村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新风尚。全市对纳入乡村旅游点的村以及发展乡村旅游的主体村、公司、农户等,从税收、道路交通、村庄整治、人员培训、公厕建造、垃圾处理、清洁能源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制订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分类对经营者、农户、从业人员进行民俗风情、乡土文化知识及礼仪礼貌、餐饮服务、市场促销等方面的培训,各地农村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为打造中国乡村品牌,休宁县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担任村第一书记,并组织村干部到上海、婺源等地学习。县里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全面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古桥、古屋、古路等文化、文物资源的村规民约,15个示范村都聘请了专职保洁员,修建了垃圾池和垃圾填埋场,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村民自觉维护村容村貌的意识明显增强。黄山区庄里村还兴建了村民活动中心和健身广场,对村庄主干道实施硬化、亮化、美化,傍晚时分,村民们或漫步在广场的小桥流水旁,或看孩子们在广场上快乐嬉戏,感受着乡村旅游给村里带来的新变化。
“绿”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已成为黄山市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近年来,黄山市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战略,全力组织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工程和新安江、青弋江、阊江流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加强风景林、村口林、水口林的保护,对全市名木古树实行挂牌保护,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7.4%,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促进了黄山市传统农业的转型和升级,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乡村文明建设,而且走出了以旅补农、以旅助农、以旅促农的良性发展道路。目前,黄山市已有近20万农民从事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人均收入超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量达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20亿元。
黄山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以生态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