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的“农家乐”乡村旅游,自上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中心城市周边县市兴起至今,已使2000多万农民从中受益。大力发展“农家乐”,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前期缺乏规划、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和农民自身综合素质等原因,我国“农家乐”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目前,相当一些“农家乐”存在硬件设备差、经营规模较小、服务内容单一、缺少文化品位等问题。如何提升“农家乐”服务品质,使乡村旅游充满魅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西安市长安区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从繁华的西安市区驱车秦岭脚下的农家,记者计时,仅仅35分钟。
“距大城市如此之近,山水资源如此丰富,全国少有”,“高峰时日户均进账2000元,年户均收入近10万元”。西安市长安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宏联如此自豪地推介当地“农家乐”旅游的先天优势与眼下的“火爆”。
来自长安区旅游局的统计显示,去年,全区“农家乐”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3000多万元;沿山农村2000多名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业,年直接增收800多万元。
8月下旬,记者走访了位于秦岭北麓的7个“农家乐”经营村。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想到”,没想到需求这么大;没想到市场这么火;没想到农民靠此增收这么快……最早从事“农家乐”经营的上王村党支部副书记王二虎代表农民们还说了一个没想到:那就是“农家乐”经营这么不简单。
基础设施跟进
形成经营规模
8月20日中午,尽管空调时不时地由于电压不足而停机,但城里来用餐的人们依然络绎不绝。
“接待规模的快速扩大,让我们一度应接不暇。给水排水、电力增容、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停车场规划建设,这都是让人着急上火的事情。”正在组织群众修建进村路排水渠的上王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锁利说,“原来全村照明用电是从附近一家单位搭线,线号小、容量低,现在已完全不能满足经营需要,最近,村里筹措15万元资金自架一台200千瓦变压器,把原来35毫米的线全部增加到75毫米,但这也可能很快就不够用了。”
据王支书介绍,短短3年多时间,146户人的上王村,已有一半以上的人家从事“农家乐”经营。估计明年还要增加不少。最近为了快速改善上王村的基础设施水平,西安市、长安区先后投入资金200万元,为全村家家户户接通了自来水,架设了闭路电视线,对村内道路进行了水泥硬化。年底前,上王村还要完成2000米下水管道预埋、石砌水渠及绿化树种的栽植。记者在上王村看到,前来用餐的车辆已排到了村口,司机们正为停车发愁。从经营区向后山走走,一段简单的围墙后面,一大堆餐饮垃圾暴露在阳光下。一位村民焦急地说:“生活餐饮垃圾将是个大问题,目前城市环卫还覆盖不到这里。”
日益火爆的“农家乐”还带来一些新问题。“由于经营的需要,家家都要求临街临路。”在上王村,现在调整宅基地的工作变得格外复杂。如何从规划上兼顾居住与经营已成为村里新居建设的当务之急。据说,9月底前,上王村还将搬迁改造农户住房50户,进一步扩大全村的经营规模。
在长安区祥峪沟村采访,让经营户们最感自豪的莫过于村里的“大学生服务员”了。时值暑假,当地高校的数十名大学生在这里勤工俭学。学子们青春靓丽的身姿为这里的农家乐生意平添了一道风景。来自西安教育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小李,白天帮厨端菜,晚上为农村服务员指导餐饮业接待礼仪。
规范行业经营
提升服务品质
据长安区旅游局的同志介绍,目前全区挂牌经营的325户“农家乐”的从业人员已达3000人。部分接待大户在高峰时段要用20多人。上王村里的巧手农妇,仅靠烙饼,每天的收入就有30至50元。“饭菜可口当然重要,但安全卫生是最基本要求。”顺着一家经营户女主人的指示,我们看到七八份“从业人员健康证”整齐地挂在墙上。“不办许可证、体检不过关的我们一概不准营业,可不能让违规经营,坏了咱‘上王农家乐’的招牌!”。
“土鸡蛋”、“山野兔”等野味佳肴,曾经是大寺村的经营户们吊足城里人胃口的“招牌菜”。“但后来生意火了,有人就用家养的冒充野味,以假乱真。”一位经常光顾“农家乐”的游客对记者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该区尚未成立一家行业协会组织,规范经营行为的工作主要由村委会承担。
发挥自身优势
拉长产业链条
采访中一位姓周的大嫂对记者说:早些时候,城里人想要留宿农家,最关心的是被褥是否干净、有无跳蚤老鼠。可当农村人用经营饭菜的收益翻建了住房、置办了家具后,客人们却吵闹着要铺粗布床单、要睡大土炕了。和周大嫂家一样,上王村全村有客房的70多户接待户,床位日均使用率都不足四分之一。在那些城里人看来,装修得跟“标间”似的“农家屋”并非他们的向往。一位西安游客表示,住宿的费用倒是很便宜,但就是没有太多好玩的。
8月20日下午3点,在“二虎农家乐”,记者看到,一拨吃过饭的游客在兴致勃勃地打了两三个小时扑克后,驱车返城了。空荡的客房和中午热闹喧嚣的院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位在村里打工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其实农村有很多事儿城里人都感兴趣,比如在古老的织布机上织土布、听老艺人唱关中道情、订做手工布鞋等,农家乐要在“乐”字上面做文章,关键是要有人深度发掘。
“以吃为主的单一经营品种和缺乏人文特色的雷同接待方式,使‘农家乐’最初的吸引力已经逐步衰减”,“从前几年的个别农民自发经营发展到今天的大规模经营,‘农家乐’特色旅游业正进入到一个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规避低水平重复、进而实现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阶段,关系到这个富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西安市、长安区两级旅游局的同志显然要比经营户们想得深了一步。
如何让游客“多日游、多日留、经常来、自助游”,达到延长产业链的目的?地处纯山区的东大街道祥峪沟村,依托纯山区的特有地理优势,推出了“尝山野菜、游‘森林公园’”等全方位、立体式吃住游系列套餐服务,不但拓宽了消费空间,也拉长了“农家乐”的产业链条。记者欣喜地看到,这里的农户还尝试把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块分成小畦,租种给游客松土、播种、除草、收获,让游人尽享山区农民的悠然自得。
8月28日,两名游客在河南省栾川县潭头镇农家院内观看农家手工纺织。
地处伏牛山区的河南省栾川县潭头镇农民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展风土人情、民间娱乐、农家菜等特色生态山乡旅游,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山乡旅游成为当地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华社记者 朱祥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