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今世界,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是人们尤其是21世纪的人们最为喜爱的休闲活动之一。一项消费意向调查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成为富翁,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环游世界。旅游作为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十分突出。旅游产业在我国虽属新兴产业,但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旅游业是投入少、效益好、创汇多、可带动一些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增加就业,并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产业。自1992年起,旅游业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不论从它的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和纳税等方面,旅游业发展对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 旅游业,经济发展,旅游收入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同时,我国旅游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增强。 2006年,我国旅游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全年旅游总人数达到15.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8935.5亿元人民币,分别较上年同比增长13.9%和16.3%。中国入境旅游者中过夜人数达到4991万人次,增长6.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39.5亿美元,增长15.9%。国内出境人数达3452万人次,增长11.3%。国内出游人数达13.9亿人次,增长15%;国内旅游总收入6230亿元,增长17.9%。 在入境旅游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生机活力和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2006年,我国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25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者4991万人次,分别较上年增长3.9%和6.6%;国际旅游收入达到339.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5.9%。 在国内旅游方面,旅游黄金周制度的实行,使我国已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2006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3.9%亿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达6229.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比增长17.9%。 在出境旅游方面,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客源输出国。2006年,我国出境总人数达到3452.4万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11.3%。 2007年以来,我国旅游业继续高歌猛进,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旅游外汇收入148亿美元(同比增长13.08%)。春节和“五一”两个黄金周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0.9%和23.2%。预计全行业到今年年底将努力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70亿美元、旅游业总收入10000亿元。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入境旅游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国。 二、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三大作用不可忽视 旅游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在国际多双边各种交流交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旅游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或先导产业。旅游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日益显著和深远。 第一,旅游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与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业具有“投入少、产出高”等优势。以我国为例,除国家对旅游业的投资外,主要靠自身较好的经济效益实行滚雪球式的积累,我国在“七五”期间,旅游业的投入产出之比为1:4.6,旅游投入与旅游创汇之比为1:2.03,换汇成本低。 同时,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全球旅游业每年所创造的附加价值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它的增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产业。例如,美国旅游业年平均增值为3300亿美元,农业为900亿美元,汽车工业为550亿美元,金属工业为400亿美元。其他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亦都如此。此外,旅游业是各国财政中的主要纳税产业。1990年世界旅游业提供税收2510亿美元,占全球企业直接和间接税收的5.6%。 由右表显示,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人数、国内出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总收入等指标来看,都说明了目前中国的旅游业在为国家财政积累和创外汇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发展旅游业可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并增加就业岗位。由于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其经营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因而发展旅游业,首先使许多其他有关联的产业都随之得到发展。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第三产业产值相应增加10.2元之多。 其次,扩大了社会就业机会。旅游业涉及饮食、娱乐、商业、交通等高度劳动密集型的许多行业,因而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数,就可增加有关联的间接就业人数5个以上。1990年,旅游业约有11800万个就业岗位外,并为全世界提供了570万个就业岗位,占全球当年新增就业人员的6.5%;1990年至1993年,旅游业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高于50%,也刺激了关联产业的发展。 再次,由于旅游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它成为包括外资在内的投资热点,1990年世界旅游业共投入资金3510亿美元,占全球投资总额6.7%,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 第三,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加深和世界经济的增长。通过国际旅游的频繁交往,加深各国间的经济生活联系和相互合作。不仅推动旅游及其相关联产业的发展,并带动一系列经济上的连锁反应。例如从其他产业中采购原料设备、购入先进技术、利润和员工收入的增长和消费等等,使旅游业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其贡献已超过其他各个工业部门,从而有助于世界国民经济及其总产值的不断增长。 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五大主要问题 当然,我国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实际环境问题也不容乐观,在一些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影响甚至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掠夺性地开发旅游资源,破坏了部分资源。我国一些原始旅游风景由于严重砍伐,致使一些动物消失。目前,有许多国内外房地产、旅游开发商加速挤占一些湖泊水面,造成景区面积萎缩。还有一些地区为了追求近期经济发展,在风景名胜区迅速扩建高档宾馆、饭店、疗养所和培训中心,以及索道、滑道、城市娱乐设施等,造成了一些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工业和商业,破坏了旅游资源。