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与对策 |
副标题: |
作者:阚如良,黄蓉,鲁莉 来源:2007年09月18日 生态经济 人气: 时间:2008-5-28 9:34:12 进入论坛 |
|
|
摘 要: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地域分布特色鲜明,旅游业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试点,注重引导;加强管理,重视培训;加大投入,打造精品;科学营销,城乡互动;拓宽思路,多远发展,因地制宜地推进旅游业与农业的互动与整合,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旅游业,新农村建设,城乡管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旅游业符合构建以人为本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国策取向,首次被国家列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国家旅游局对此积极倡导并认为旅游产业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建设新农村任务艰巨,如何发挥旅游业在加快扩大农村地区脱贫致富、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和综合作用,农旅结合、以旅助农、城乡互动,探索一条旅游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值得研究。 一、旅游业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落实,“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旅游业是一项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关联性的产业,有着与新农村建设的天然耦合关系,加强旅游业与农业的互动与整合,可以展示新农村、推动新旅游、倡导新体验、树立新风尚,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旅游业促进农村生产的发展 农村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发展旅游业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农村地区发展农村生 产的重要内容。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 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农村生产的内容, 还能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与旅 游业结合的农村生产活动多种多样, 如乡村古镇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 农家乐休闲体验旅游、现代农业旅游 等。对农产品等资源进行深加工,生产 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商品、纪念 品和工艺品,还可为城市宾馆直供绿 色农产品。 (二)旅游业促进农民生活的改善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对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要求相对较低,与现代化程度高的工业相比,旅游业能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就业。而且这些农民“离土不离乡”,亦旅亦农,既能从事农业生产,又能参与旅游经营,可以增加农民的额外收入。如宜昌车溪民俗风景区有700多农民每年从旅游业中增收680元,车溪土家族自治村成了远近文明的“旅游致富村”,旅游业促进了当地农民生活的改善。 (三)旅游业促进农村乡风文明的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旅游业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乡村文明的重要手段。旅游不仅带来人流、资金流,还带来信息流、观念流,发展旅游业能促进农民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树立商品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时间观念、效益观念,促进农民主动学习旅游服务、礼仪礼节、科学种养、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农民在与外来游客交往中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文明素养和旅游审美情趣,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四)旅游业促进农村的村容整洁 旅游业对基础设施的依赖性较强,旅游资源富集的农村地区通过旅游开发,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促进了能源、通讯、环卫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旅游区内的农村人居环境。实践证明,在厕所和厨房这两个标志性生活设施上,发展旅游的农村地区基本上都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变。同时,旅游业也促进了特色民居村落的保护以及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成。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农业旅游的重要吸引物,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让游客体验到农村特有的乡村魅力,增强游人的感知度。如秭归九畹溪旅游开发催生了一批村容整洁的青滩民居风貌村落,与漂流探险产品一道成为九畹溪景区吸引力要素。 (五)旅游业促进乡村管理的民主 旅游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旅游客源地的文化借助旅游者跳跃式传入旅游接待地,从而引起接待地文化的变迁;另一方面,旅游接待地的文化也会被旅游者带回客源地,进而导致客源地文化的潜移默化。旅游者前往农村旅游会将先进的文化理念、管理知识带到农村;农民在从事旅游接待过程中又不自觉地接受先进文化的洗礼。此外,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作为游客外出旅游也会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吸收旅游目的地的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先进文化的融合必将促进乡村管理的民主建设。 二、旅游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农业旅游资源条件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不仅农业旅游资源地域分布十分明显,而且大多数的特色旅游资源分布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既是奇山秀水、名胜古迹、风情民俗等传统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又是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等现代旅游资源的分布地。以湖北省为例,万里长江自西向东横穿荆楚大地,纵横交错的河流和星罗棋布的湖泊,千湖之省的“水乡泽 国”资源丰富,峡谷风光、湖光山色、乡村古镇、田园风光、特色农业种植等旅游资源在农村地区组合良好,优势农业产业带和地方特色农产品正在着手培育,一批油菜大县、水果大县、水产大县、蔬菜大县、茶叶大县脱颖而出,这为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旅游奠定了基础条件。 (二)农业旅游实践经验 近年来,全国旅游部门积极推进农家乐和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行业主管、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科技扶持、农商双赢、持续发展”的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目前共评出以陕西杨凌高科农业示范区、北京锦绣大地、浙江藤头村和深圳西部海上田园为代表的359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旅游已经从原有的自发式发展转变为规范化发展,景区带动模式、乡村组织模式、公司+农户开发模式、城郊农家乐模式、高科技农业园区模式、农业旅游商品加工模式、综合开发模式等异彩纷呈,这为今后我国农业旅游健康发展提供了的借鉴经验。 (三)农业旅游市场趋势 当前,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拓展,农业旅游顺应了现代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休闲娱乐的新型消费需要,农业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农业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2002年意大利大约有1.15万家专门从事“绿色农业旅游”的经营企业;2000年美国夏威夷有5500座农场从事农业旅游,全州农业旅游产值中1/3来自农产品的直接销售;法国有1.6万户农家建立起了家庭旅馆,每年给法国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法国旅游业收入的1/4。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我国农业旅游迅速升温。如位于武汉城郊的黄陂区结合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开发建设了6个木兰系列农业旅游区和2个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休闲集镇、8个休闲村落、300多家休闲山庄和农舍,2005年实现农业旅游收入5亿元,4万农民吃上了旅游饭。 (四)农业旅游发展机遇 旅游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世界旅游经济重心继续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之一,国际旅游将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国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总体上得到满足,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休闲旅游消费将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将会大幅度提升,农民出游市场开始升温。国家和地方政府正在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农惠农政策优厚。国家旅游局把2006年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积极倡导旅游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与管理,这为我国今后发展农业旅游提供了宽松的产业政策环境。总之,农业旅游大有可为。 三、旅游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推进农业旅游发展 发展旅游确实可以促进新农村的全面发展,但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够发展旅游。为此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旅游,不能一哄而起,无序开发。建议各地旅游部门和农业部门联合组织编制辖区内的农业旅游开发规划,指导本地农业旅游健康发展,防止农业旅游开发的冒进现象发生。 (二)搞好试点,注重引导,探索推进农业旅游开发新模式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差异较大,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不能千篇一律。山水风光秀丽的农村地区可采取景区带动模式;特色民居和民风民俗保持较好的古村古镇可采取乡村组织模式;田园风光农家乐可采取公司+农户模式;水库区可采取旅游开发式移民的模式,等等。要在农业旅游发展条件好的地方加强试点,注重引导,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同时,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创新推进农业旅游开发模式。 (三)加强管理,重视培训,积极推进农业旅游健康发展 旅游是典型的体验经济和“眼球经济”,“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对发展农业旅游相当重要。农业旅游标准化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农民旅游素养和服务技能水平的提高是当前农业旅游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农业旅游管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农民建房,重视农民旅游知识培训,为我国农业旅游健康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四)加大投入,农旅结合,大力推进农业旅游品牌建设 旅游发展对交通等基础设施依赖性强,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足,游客进不来、出不去、散不开,制约着农业旅游的发展。为此,要把农业政策投入和旅游开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赋予新农村建设更多的旅游功能,加大对农业旅游投入的倾斜力度,大力打造一批农业旅游精品产品。 (五)科学营销,城多互动,着力提升农业旅游综合效益 城乡互动是农业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城市居民前往农村地区旅游消费是主流,而正在富裕起来的农民到城里旅游也将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兴市场;另一方面,农村地区为旅游城市输送农产品和旅游商品,城市居民前往农村地区就地消费农产品。为此,要顺应城乡之间的旅游互动趋势,科学营销,努力扩大旅游市场规模,提高我国农业旅游综合效益。 (六)拓宽思路,多元发展,创新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旅游与农业的结合方式多种多样,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途径也应多元化,要从“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推进旅游业与农业的全方位对接。在进一步推进农村地区的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创新发展乡村田园风光观光游、乡村古镇特色游、乡村绿色农产品购物游、乡村劳作体验游、特色农艺修学游、乡村农家乐休闲游、乡村文化娱乐游,研发具有各地特色的农业旅游商品和农村民间工艺品,引导农民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加强新农村的景观民房规划管理,加强农村地区旅游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农业旅游发展也千头万绪。如何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仍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探索和深入的理论研究。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
击更多【阚如良,黄蓉,鲁莉】的文章 |
文章录入:小熊猫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生产率差异的通货膨胀---对农业、林业及旅游业的投资思考
下一篇文章: 浅谈中国服务贸易中的旅游业影响力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文章 |
>>热门标签 |
|
|
>>相关文章 |
>>查看更多 |
“电商”时代的旅行社发展与转型
广东:旅游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浅谈会展旅游对城市经济环境的影响
中国旅游强国之路:回顾与展望
定制旅游的特征及其在旅游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及遏制策略
“黄金粥”旅游模式拷问:“扎堆”出游又贵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旅游产业新动力 旅游惠民新商机
输“利”不输阵 旅游电商价格战升级
国外旅游供应链研究综述
基于消费者行为的旅游空间层次与管理研究 |
|
|