这实质上危害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恶化了一些旅游城市的生态环境。旅游业发展兴旺,增加了旅游接待地的流动人口。旅游交通的频繁和飞机、汽车、游艇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的增大,致使旅游接待地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质污染的加剧,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如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及旅游资源受损等。另外,旅游接待地“人满为患”的状况,也加重了当地基础设施的负担,如水、电和交通等需求量急增导致供应不足。 第三,旅游者环保意识差,加重了旅游景点的人为破坏因素。例如,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和污物随处可见;不时发生人们在旅游景点随意触摸攀爬名胜古迹或在部分古迹上乱刻乱画,这些都严重威胁了名胜古迹的本来风貌和存在寿命。更有少数旅游者在旅游区内狩猎、采集、露营和野炊等,这不仅加重了旅游区的生态负担,还可能造成物种稀少甚至灭绝,最终会严重破坏导致旅游区平衡。此外,素质偏低的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不文明消费也会对旅游环境、设施等造成损害。 第四,旅游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旅游景点“超负荷”工作屡见不鲜。主要表现为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将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推向难以承受的风险之中。 第五,服务质量不高。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服务业,经营国际旅游业务因受国家高度保护的影响,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因缺少各种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以致服务质量普遍低下,导游素质差。在管理方面,如对酒搂餐厅和娱乐场所以及在景点出售的旅游商品等,尤以对外籍和港台游客乱收费、漫天要价的“斩”客行为屡见不鲜。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投资少造成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由于财政困难,我国对旅游设施的物质投入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上不去,只能“因陋就简”,以至于设施不全。 二是旅游市场长期受国家的高度保护,始终处于封闭状态。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投入少、利润高、创汇多的行业,国家以垄断手段实行保护,如对作为旅游业龙头的旅行社不准外资染指,一直未允许外资以中外合资和外方独资方式经营,导致旅游市场迄今为止仍处于封闭状态。 三是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在国家高度保护下,国有企业享有经营特权,缺乏引进和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且在体制上存在政企不分现象,旅游企业没有真正走入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制约企业的自我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在财政制度上各地分灶吃饭,地区间在为数不多的旅游投资上各自为政,市场分割,重复建设,并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在这种情况下,更使旅游业分散竞争力,在国际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显得软弱无力。 四、我国旅游业发展前景乐观,商机无限 随着我国旅游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亚洲地区快速增长的新兴客源输出国,我国政府批准开放的、中国公民自费组团可以前往旅游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旅游业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大国的转变。未来20年,我国将努力实现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跨越;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位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全球第四位客源输出国。 第一,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趋势,给我国的旅游业带来机遇。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百姓的消费水平也将随之提高,此时正是扩大出境游规模和数量的好时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旅游,实际上是在向世界宣告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提升中国的国际知名度;另一方面,出境游火爆,说明了普通居民的消费意愿已提高,这有利于扭转我国居民的消费意识、提升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及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1998-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9%,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5%。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直接对旅游市场形成较强的消费能力,以及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在一部分先富人群的带动下,人们的旅游消费意识和愿望也就随之而产生;先富起来的人群能够进行国内远程旅游和出国旅游,而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旅游消费的条件,进行近程和低消费支出的旅游。 第三,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证。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有了大的转变,人们舍得花钱外出旅游和休闲观光。当人们已经不为温饱而奔波并有了“闲钱”可供支配时,包括消费方式在内的人们生活方式就会发生重大转变,其中旅游消费增加就是一个突出表现。值得一提的是,农民旅游热方兴未艾,将旅游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农村居民旅游需求的有效激发是未来国内旅游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第四,随着旅游者素质的提高,旅游消费层次将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将更体现个性化趋势。一般的观光旅游将逐步减少,高层次的文化旅游以及其他一些有特色的旅游将越来越多,旅游的文化内涵将越来越丰富。消费个性化将日益显现也是旅游消费发展的一大趋势。 第五,旅游消费品数量将会增多,品质提高,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将逐步增加。现代人文景观开发不足,生态旅游消费产品短缺问题也十分突出,向旅游者提供更多参与型、休闲型以及人文和生态兼有型的优质旅游产品,将是我国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一个突出的问题和重要的发展方向。 第六,随着旅游者法制观念的增强,旅游消费市场将更加规范。但是限于无专门旅游大法管理,执法体制尚未理顺,在一定时期内,旅游投诉与纠纷仍将有增无减。旅游消费中的不规范现象也不是短期内可以根除的。 第七,奥运等活动将引领旅游业快速增长。随着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相继举行,来华旅游人数将激增,将会掀起中国旅游的高潮。 总之,旅游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朝阳产业,旅游消费即将成为我国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文化品位高的旅游消费,有利于提高消费质量,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表: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 指标 单位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旅游人数 入境旅游人数 万人次 2746.2 4638.7 8344.4 9166.2 10903.8 12029.2 12494.2 国内旅游人数 亿人次 2.8 6.3 7.4 8.7 11.0 12.1 13.9 国内居民出境人数 万人次 452.1 1047.3 2022.2 2885.0 3102.6 3452.4 旅游收入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亿美元 22.2 87.3 162.2 174.1 27.4 293.0 339.5 国内旅游总收入 亿元 170.0 1375.7 3175.5 2442.3 4710.7 5285.9 6229.7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